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处置“十类地” 建设“大花园”
本报记者 余丽 通讯员 李平 诸葛昕
“活力新衢江、康养大花园”。这是衢州市衢江区的美好愿景。
衢江区素有“衢通四省”之称。区域面积1748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10个镇、8个乡和1个办事处,总人口41.3万。
近年来,衢江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抢抓存量建设用地资源转化利用政策窗口机遇,为发展提供了充足要素保障;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发动机,撬动了乡村振兴。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47亿元、同比增长8.3%;财政总收入28.94亿元、同比增长11.3%,高质量发展步子越踩越实。
处置“十类地”
换来新空间
面对土地资源减量化、利用集约化的新形势,衢江区实施综合处置“十类地”的新策略,换来发展新空间。截至目前,已完成消化历年批而未供土地620亩,盘活建设用地629亩,低效用地收储150亩,建设用地复垦216亩。
衢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衢江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衢江区开展以加快项目落地、完善供地条件、补办供地手续、边角零星利用、指标盘活置换、供而未用处置、低效用地开发、新增存量盘活、建设用地复垦、历史问题清理为主要内容的“十类地”综合处置,有效解决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用地指标供需矛盾等突出问题。
为了做好“十类地”综合处置工作,衢江区对全区批而未供土地的总量、成因、现状进行了清查,建立了批而未供土地矢量数据库,将每宗地块用地数据实时更新“上图入库”,落实“以图管地”,确保地块位置、审批内容、审批时间可视可查。
“十类地”成因复杂,综合处置需要多种“打开方式”。针对工业企业用地“低散乱”现象,衢江区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攻坚行动,通过关停整顿、收储清理、限期整改、提升改造、进入园区等方式进行清理整治,促进工业园区土地节约高效利用。高质量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引导低小散企业进小微园,促进了存量土地的收回收储。
也有不少地块成因特殊,更需因地制宜,施行一宗一策。浙江伊梦特科技有限公司因资不抵债,自2016年被法院查封后多次司法拍卖流拍,该资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2019年7月,衢江区与该资产管理人签订收储协议,由政府收储。收储后,衢江区拟引入年产20万吨、总投资5亿元,达产后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食品卡纸生产基地项目。
实施“改村提升”
助推乡村振兴
白墙黛瓦的农居,平整的村道,宽敞的广场,别致的景观塘……如今的衢江区周家乡上岗头村,从原来的“脏乱差”变成了“网红村”。
上岗头村的变化,来自于衢江区开展的“改村提升”项目建设。衢江按照集约节约、合理用地的原则,开展村庄有机更新,对居民点实施综合改造、整体提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破解农民建房难题,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改村提升”采用“一拆五统”方式,“一拆”是指整治拆除“一户多宅”,“五统”是指腾出的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收储利用、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流转安置、统一成本核算、统一基础配套。对“空心村”和计划连片原拆原建的居民点实施综合改造、整体提升。
衢江在试点基础上,2018年起选择100个以上村庄推进“改村提升”工程。2020年8月底前完成“改村提升”项目20个,盘活利用农村宅基地1332亩,推进实施2019年立项的“改村提升”项目24个,可盘活利用农村宅基地1097亩。
衢江区高家镇郑家垅头村,自2018年7月“改村提升”以来,拆除旧房245栋、迁移坟墓600余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面积112.78亩。2019年,完成“改村提升”工程项目24个,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66亩。
衢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衢江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至2019年,全区通过“改村提升”实施连片拆除、连片收储、连片改造,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总面积2051亩,其中可盘活腾出1000亩左右闲置宅基地,解决2000户以上农民建房。
改革惠民生
增强群众获得感
今年6月24日上午,浙江省纪念第3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在衢州市衢江区举行。这场40分钟的直播活动,见证了衢江区推行的“村级耕地保护监督员”、扩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等4项耕地保护监督制度改革创新试点成效。
改革攻坚惠民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重视“最优营商环境”建设,衢江不动产登记窗口被评为“2019年浙江省不动产登记窗口便民利民服务成绩突出的集体”。开展亮剑行动,查处各类自然资源领域违法案件12起。全区持证矿山企业8家,已建成绿色矿山7家,到2020年底,全区绿色矿山建成率达到100%。
节约用地的成果如雨后春笋,在衢江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在擘画“活力新衢江、康养大花园”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