情系浙山浙水、描绘幸福家园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致力营造生态、美丽、智慧的未来城乡蓝图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立于1980年(简称“浙规院”),隶属于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具有城市规划编制、风景园林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城市给水排水、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等甲级资质的综合型规划设计研究机构。全院现有在职职工4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65%,高工及以上职称占比47%,注册规划师、建筑师等各类注册人员占比36%。高级专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勘察设计大师1名,入选省151人才工程6名。全院共设有15个从事城乡规划编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市政工程设计、EPC工程的专业部门。
浙规院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充分发挥规划、建筑、市政、风景园林多专业的综合优势,集中力量积极参与省内外重大院况简介项目的科研设计。建院40年来,浙规院累计完成各类规划设计研究项目12000余项,其中有700多项规划设计项目分别获国家级、部省级优秀规划设计、科技进步奖,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规划行业新技术应用和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优秀编制单位,住建部与人社部联合授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位列浙江省勘察设计单位综合实力十强。
面对未来绿色发展、美丽发展的更高要求,浙规院将进一步发挥多专业的人才优势和综合优势,持续在美丽中国新场景、城乡建设新业务、智慧应用新技术等方面创新作为,打通规划、设计、工程、咨询等全链条,努力把浙规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城乡建设领域品质发展的高端智库、创新平台和规划设计工程综合服务机构,为打造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板”和“重要窗口”作出新的贡献。
四十奋进岁月 情系浙山浙水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诞生于1980年,作为一个与改革开放事业同发展共成长的规划设计研究院,浙规院的发展与城市化浪潮同涌动,与新发展理念同转型、与“两个一百年”目标同方向,正为浙江新时代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贡献专业力量。
历史的长河,记录着浙规院40年一路奔腾向前的步伐;浙江的目光,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浙规院人始终昂扬奋进的姿态。
四十征途,披荆斩棘。在上世纪80年代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的启动阶段,新生的浙规院就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建设浪潮,为全省各地编制历史上第一轮总体规划;在90年代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浙规院不失时机全面参与全省各地规划编制工作,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奠定规划基础;21世纪,进入“新型城市化”转型提质发展阶段,浙规院顺势而为乘风而上,创新编制覆盖城乡全域的“县市域总体规划”,实现区域、城乡、建设与保护全面统筹发展。
四十不惑,推陈出新。当前,浙规院秉承新时代的发展使命,以生态、美丽、智慧发展为主旋律,创新开拓规划建设事业;以城市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探索未来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路径;以“美丽县城”“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为主线,提供“美丽中国”建设的浙江经验;以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风貌提升为手段,描绘高品质城市空间的美好蓝图;以美丽宜居示范村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树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浙江样板”;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供城乡发展的持续动力;以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多领域的创新实践为依托,营造未来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人居环境。
全域美丽的浙江蓝图
四十年来,浙规院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系统参与编制多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群及都市区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将“全域美丽”的理念贯彻到规划各个阶段和规划实施的全过程,不断优化空间格局,持续改善自然人文环境,为描绘全域美丽的浙江蓝图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支持。
特别是进入新型城市化转型发展阶段以来,浙规院将全域美丽的浙江蓝图描绘作为推动新型城市化产业转型、动力转型、目标转型的主要服务方向。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从“三改一拆”到“五水共治”、从“美丽县城”到“美丽城镇”、从“特色小镇”到“绿色建筑”、从风景名胜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浙规院人充分落实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城市设计、村庄设计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多专业集成优势,夜以继日,不懈努力,为全域美丽的浙江大花园建设描绘了一张张绚丽蓝图。
进入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阶段以来,浙规院以走在前列再谋新篇的责任担当,创新推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发展,积极研究“两个高水平”建设背景下的美丽城市规划建设新理论、新方法,积极参与有关立法研究和具体实践,积极探索服务全省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的规划设计路径和技术手段,在城市景观风貌及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理论创新、立法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回望共和国走过的71年光辉历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对于浙规院而言,覆盖城乡各个角落、规划建设管理多个环节的规划设计实践,正是从人的美好生活需求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切入,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系统化思考和在地化实践,也进一步凸显了规划建设工作者在全域美丽建设中的初心使命、专业担当和积极作为。
绿色发展的生态路径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先行实践地。十五年来,绿色发展理念在浙江大地的生动实践,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的城乡可持续发展之路。浙规院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运用多专业融合、多领域协同的技术优势,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塑造绿色人居体系、完善绿色基础设施、优化城乡绿色建造、打造城乡治理体系等方面深化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实施路径。
从“千万工程”持续发力到“美丽乡村”建设,浙规院主动扎根全省各地乡村地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持续开展村庄规划设计实践,形成三大重点服务领域,为整治村容村貌、守护乡愁乡韵、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推进贡献浙规院技术力量。在这个过程中,聚焦乡村建设研究策划,开展标准规程研究及策划咨询,突出前瞻性和特色创新;聚焦村庄规划引领,编制包括村庄规划、农房设计、景观设计在内的系统规划,突出特色村、示范村试点规划引领;聚焦工程设计领域,从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到农房改造、污水治理,突出精细化和实施性。
浙江的自然保护地尤其是风景名胜区也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通道之一。立足资源保护,守住绿水青山,浙规院通过参与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实践,生动展示了一条依托绿水青山禀赋、做大做优生态资源、合理提取生态红利、持续提升生态品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示范通道。40年来,浙规院共完成全省近1/3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包括西湖、莫干山、雪窦山、仙居、仙都、百丈漈—飞云湖、桃渚等国家级和多处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及景区景点的工程设计,为展现城乡山水融合、文化自然相得益彰、景民产业和美共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通过谋划浙江省级绿道网规划,依托山脊、山谷、海岸、河流等自然廊道,串联浙江省内主要的自然、人文资源点,构建省级绿道骨干线网。这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生态廊道,串联起浙江自然和人文资源的“明珠”,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带动了沿线发展,传播了低碳理念,更增加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使绿道变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现实路径。
城市是能源、材料消耗的主平台,因此浙规院在实践中,不仅在乡村地区、风景地区持续发力,更将城市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主平台之一,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海绵城市、生态水环境、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提标排放及污水零直排等方面作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探索。
海盐零碳屋示范项目是浙规院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手法营建的一次成功实践,同时取得了中国绿色建筑设计标志最高级别的三星认证和美国LEED铂金级认证。项目通过采用智能光线调节、高效保温、智能空调等六大节能系统,应用导光筒采光、自然遮阳、预冷预热地道通风、冷辐射等20项节能技术,使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最佳结合,最终实现建筑综合零能耗、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室内温度和湿度达到人体最佳舒适度等效果,为绿色生态建筑推广提供了有效示范。
创新赋能的智慧探索
浙规院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智库单位,充分依托全院多专业人才密集优势,积极运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等手段,提高规划设计科学性、可操作性,帮助提升城乡治理效能。围绕城市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城市规划、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建筑设计、未来社区建设等领域进行创新探索。
同时,浙规院也充分发挥地处长三角改革创新和社会经济转型先行先试的地域优势和依托省级部门的平台优势,通过参与起草地方条例、编制规范导则、牵头试点项目、派驻专家团队及规划师驻镇驻村指导等方式,深度助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城市景观风貌管理”“传统村落保护”“特色小镇培育”“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未来社区建设”等工作行动,及时总结先行试点经验,推动制度化、规范化立法创新,为“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板贡献力量。《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浙江省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浙江省城市设计导则》《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等国家级、省级技术规程的参与编制,在城乡规划建设领域较好发挥了智库支持作用。其中,在草案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是全国首个城市景观风貌省级条例,为立法领域创新、立法方法创新、城市景观风貌及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管理制度创新提供了有效探索和浙江经验。
在全省特色小镇创新实践中,浙规院技术团队围绕创建高端产业要素集聚平台、高品质产城融合发展平台,将特色小镇培育成宜业、宜居、宜游的产业创新提升魅力空间,带动周边乃至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变化和能级提升。由浙规院承担了杭州临安云制造小镇、台州黄岩模具小镇、绍兴诸暨袜业小镇、上虞E游小镇等50多个省内特色小镇规划服务,另外还承担了30多个省外特色小镇规划服务,将浙江经验带到全国各地。其中,浙规院在上虞E游小镇除了规划服务外,还提供了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全程服务,助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在舟山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中,创新运用多源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判断居民和游客的不同出行规律和出行特征,进一步构建海岛型大花园景观风貌的可感、可辨、可塑体系,为规划技术和决策治理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今年全省防汛防涝工作部署中,浙规院人在省级相关部门的领导下,通过整合多专业技术力量,创新构建全省防涝防台智慧监测预警平台,以地理信息多源数据为支撑,科学研判降雨内涝风险和台风风险区域及薄弱环节,为灾前、灾中、灾后应急指挥对策提供指导,为城市精准防涝防台提供科学决策手段。
在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浙规院积极参与城市大脑的系统架构和城市应用场景的研究,致力于运用数据智能方法用于智慧城市规划和空间整合,使城市规划师能更加全面、及时、客观、准确地了解市民需求,使市民可以更好地感知城市态势、享受城市服务、参与城市管理,使城市管理者可以实时感知、智能预判、即时应对、精准决策,对城市进行智能管理,以城市大脑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魅力空间的幸福家园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参与浙江省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浙规院人始终秉持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目标,把以人为本、传承历史、完善功能、精细管理的理念融入规划设计全过程,努力营造富有活力的城乡幸福空间,努力营造充满温情的未来社区环境。坚持以设施配置为基础,提升生活圈服务水平,完善民生条件;坚持以有机更新为重点,运用设计手法,提质增绿治乱;坚持以人文精神为导向,用建筑语言留下时代的印记;坚持以基层治理为保障,落实精细管理,促进共同缔造。
为了更加了解杭州小营巷居民的老旧小区改造诉求,浙规院党员设计师自愿组建社区更新团队,扎根小营巷基层群众之中,一户户倾听居民改造需求,联系多方改造主体,破解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停车难、管线乱、环境差、公共空间品质低等难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为基层社区更新工作添砖加瓦。
在宁波鄞州中央公园设计中,浙规院人通过对“城园关系”“人园关系”和谐共生的思考,以中央公园促进全民共享、包容开放的城市开放空间格局和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塑造以蓝绿交织的湿地水域景观、多元文化交流为特色,强调城园互动、城景相融。通过设计一座公园,创造一种生活状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带动一片绿色发展。
在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美丽城镇建设中,规划设计师们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指引,优化小城镇公共资源配置,梳理慢行交通系统,完善韧性防护网络,加强社区服务场所建设,以公园、学校和社区商业综合体等为载体促进邻里交往、组织社会生活网络,提升群众获得感。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是一个抽象深奥、高高在上的概念。浙规院人从生活出发,从图纸中走出,将规划设计技术服务的方方面面,实实在在地落到浙江大地上和人民生活中。
沧海桑田,芳华璀璨。一代一代的浙规院人锐意开拓、追梦圆梦的坚定步伐,踏着强劲有力的时代鼓点,凝聚起蓬勃向上的精神动力,在奋斗中创造成就,在奋斗中奏响凯歌。在我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新时期,浙规院将进一步发挥多专业的人才优势和综合优势,持续在美丽中国新场景、城乡建设新业务、智慧应用新技术等方面创新作为,努力把浙规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城乡建设领域品质发展的高端智库、创新平台和规划设计工程综合服务机构,为奋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板”和“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