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前沿

要和卡路里斤斤计较吗

  蝴蝶背、锁骨窝、直角肩、筷子腿……你有没有想过,对体重和体形苛刻追求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心理问题。据统计,近50%的女性曾经有意无意地采取拒食、导吐、腹泻等方法减少体重。殊不知,极端的“变美”计划中,神经性厌食症已经悄然而至。

  近年来,不少医院心理科接诊的神经性厌食症等进食障碍的患者正逐渐增多。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约有3%的青少年及成年人患有严重的进食障碍症,其中年轻人占了10%,而男女比例为1∶1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进食障碍患者为年轻女性;青少年是进食障碍的主要高发人群。进食障碍对人体有着不小的伤害,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张海生说,进食障碍是一个关于“吃”与“不吃”的精神心理问题,主要可以分为“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两者共同的表现是恐惧发胖,但厌食症最大的特点是体重过低,贪食症体重多正常,甚至偏高。

  在张海生看来,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孩子,拥有让他“一目了然”的特征:一是“抠吐手”,长期抠吐导致手指上呈现牙印,长此以往,后面不需要用手抠,食物就会吐出来;二是“卡路里计算器”,能很准确地说出各种食物的卡路里;三是“死不承认”,否认减肥,认为自己只是呕吐。

  专家表示,心理因素是造成进食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总是拥有这样的人格特质:自我评价低,难以表达负面情绪;会有高神经质水平,爱幻想,不愿长大;有完美主义倾向,追求自我控制、完美和独特;难以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依赖性强等。对此,专家总结为一个公式:如果我足够瘦=我足够好=我不会被人拒绝=我是值得被爱的=我是没有问题的……

  原生家庭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父母对子女的过度保护、过度控制、对子女强加个人的价值观,使子女为了反抗父母的控制,而采取绝食的手段。在一些理论中,进食障碍是一种回避家庭矛盾、维护家庭稳定的机制。子女拒绝吃饭,可能潜意识地让父母关注自己,从而让分裂的家庭重新聚合在一起。

  同时,社会文化观念也在无形中成为进食障碍的助推器。女性的苗条身材,成为自信、自我约束、成功的代表。青春期的发育女性,在追求心理上的强大和独立时,很容易将目标锁定在减肥上。

  处于青春期的女性也迫切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她周围的人对体重体形的认识、所采取的进食行为,都极具影响力。在她们所处的小团体中,经常有共同的理想体形标准,如果追求的理想体形不健康,很容易导致进食障碍。

  在专家看来,应对进食障碍,最好从预防开始。

  如果出现以下或部分症状,会非常容易成为进食障碍的“预备役”,我们要提高警惕:

  体重指数处于正常或偏瘦范围,但没有出现身体发育延迟、停止;对体重与体形存在歪曲的认知,对身体不满意;对于体重增加的情绪反应强烈;认为体重与体形影响到自我评价以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节食,对进食过分关注,进食过量后伴有内疚感, 并影响到日常生活;暴食,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 吃撑仍难以控制,进食后又会后悔;补偿,诸如食用泻药、引吐、过度运动等,存在至少一种补偿行为;月经正常或有些紊乱,但不存在闭经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症状勾勒,我们可以简单地排查自己的情况。但如果真的成为进食障碍症患者,也不要恐惧,及时就医,坚持治疗,就会有好的结果。

  进食障碍需要一对一的专业治疗,医生会同患者讨论体重和营养的问题,并和患者一起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重塑正确的价值观。患者往往存在诸如“瘦就等于一切”“要么瘦,要么死”等不正确观念,这就像被植入大脑的“病毒程序”,需要我们主动识别和拦截。除了心理治疗能帮助更快地做到这一点,自己也需要爱自己、接受自己。

  制定规律的进食计划并遵守。一日三餐最好要安排在固定的钟点,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吃饱了,就停下,阻止自己吃得过饱。

  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新鲜蔬果和鱼、禽、蛋、瘦肉等可以多吃。健康的、平衡的饮食能够让人精神一整天;进餐时,不妨放慢些速度,细细品味食物本身的味道。

  培养兴趣爱好、学习新技能。新的爱好和技能可以让注意力从食物上挪开,并且增加自信。学习新技能、发展新爱好、做志愿者、养小动物等,都能起到效果。

  改善家庭关系。假如家中有出现进食障碍的青少年,家长需要努力改善家庭气氛,要包容和接纳他们。


浙江日报 前沿 00009 要和卡路里斤斤计较吗 2020-08-28 21311671 2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