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今日湖州

吴兴区项目化推进历史人文类拓展课程教学实践

家乡文化“种”进孩子心里

杨继明 魏霈侃

  “老师,古代的门槛为什么会这么高?”在吴兴区状元街的历史文化街区,爱山小学教育集团509班学生舒香一脸好奇,原来这是该校暑期里正在开展的历史人文类拓展性课程——“走进家乡的历史名人”,课堂就在吴兴区钮氏状元厅。

  近年来,“清丽湖州”成了湖州这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重要名片。悠悠历史两千载,文化遗存无数计,家乡曾经过往的点点滴滴构筑起中小学拓展课程资源的巨大宝库。如何将身边的历史“种”进课堂,“种”进学生的心里呢?

  围绕“文化名城 魅力湖州”的传承与发展主题,吴兴区教育局联合湖州市博物馆启动了“菰城文化种校园”人文拓展课程教育实践项目。该项目以继承和发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基于生活化教学的人文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充分挖掘湖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教育资源,通过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的构建研究,让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让每位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

  除积极开展历史人文类拓展课程外,吴兴区教育局还充分挖掘教师资源,在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培育的基点上开发了中小学衔接历史人文类拓展性课程:《探寻吴兴文脉》。充分发挥湖州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教育功能,整合呈现湖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典型代表,根据中小学衔接段学生心智特点,有机融入各种“活动”设计,最终形成了历史、物产、地理、文化、水韵、名人六大板块,从“课内导学——主题实践——学习评价”的课堂教学框架,到活页式实践任务单的课外探究,再到教材尾页的成长足迹,力求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了解“吾乡吾土”,知晓家乡土地的诗意、思想和非凡的创造力。

  “人文素养的积淀作为人重要的文化心理品质,不像人的生理遗传那样先天性存在,它更多地体现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文化对人后天教育的结果。”吴兴区教育局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沈国明表示,“通过文史衔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等载体,让吴兴学子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

  在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的同时,吴兴区通过把历史课搬进博物馆、把家乡文化装进微课、把名城故事写进日记、把名城文化编进课程、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等系列活动,激发教师主动践行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记录、认知、感悟“身边的历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浙江日报 今日湖州 00016 家乡文化“种”进孩子心里 2020-08-28 浙江日报2020-08-2800015 2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