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潮专刊

丰收时节,听老乡说小康

——浙江省“老乡说小康”农民故事大赛决赛速写

  “我的农场名叫‘归本’,取回归本心之意。毕业时,当大部分同学选择在大城市找工作,而我却决定,回农村、当农民!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奔小康的今天,能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定位融入国家的战略和时代洪流,无疑是幸福的。”当来自宁波市鄞州区的“90后”农民汪琰斌打着赤脚、头戴草帽,充满激情地讲述自己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创业故事时,听众们不禁被他的青春和热血所感染,一起心潮澎湃。

  9月22日上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浙江省“老乡说小康”农民故事大赛总决赛在嘉兴平湖市文化馆激情开讲。

  决赛舞台上,来自浙江11个设区市的浙江新农村建设的见证者们,围绕乡村振兴、带头致富、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内容,自拟原创主题,利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生动鲜活的事例,充满激情地讲述着小康路上的浙江新农村故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深入实施“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在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

“100天的攻坚,蝶变成现在的白洁美村庄”

  2017年5月份前,温州市永嘉县源头村还是一个露天坑、苍蝇角、垃圾满地跑的脏乱差村庄。“‘要是拆到我家,我就灭了你!’但为了源头村子子孙孙的发展,你打我,我也要拆。”正在讲述这个故事的人,是源头村村委会主任陈小静,故事中那番焦灼的对话一下子牵动了现场评委和听众们的心。2018年6月,陈小静顶住压力,带队在5天内拆掉了茅坑牛栏猪圈319间,腾空面积6980多平方米。“经历了100天的攻坚,源头村蝶变成现在的白洁美村庄,曾经骂我的村民会偷偷地送一点地瓜、土豆给我,也把他的孙女、孙子教起来捡烟头,保护环境了。”

  湖州市德清县沈家墩有这样一片田地,被大伙叫作“股票田”。“1999年,村里就以村集体的名义,把村里160户农户的210亩成片荒废的田地流转了过来。让村民有了稳定的租金收入,村集体有了额外的收入,养殖户也可以扩大生产,三赢。”决赛现场,演讲题目为《股票田里的诗和远方》的杨予辰等人,以故事演绎的形式,将沈家墩村数十年的风雨历程来了一个“昨日重现”。“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村里腾出了3000亩土地,成功打造了‘玩的疯’乐园,不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当地就业近百人……”

  像源头村、沈家墩这样“改头换面”的村落在浙江还有很多。近年来,浙江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补上了一块块生态环境的短板,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质的飞跃。事实证明,浙江的生态“颜值”不仅是外在美,散发出江南乡村的无穷魅力,更是内在美,成为普惠民生的福祉,源源不断地输出绿色产能。截至2019年,浙江培育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58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11个。

“精神文明的小康才是全面的小康”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村歌——永康江激荡着碧浪清波,五金城唱响那改革颂歌。没有了贫穷,没有了忧伤,高楼林立的地方就是我曾经的村庄……”来自金华永康高镇村的选手章侃在舞台上唱响了高镇村的村歌,引得全场热血沸腾。既有物质小康,又讲精神文明的小康才是全面的小康。“15年来,高镇村经历了华丽蝶变,但是我们的初心不变,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变,正如歌词中唱的:‘高镇人初心不改,朝气蓬勃。’”

  绍兴市柯桥区的朱华良是一名农村文化礼堂的基层管理员。决赛舞台上,朱华良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以《相约礼堂,遇见“浙”里小康》为题,为大家揭开了农村文化礼堂的台前幕后,讲述了文化礼堂里的点滴故事。当大屏幕上闪过一张张幸福的演出合影时,朱华良激动地说:“大家看,这是我,这是我的母亲,这是我的爱人,这是我的女儿。在我的影响下,我们一家人都走上了公益演出的道路。最让我激动的是,我们一家人作为文艺家庭,评上了浙江省‘最美家庭’。这就是文化礼堂里的小康生活。”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文化小康同样不能落下。在浙江,农村文化礼堂是凝聚了一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家书屋是传播书香的一个田间灯塔。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建成文化礼堂14341家,农家书屋18633家,文化的芳香遍布田间地头。

“发展,何必远方,就在家乡”

  “我是舟山市嵊泗县花鸟乡的张娜。因为对故乡的热爱,我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回到家乡。2018年6月15日,我的民宿‘方外’终于开业了。‘方外’,意为‘世外,神仙生活之地’,希望每一位房客都能在这里享受方外的宁静。我坚信,只要有我们一群又一群返乡创业者的耕耘,明日的花鸟会依然悠长。发展,何必远方,就在家乡。”一身白洁的连衣裙,一头干练的短发,“80后”民宿老板张娜以《逐梦路上的小幸福》为题,向评委与观众娓娓道出她的乡愁与小康梦。

  “各位老铁,欢迎来到直播间,这里是‘猕猴桃的江山’!双击加关注,买桃不迷路!”来自衢州江山市的林庆柱拿着直播杆上场,讲述了自己10年前放弃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的汽配生意,回到家乡,开始“猕猴桃梦”的故事。从试验种植生态有机猕猴桃,到重组神农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从改造老旧猕猴桃架,实施品种多样化、设施现代化、管理标准化,再到联合种植、销售、物流、快递、农机、农资、金融等行业,组建江山市猕猴桃产业化协会,最近更是赶着潮流加入了直播大军……一路披荆斩棘,“如今,江山猕猴桃声名鹊起,被遴选为G20峰会的特供水果,神农猕猴桃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000多名青壮年和我一样回到家乡,投身猕猴桃产业。”

  当乡愁遇上理想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满腔的热情与独到的眼光,回到家乡,逐梦新经济,带动家乡致富。浙江新农村日益散发出新活力。

  “我叫李春萌,是缙云壶镇人,报纸上管我叫‘茭白女大王’,干了20多年的种茭白和卖茭白,这几年还把茭白种到了四川,卖到了欧洲。”“我是来自龙游县的胡瀞文,作为一名从深圳回来365度跨行创业的‘85后’,4年间,我尝遍酸甜苦辣:从没有一户人愿意养到如今1500个飞鸡场,再到现在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

  在选手们声情并茂的叙述下,一幅幅农村群众奋斗圆梦、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

  2020年“老乡说小康”农民故事大赛,历时5个多月,从田间地头到各地文化礼堂,经历了海选、初赛、复赛,老乡们述说的小康故事成为浙江田间地头最火热的传唱。不同的时空,涌动着共同奋斗决胜小康的时代风尚,“老乡说小康”在浙江大地上越说越响亮。


浙江日报 潮专刊 00010 丰收时节,听老乡说小康 2020-09-25 浙江日报2020-09-2500005;21438489;浙江日报2020-09-2500009;浙江日报2020-09-2500012 2 2020年09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