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为东西部扶贫贡献“嘉”速度

  ——东西部扶贫协作·浙江担当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为东西部扶贫贡献“嘉”速度

  陈潇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据悉,自打响全面脱贫攻坚战以来,嘉兴市通过平台化引导产业发展、多渠道开展消费扶贫、“组团式”实施智力帮扶、大数据推进劳务协作、全领域倡导社会扶贫等做法,高质量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携手结对地区共同书写了情动“东西”的时代答卷。

  截至今年2月,嘉兴市结对的四川阿坝州若尔盖、九寨沟、黑水和宜宾市屏山4个县已全部脱贫摘帽,其中屏山县位列四川省66个受帮扶县考核第一名,黑水县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成绩和群众满意度名列四川省38个摘帽县第一名;产业扶贫模式不断创新,浙川纺织产业扶贫示范园被评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飞地扶贫效果显著,与山海协作结对地区实现“消薄飞地”全覆盖,累计向结对地区兑现收益3130万元;消费扶贫如火如荼,2019年累计完成消费扶贫5.7亿元;厚描民生底色,援建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嘉兴海宁让“家宴中心”华丽转身“公共厨房”,嘉兴港区在布拖县援建设施最好最全幼儿园“交钥匙”工程……一个个详实的成绩单,生动彰显了帮扶路上的嘉兴力量,见证了跨越千里、情贯东西的深情厚谊,也全面构建起嘉兴市因地制宜、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精准帮扶大格局。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而2020年,嘉兴市又被赋予了新的帮扶任务,新增四川凉山州的11个国扶办挂牌督战村脱贫摘帽任务。

  越是临近最终的胜利,越是艰苦卓绝的时刻。嘉兴市携手结对地区,响鼓重锤,凝心聚力、奋勇前进,以志在必得的信心、争分夺秒的状态、攻坚克难的干劲,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

  有准度——

“所需”“所能”精准对接,产业扶贫更有生命力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而产业的培植和壮大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基于科学的研判。只有立足于结对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实现结对两地资源互补,因势利导,推进产业扶贫,才能为产业发展架起坚实杠杆,让扶贫产业更有生命力。

  海盐县和屏山县的成功牵手,就是嘉兴市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找准结合点的验证。东部,纺织服装产业是海盐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地具备纺织产业转移输出的能力和优势,但日益面临环境容量制约、成本竞争加剧、产业升级梗阻等现实问题;西部,屏山县有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工业基础弱等问题,但依托宜宾丝丽雅原料龙头企业、向家坝水电站“留存电”特殊电价优势,正积极打造要素成本洼地、产业配套高地、人力资源富地。

  着眼于两地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海盐县与屏山县商定在屏山县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推动“海盐所能”与“屏山所需”实现精准对接,努力打造西南最大生物基纺织特色产业基地。截至2020年8月,该园区已引进浙江天之华公司等纺织企业33家,其中投产16家,签约纺纱产能377万锭、纺丝9万吨、织布1亿米,服装3000万套、产业用纺织品4万吨,计划总投资143.8亿元,投产后可实现总产值200亿元以上,2019年产值达50亿元以上。同时,园区吸纳就业3200人,其中贫困人口1042人。

  因地制宜找准结合点,产业扶贫更有准头。与此同时,嘉兴市还依托龙头企业品牌、市场、订单等资源优势,系统谋划产业扶贫,把发展成果能否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项目能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其中,桐乡市发动当地龙头企业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四川省阿坝州33亿元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平湖市投资建设屏山县10亿元时尚产业园项目;秀洲区大力推动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团实地考察若尔盖县并签订合作协议。

  有深度——

创新“飞地”抱团升级,

  共建共赢迸发新活力

  这些年深耕东西部扶贫协作,嘉兴市已经不再是“单向输入”的简单帮扶,而是逐步转变为以项目合作为纽带、惠及双方的紧密互动,共享共赢,以帮扶为纽带最终实现两地的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飞地扶贫”模式应运而生,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理念。

  如何让“钱生钱”,奥秘就在土地“飞”到优质平台。

  跨越地理的界限,嘉兴市创新飞地抱团模式,让原本“天女散花”的帮扶资金,变成了股金,植入了“造血功能”,激发了内生动力,实现资源挪位、价值翻倍,打造出产业精准扶贫新样板。

  “南湖—若尔盖”飞地园区,在2019年12月底已正式开园,以引进精密机械装备及新材料产业关联产业为主,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并通过“投资固定回报+租金税收返还”的方式,每年为若尔盖提供1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收益。目前,已有“浙江全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高艺科教有限公司”等2个项目入驻园区内,预计达产后年产值2亿元左右,亩均税收48万元左右,全力打造全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共建产业平台的典型样板。

  作为全省首个跨省跨县“三地共建”飞地平台,嘉善-庆元-九寨沟飞地园区自诞生之初就集聚了关注的视线,其位于嘉善县大云镇,现已有6家企业有意向入驻园区,去年已与富亿德、巨升2家中外合资企业举行首批项目入驻签约仪式。它的出现,不仅将山海协作与东西部对口帮扶有机结合,同时更为三地的发展打造了高要素集聚的平台,更好地推动庆元和九寨沟两县的产业转型升级。

  经开区-黑水飞地园区——中德产业园,一期在2019年6月竣工使用,项目总投资1.92亿元,引进高端(精密)机械设备制造业、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等,目前已有艾维迪生命科技、西柏思电梯两个项目入驻。

  循迹嘉兴市的这一个个飞地扶贫项目,不难发现,这些跨省合作产业园积极打造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的优质平台,且定位几乎都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资源共享、高层次合作,谋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澎湃着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随着多个“飞地抱团”项目的落地实施,嘉兴市积累了丰富的“飞地”经验,结对地区也同步兑现了可观的收益,其中嘉善飞地去年返还九寨沟700万元、今年返还1070万元,南湖区今年返还1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产业园还将优先招用结对地区技能人才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带动结对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增收,从根本上激活结对地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有广度——

架起产销高速通道,

  集聚全社会力量齐助力

  消费扶贫是推动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新鲜、快捷地对接消费市场,“立竿见影”实现效益的有效举措,是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促进扶贫事业可持续的重要方式。2019年嘉兴消费扶贫占全省消费扶贫比重17.8%。

  这张消费扶贫成绩单的背后,是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多方助力的成果。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又是一年扶贫产品大量上市的季节。在嘉兴水果市场,来自西部的粑粑柑、青脆李、石榴,个头饱满、新鲜多汁,引来一阵阵消费热潮。

  近几年,嘉兴水果市场积极与四川、湖北、贵州、吉林等结对地区的果品产区建立紧密联系,探索出一条依托专业市场走出区域农产品产销合作带动消费扶贫的新路径。仅2019年,嘉兴水果市场的佳斯果、宝都、恒旺等果商向四川地区收购的水果总金额1.55亿元。

  不仅如此,嘉兴市还积极开展技术帮扶和规范种植标准,以链条式产业改造进一步助推水果提质。2019年,屏山茵红李示范园高标准种植基地优质果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优质果产量达1万吨,销售价格4.3元/斤,是2018年2倍多,实现了以300万元扶贫投入撬动全县1.5亿元的脱贫增收奇迹。

  与此同时,嘉兴市突出模式创新,进一步做大消费帮扶。去年累计帮助对口帮扶地区销售特色农产品5.7亿元。扎实推进“万亩亿元”工程,创新区域农产品产销合作模式,景明果业、西域商贸等嘉兴优质果企已建成精品甜瓜示范基地近4000亩,实施包购包销的“订单农业模式”。

  “我们不仅要共享广阔的东部市场,还要充分地发挥技术、人才、资金、平台优势,从根本上为帮扶地区的农业赋能,以先进的理念驱动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现代化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扶贫的政策红利、市场红利最后都能真正落到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发展、贫困人口的增收脱贫上。”嘉兴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市对口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而在决战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大战役”的关键时刻,嘉兴市也通过包飞机、包火车、包专车等“硬核”方式,第一时间确保对口地区务工人员安全返岗、为复工复产提供“嘉”速度。颇为大手笔地架起劳务输转桥,积极做好一系列政策配套,让对口地区务工人员“愿意来、过得来、留下来”,让就业脱贫立竿见影地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可观效果。

  “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其实,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关键,就是要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和培育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持续反贫困和促进发展的有效机制。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嘉兴市以更真挚的情感和饱满的热情,携手结对帮扶地区重新梳理、审视那片土地,充分发挥浙江特色优势和经验做法,与对口地区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后发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架起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合作共赢的桥梁,在越来越紧密的合作中,奔竞在共同小康的征途中,长帆高悬、蹄疾步稳。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为东西部扶贫贡献“嘉”速度 2020-09-22 浙江日报2020-09-2200005;浙江日报2020-09-2200008;浙江日报2020-09-2200012;浙江日报2020-09-2200015 2 2020年09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