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魅力增强“重要窗口”文化自信
褚子育 编辑 章忻 周宇晗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
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努力建设好10个方面“重要窗口”,加快形成13项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于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来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就是把“窗口”意识、“窗口”标准、“窗口”担当贯穿文化和旅游工作全过程,切实增强“重要窗口”文化自信,以浙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特色与优势,为我省“重要窗口”增添文化底色和旅游魅力。具体来说,着力形成八个方面的特色与优势。
一是加快形成文化和旅游“整体智治”的特色与优势。以“整体智治、唯实惟先”为理念,统筹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对文化和旅游治理理念、机制、工具、手段进行系统性变革。通过数字赋能,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实施打造“整体智治”现代机关,建设文化和旅游“一张网”“一朵云”,实施景区“限流预约错峰”常态化,建设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监测系统,率先建成现代文化和旅游治理体系,成为全国数字文旅领航地、文旅现代化治理标杆地。
二是加快形成弘扬优秀文化、激扬文化自信的特色与优势。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计划。挖掘、研究、阐释优质“文化基因”,对全省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构建文化基因库,描绘浙江文化基因图谱,使浙江文化价值体系更加清晰,着力建设好浙江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实施好优秀传统文化“活化”计划,进一步擦亮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打造诗路文化、良渚文化、越文化、南宋文化、南孔文化、和合文化、丝瓷茶文化等浙江标志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实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计划、“拯救老屋”行动、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景区化行动。充分挖掘非遗资源,培育10个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100个非遗旅游景区、1000个非遗体验点。充分利用浙江历史名人辈出的优势,打造阳明故里、书圣故居、刘基故里、西施故里等历史名人故里(故居)主题旅游线路和研学旅游目的地。其次,实施好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计划,发展红色旅游,创建一批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浙里红”红色旅游项目、景区和教育基地。再者,实施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计划,开展“三个地”文艺精品创作,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文艺精品佳作。不断挖掘和丰富温州、义乌等地改革开放实践中凝聚的改革文化,安吉余村高质量发展中体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等,推动新时代浙江精神的传承发展。
三是加快形成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特色与优势。推动文化和旅游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市场消费、公共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深度融合,使“三个地”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浙江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凸显,浙江成为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标杆地。重点是打造璀璨“明珠”,省市合作培育100张文旅融合“金名片”,推出10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融合IP,讲好文化故事,引领文旅资源融合。培育文旅融合产品,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提供一批有温度有记忆的文化旅游特色景区、专题文化旅游线路,开发文创产品,形成“浙江有礼”旅游购物特色品牌体系。培育文旅消费热点,重点培育5个设区市、15个县(市、区)成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培育5个左右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实施“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打造民宿集聚区、旅游演艺集聚区。培育文旅新业态,推动旅游与学校文化、体育文化、科技文化、康养文化、会展等深度融合,创新推出研学、体育赛事、科技博览、养生养老、商务会展等旅游新业态,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培育文旅融合发展平台,打造四条诗路文化带、十大海岛公园、十大名山公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化发展示范带、生态海岸带等重大平台,拉动文旅产业发展。
四是加快形成“诗画浙江”全域旅游高水平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5年内创建培育20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60个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工程建设计划,使全省100%的县(市)城达到景区城标准、90%的镇(乡、街道)达到A级景区镇标准、70%的村达到A级景区村庄标准。实施旅游高品质2.0版建设计划,通过数字赋能、标准赋能、科技赋能、绿色赋能、文化赋能,到2022年升级一批未来景区、未来酒店、未来民宿和未来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等“未来系列”市场主体,引领新时代发展,提高品质,抢占制高点。培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平台,探索建设三门湾湾区旅游试验区、山地度假旅游试验区、红色研学旅游试验区、绿色全域旅游发展试验区、民宿带动乡村振兴试验区、滨湖度假旅游试验区、夜间旅游经济发展试验区、城市休闲旅游试验区、影视演艺旅游试验区、邮轮游艇旅游试验区等十大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试验区,通过改革,集合资源,创新发展新模式。
五是加快形成现代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特色与优势。着眼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新需求,加大优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全面提升文化设施,建成之江文化中心等文化地标。2020年全省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并及时制订标准化2.0版,接续做好提升工作。制订实施旅游公共服务意见,推进景区道路、旅游交通码头、游客中心、无线信号、公共厕所、标志标识、矛盾调解等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
六是加快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文旅转化的特色与优势。立足浙江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助力打造美丽浙江品牌,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将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主渠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十四五”期间,争取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8%,成为全省经济的主导型产业,把着力点落到以县域为单位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扎实推进。重点支持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文旅实践样板地,成为全面展示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县域窗口。协同长三角地区浙江周边省市,共同实施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工程,打造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山地旅游。
七是加快形成“世界看浙江”浙江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传播的特色与优势。用独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浙江语言,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建设“世界看浙江”闪亮传播窗口。构建“浙江窗口”全球网络,借助驻各国使领馆、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渠道,合作设立宣传推广浙江文旅特色与优势的“浙江窗口”;在重要国家、重点城市和国际友城,布局浙江境外文旅推广中心;搭建浙江文旅网上“浙江窗口”;聘选培育浙江文旅国际“代言人”和“宣传员”。建设体现浙江特色、代表中国形象、具有国际影响的人文交流基地。提升“美丽中国·诗画浙江”品牌,重点打造“丝路之绸”“丝路之茶”“丝路之瓷”三大交流品牌,做强“浙江文化旅游年(节)”“诗画浙江与世界对话”等一批品牌交流活动,推进浙江“文化印记”海外宣传。
八是加快形成文化和旅游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特色与优势。深化改革,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各相关场所、领域延伸扩面,促进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支持自贸区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探索利用自贸区政策,形成文化和旅游新的增长点。探索“文教结合、校团合作”模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深化文化和旅游系统企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单位核心竞争力。改革人才“引、育、管、用”机制,建强文旅人才队伍。推进文旅标准化改革,全面提升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质量和水平。
【作者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