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驱动 智能发展
智慧宁波砥砺十载绽芳华
李华 廖小琴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2020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十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9月10~13日在宁波举办。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合作交流重要平台的智博会,已经举办到第十届。宁波系统部署建设智慧城市,也走过了10个年头。
2010年,宁波市以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信息化与城市发展”成功举办为契机,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系统部署建设智慧城市,出台了《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将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列为市委、市政府的“六个加快”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此后,宁波相继制定出台了《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十三五”规划》《宁波创建新型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数字宁波建设规划(2018-2022)》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连续举办10届高规格高层次的智博会、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10年间,宁波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打造应用产业融合、数字驱动发展的智慧之城,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今,宁波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先进理念、方案输出的策源地,先后荣获“中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卓越奖”等荣誉40余项。以智慧城市建设助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了宁波城市新名片。
设施数据互联共享 让城市更智能
从3G网络主城区覆盖,到4G网络全市全覆盖,再到成为全国十大5G网络优秀城市……网络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经过10年的发展,宁波“海天地”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宁波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10年间,宁波光纤网络覆盖从2011年的不到30%到2019年的全市城乡全覆盖,城乡平均接入能力从2011年10MB和2MB,提升到现在普遍超100MB,部分家庭达1000MB;移动网络方面,截至今年8月底,建成5G基站9458个,实现“城区、港区、湾区”等重点区域连续覆盖;基本完成城区NB-IoT网络覆盖建设。城市公共场所已全面覆盖免费WiFi;建成的城市公共设施物联网平台,已接入城管、公交总公司、邮政管理局等部门的系统,逐步为全市公共设施管理行业及各产业提供服务。
基础设施大幅提升的同时,宁波也逐步实现城市大数据体系整合共享,以政务云、企业云和民生云为基本架构的城市大数据发展支撑体系正在形成。
宁波从2011年开始推进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到2019年,宁波市政务云平台已经实现服务统一建设、提供和管理,政务云平台已入驻系统279个,全市累计提供836个数据共享接口,共归集49个部门的702类信息资源,总计36亿条数据,已向社会公众开放10个部门、22个大类、126个数据集、127个API接口、1370项数据项、2700万条数据,可提供注册用户数据下载等服务。
除了政务云,各类行业云平台更如雨后春笋。中小企业云、物联网家电云、纺织服装云、“海上丝路指数”、“浙朵云文化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金唐医疗大数据平台、先进制造云数据协同平台、腾讯合作的网络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Tengnat)、生意帮协同制造云等为代表的企业云平台取得积极成果。其中,中小企业云制造平台,已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信息化云服务,入驻企业已达5000多家。物联网家电云平台已接入产品共计300项,服务企业200多家。生意帮作为产能对接云平台,已经拥有合作工厂17000多家。
数据共享也在改变百姓生活,健康云、信用云和时空信息云等民生云为提升信息惠民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时空信息云已建立了覆盖全大市8个大类90个小类的宁波市地理国情数据库,完成主要建成区约400平方公里的城市三维数字地图、2.5维电子地图和全景影像数据库建设。
智慧应用体系协同处置 让治理更现代
通过“健康宁波”微信公众号提前挂号,到点就医,免去排队烦恼;在城市公共车位停车后,车辆驶离时,后台系统已经自动完成了计费扣款,车主全程“无感”……在宁波,越来越多这样的智慧应用,正在深入百姓衣食住行,并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转型。
早在2010年,宁波就提出建设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十年来,坚持以人为本,宁波着力破解“就医难、就学难、出行难”等问题,推进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重大应用体系建设,智慧应用体系实现一站式处置、协同化发展。宁波市公共服务整体满意度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十位。其中,宁波云医院荣获全球信息化领域最高级别奖项——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项目奖。
智慧应用,也有力助推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化。坚持“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宁波政务服务网实现了“一窗服务、一城通办、一体审批、一网流转”,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申报;上半年,宁波实现24个公民和17个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上线应用。据《2020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显示,宁波以95.28分在全国32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三。
围绕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宁波在智慧城管、信用宁波、智慧治安等一批智慧应用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实现了跨层级、跨部门的管理“一张网”。创新性建设移动微法院,被确定全国唯一的“移动电子诉讼试点”。持续推进社会治理领域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理已经从城市治理到城乡协同一体化发展,社会治理已经从行政管理向司法延伸,社会管理效能和市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宁波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推广应用。对水质、土壤、空气等环境要素,构建了“五水共治”管理平台、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空气质量监控感知设施、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等立体式的城乡绿色智慧生态体系,不断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其中,农村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打造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宁波模式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样板,已在上海、海南等地推广。
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 让产业更高端
伴随着一台基于鲲鹏处理器的“鹏霄”服务器从生产线上下线,今年6月21日,首条“鹏霄”服务器生产线在宁波高新区正式投产,预计年产量将超过5万台。“鹏霄”服务器在宁波实现量产,不仅标志着宁波鲲鹏生态产业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填补了宁波在核心计算设备制造领域的空白。
坚持智慧应用与智慧产业联动发展,近年来,宁波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引进了SAP、IBM、腾讯、百度、中兴、东软、软通动力、Face++、航天科工、中芯国际、华中数控机器人、新松机器人等一批知名企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服务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着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2019年,宁波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占GDP比重为5.64%,综合发展指数位居浙江第二名。
成品反应速度从原来15天缩减到5~7天,批量订单生产周期缩短35%……今年,中国联通携手雅戈尔集团打造宁波第一家“5G智能制衣工厂”,建立宁波、吉林、云南等多生产基地互联的智能制衣生产管理平台。
为推动产业数字化持续深入,宁波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融合发展,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2019年宁波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了97.05。据《2019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显示,宁波位列全球第27位,智造企业数量全球第7;网络零售额和跨境电商保持高速增长,率先成为全国跨境进口累计销售突破百亿美元大关的城市。
同时,宁波数字产业化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宁波软件业务收入10年来保持近30%的年复合增长,增速全国前列。金唐软件、理工监测等约32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在主板、新三板先后挂牌上市,3家企业被评为2018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均胜电子被评为全国201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0个。
由褚健教授领衔的浙江蓝卓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发布全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操作系统——supOS。目前,蓝卓基于“工业操作系统+工业APPs”的模式面向工业领域的20多个主要行业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业务已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
新业态新模式也在宁波不断涌现,集成电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布局,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可穿戴设备、北斗、5G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百度大数据产业基地等项目成功落地。目前,全市累计建立市级众创空间、创客服务中心超过50家,涌现了软件园、光电产业园、余姚机器人小镇、海曙电商园、江北前洋E商小镇等一批智能经济领域特色园区小镇。截至目前,宁波全市已建成省级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3家、产业技术研究院69家。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时期,宁波将以解决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痛难点为突破口,以新一代智能设施部署为支撑,以城市大脑建设为抓手,以数字产业与智慧应用联动发展为路径,奋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贡献宁波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