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观点

今天,向四十不惑的深圳学什么

  今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成立40周年的时间节点。40年沧海桑田,昔日的小渔村已是今日中国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尽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浙江各地可以从“深圳经验”中学什么?值得借此机会自问。解读这个充满奇迹的城市,对正在勇闯疫情影响关、探寻新发展格局的浙江,应有助益。

  向深圳学什么?学习持久不衰的改革劲头。深圳面积只相当于杭州的一个区,是一座承载改革使命破壳而出的城市,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激励下勇闯勇试,勇开风气之先,领跑中国改革进程: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工资制度、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成立、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创办……40年,创造了超过1000个“国内第一”。如今,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从创新之都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细品这番换挡提速,一招一式都显露出将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决心和布局。这也启示浙江,在改革这盘大棋局中,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感。

  向深圳学什么?学习坚定不移的开放态度。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深圳就成为内地经济与世界经济对接的重要桥梁,从未停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脚步。从以“三来一补”为主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建成5G“全球第一城”,正因为持续不断地夯实外向型发展的深圳模式,提升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深圳聚全球资源为己所用,不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近年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深圳提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疫情压力下,今年上半年深圳以一城之力,创造了进出口1.34万亿元的成绩,直逼浙江1.47万亿元的全省总额。特区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进步的进程,充分展现了开放的“魔力”,是我们坚定信心,着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生动教材,讲述着开放不止步的重要性。

  向深圳学什么?学习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40年高速发展至今不衰,精神的引领至关重要。深圳市委大院门口有一座青铜牛雕像,老百姓称之为拓荒牛,它代表了深圳精神的核心特质:开拓、创新、奉献。“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拼搏精神,“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包容大气,“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追求,孕育了腾讯、华为、大疆等一批头部企业和300多万商事主体等,都在传达着这座城市的不服输、不满足。要想先行先试、破旧立新,实现发展能级的跃升,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国之治”,以“浙江之答”回应“时代之问”,没有这股子闯劲和冲劲不行。激活“浙江精神”中的闯劲、冲劲,才能成就发展史上更多的惊叹号。

  作为一个从小渔村成长起来的千万人口级国际化现代化城市,深圳光鲜之外也有短板要补、有瓶颈要破,它的“四十不惑”,充满节点意义和启示。同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优等生”,以探路者和排头兵自我加压,浙江建设“重要窗口”,要怀着博采众长的胸襟,不断朝设定目标进发,向世界展示更多活力、无限可能。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6 今天,向四十不惑的深圳学什么 2020-08-21 21283165 2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