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深读

创业板注册制昨起实施,资本退出再迎改革红利——

穿越资本寒冬,创投如何出招

  随着8月24日首批18只新股上市,创业板进入注册制时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划时代改革。记者注意到,首批上市的18家企业中16家背后有创投(VC/PE)机构支持,涉及数十家创投机构。这也意味着,继科创板之后,中国创投资本再次迎来一场改革红利。

  今年,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危机和内部政策环境宽松并存的形势下,浙江创投行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甚至可以用资本寒冬来形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创业者、投资人带来了怎样深远的影响?浙江的创投资本是如何应对的?未来他们该如何穿越这个资本寒冬迎来艳阳天?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

资本寒冬的 新活法

  对于创投行业而言,如果今后回头看,一定会记得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

  募资难到位、尽调进行遇阻、基金申报推迟,在采访中有创投公司向记者反映,在当下这段特殊时期,浙江创业基金的注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办一个创业基金,跑十几次都办不下来。”一些创投公司呼吁,切莫让创投行业在资本寒冬之际雪上加霜。

  今年2月2日,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在微信朋友圈发文:“今年对很多创业企业是生死关,一定要严控成本、死卡现金,最少要保持假设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6个月的现金,最好有12个月的现金,根据这个来倒算成本。跪着也要活下去,熬过去就是春天!”

  客户预算被砍、现金流吃紧,感受到前所未有压力的不光是创业企业,其背后的创投机构同样经受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6月29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万物生长大会让创投界、创业者有机会线下聚会。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大多数人是带着观望的心态来开会的,有的人甚至可以说是心事重重。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会持续多久?直播的风口还能热多久?太多的不确定性,让大家迟疑。

  “只要你没有在困难面前倒下,每个困难都是你成长的台阶。创业如此,我们做创投也如此。创投现在也是资本寒冬。在资本寒冬中,你只要不倒下,未来有更多的机会等着你。”浙商创投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华晔宇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感同身受。

  原本,科创板的问世让浙商创投又一次站在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虹软科技、安恒信息、当虹科技,连中三元后,浙商创投意气风发准备乘风破浪之际,疫情来了。看项目、尽职调查全都按下了暂停键。浙江创投界的元老之一、华睿资本董事长宗佩民告诉记者:“疫情过后我们基本以长三角尤其是省内项目为主,北京的项目无奈放弃。毛利率低于30%的项目我们不看了。”

  复工以来,线上会议成了创业者和投资机构们推介、调研、沟通的主要方式,一些创投机构开始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投后管理上。

  不过,也有投资人表示,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并非都是坏处。过去,创投追求高成功率,会同时投很多项目。后疫情时代,创投会把原来可投可不投的放一放,集中投到确定性高的项目。现在单个项目的投入大了,好的项目能赚到更多的钱。当然,反过来说,这对于亟须资金的创业者来说可能会更残酷,想得到创投青睐的机会变少了。

  “募、投、管、退”是创业投资机构业务的四大流程。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募集和投资困境难以纾解,但受益于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等政策红利,本土创投机构正迎来退出的春天。今年上半年是A股IPO大年,募资金额为近5年同期新高;创投机构扮演主要角色,IPO渗透率高达65%,与之相伴随的退出业务大爆发。退出更加通畅,可以帮助投资人更快地收回成本和获得收益,在宗佩民看来,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说,眼下已经不能算是资本寒冬。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元璟资本。元璟资本合伙人王琦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寒冬里一些实力较差的竞争对手有可能很难生存,因此会有更多优质的产品或者好的公司能够跑出来,好的创业者和基金应该能穿越寒冬。

资本猎人的 新赛道

  再困难的市场环境,也总有企业抓住机遇,渡过难关。

  今年上半年,华睿投资以斯达半导、雷赛智能与金田铜业3家企业IPO的成绩名列全国VC/PE行业IPO第15位。除了上市企业外,其投资的30余家企业业绩增长都超过30%。“我们重点关注三大领域,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新能源。今年三大业务板块中生物医药的比重最大。大分子药、基因治疗、蛋白质,我认为生物医药的方向会往这些方向走。”宗佩民透露说。

  2003年“非典”结束后的投融资事件,多数都集中在广告科技、在线视频、在线游戏、在线社交、聊天以及金融科技等方面。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从防护、诊断,再到治疗,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考验。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盒、人工心肺机(ECMO)等医疗物资,一段时间内在全世界范围供不应求。

  “我们将重点放在体外诊断、医疗机器人、智能新器械等领域,一方面扶持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尽快实现产业化,另一方面也不可盲目追新,而是顺应行业改革提升的需要,帮助完善一部分基础建设和企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普华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沈琴华表示。

  相关统计显示,除了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教育、企业服务等也是近年来热门且持续创新发展的赛道。

  7月,赛伯乐投资旗下基金完成对比科奇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的投资。这家企业做的是5G小基站项目,最近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就5G芯片研发及人才培养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赛伯乐比较看好硬科技,在投的还有上海普冉、华澜微等半导体项目,以及爱数、威努特等大数据方面项目。

  在“疫情大考”下,不少曾经光环笼罩的明星企业倒下了,与此同时,一些脚踏实地的企业崭露头角,这里面就包括鲜丰水果。1997年,韩树人只身来到杭州靠一辆三轮车卖水果谋生。他怎么也想不到,23年后自己的企业竟入选了2020杭州独角兽企业,还要和百果园竞争“水果零售第一股”。

  近年来,红杉资本对衣食住行各个场景进行了“包圆”,投资鲜丰水果的逻辑在于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已经形成了线上消费习惯,需求爆发可能进一步推动业务增长。线下到线上的商业模式转变可能会成为长期趋势,再结合不同的消费场景,会带来新的想象空间。也因此,最近半年来,线下到线上的商业模式比如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基于到家场景的生鲜和药品配送、远程医疗等领域又迎来了一波投资热潮。

资本捕手的 新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进行的是一次无差别的洗牌。对投资人和被投资者都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现实的挑战,如何在这场“战疫”中生存下来,每一家创投都在观察中思考。

  截至2020年6月12日,杭州共有包括阿里云、蚂蚁集团、酷家乐等在内的独角兽企业31家,准独角兽企业142家,所有企业总估值超3100亿美元。杭州的独角兽指标连续多年领跑新一线城市。

  近年来,杭州的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稳定保持在50%以上,近两年杭州的上市企业中数字经济企业超过半数。作为新经济的开路先锋,独角兽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且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新生态公司)已成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因此,其他城市也在以政策优惠、奖励、孵化等方式,向准独角兽企业伸出橄榄枝。未来杭州是否还能继续保持领跑?

  “中国的高科技苗子越来越少,特别是可以产业化的高科技苗子越来越少。”浙江赛伯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斌表示,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英雄所见略同。宗佩民直言,万物生长大会评选出来的榜单总体偏软,像中控太阳能这样的“硬核”企业至少漏了四五家。他建议杭州不妨把各个门类梳理一遍,挖出独苗,利用引导基金,每年做项目计划,看准了好苗子就大胆投下去,把他们培育成独角兽。

  如果把企业家、科技人员比喻成种子,它的成长必然离不开政策、平台、资本、文化等阳光雨露和空气土壤。

  多年以来,浙江创投界都在反思当年为何会错过阿里巴巴。浙江资本错失阿里巴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当时多数杭州本土投资机构资金规模尚小。如今从杭州万塘路起步的支付宝成长为全球第一独角兽,日前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蚂蚁集团估值超过2000亿美元,有望成为今年全球最大融资规模的IPO。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创投界的总体规模依然不大。

  经常跑去美国硅谷等地的陈斌说:“我利用出差的机会去研究,为什么他们的创新做得这么好,人才这么集聚,其实都离不开风险投资。风投是对经济感知最敏锐的一群人。从阿里到腾讯和百度,90%以上的新经济企业不是孵化出来的,而是风险投资投出来的。美国有着全世界最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这是维持其不断创新的基础,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浙江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建立全面的风险体系,这些都是‘十四五’期间需要努力的方向。”

  今年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陈斌建议,浙江应该更加重视风险投资,把风险投资作为一个主导产业抓。如果把这件事情做好,发挥创投的力量,数字经济、新材料等对应的基金和产业就都有了。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7 穿越资本寒冬,创投如何出招 2020-08-25 浙江日报2020-08-2500007;浙江日报2020-08-2500011;浙江日报2020-08-2500013;浙江日报2020-08-2500015 2 2020年08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