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金融

守青山护绿水 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工行浙江省分行助力“重要窗口”建设

  每一次思想上的革命,总能引领实践上的飞跃。15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为浙江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窗口。15年久久为功、逐绿而行的浙江人攻坚克难、勇立潮头,不断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在加快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赢得了先机。

  作为深深扎根于浙江大地的国有大行,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信贷工作,锚定绿色发展方向,创新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不断拓展绿色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大力支持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等产业发展。

  截至今年6月底,该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940亿元,较年初增幅超20%。其中支持节能环保项目贷款809亿元,较年初增加152亿元,增幅23.1%,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3.2个百分点,为浙江经济调结构、促转型、优环境、稳增长,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贡献了金融力量。

新趋势 清洁能源实现绿色共赢

  当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的力量。从黑烟滚滚的煤电厂到水、风、光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电……一场绿色环保变革,正改变着中国经济的产业和能源结构。

  2019年1月8日,对衢州人民来说,是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衢州建市以来最大单体工业项目——衢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历经15年终于落地。

  衢江抽水蓄能电站是浙江省甚至全国开发条件较好的抽水蓄能电站之一,将在2026年建成,届时其装机容量相当于两个新安江水电站。

  “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可优化电网系统电源结构,提供强大电力支撑,缓解系统供需矛盾和调峰压力,改善系统的安全、节能、经济运行条件。”作为衢江抽水蓄能电站见证者之一,项目建设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姜水土深谙其建设的必要性。

  而作为项目最大授信提供方之一,工行也深深明白该项目的来之不易——2004年开始谋划,2013年进入国家选点规划,2016年进入可研阶段,2018年12月,省发改委正式核准项目申请。历经15年,衢州人艰苦奋斗,锲而不舍。

  前期充分的沟通与高效的审批流程为资金的最终落地跑出了“工行速度”。2019年初,工行浙江省分行通过与工行北京分行组建行内银团的模式,为衢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完成授信25亿元,成为该项目最大授信提供方之一。

  新能源是“共赢”的。据了解,除了提高区域电网调峰能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以及周边区域的综合开发,将对衢江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就业创业、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经济等带来深远影响。

  提高绿色能源在发电总量的比重,是未来能源产业的必然趋势。

  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及核电装机容量在建规模均居世界前列,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四成……耀眼的数据背后,是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砥砺前行的坚实脚步,也凝聚着金融机构助力绿色发展的决心。截至目前,工行浙江省分行风电项目贷款余额25.35亿元,水电项目贷款余额20.2亿元,太阳能发电项目贷款余额38.41亿元,未来将持续助力浙江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也为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果转化继续献力。

新动能 经济转型撬动绿色发展

  地方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结构不断调整和质地不断升级的过程,当企业自我升级受限,就需要外部着力,通过市场倒逼与政策手段,让部分低散乱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逐步退出,给高端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以此提升地方产业的质地和效率。在今天,这种产业转移调整的方式被称为“腾笼换鸟”。

  在海宁高新区,总投资24亿多元的“腾笼换鸟”项目已经进行了大半年。

  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融杭桥头堡区域,西至杭州经济开发区,南临钱塘江,北至杭海城际铁路附近,区位优势明显。然而园区内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金属制造、纺织、机械制造企业,不仅不利于经济的提质增效,还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为了把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兴产业引进来,该项目拟对海宁高新区进行转型提升建设,涉及用地面积约908.5亩,形成以装备制造、泛半导体、医疗、服装等为主的产业园。

  美好蓝图的落笔,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强大推动力。据了解,该项目申请联合贷款18亿元,其中仅工行浙江省分行提供的贷款就达10亿元。

  “只有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才可能引来新的项目;新项目在不断发展壮大之中,会辐射影响甚至提升周边,进而衍生出好、特、新、优的下一轮新项目。”这是工行对项目投资的思考,也是该行作为一家国有大行的远见卓识。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安吉,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从原纸制造到后端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为进一步提升技术、降低生产能耗,企业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涂布生产线进口设备,预计可实现年产6万吨片式电子元器件薄型纸质载带、20000万平方米电子元器件转移胶带。总投资3.5亿元的项目,自筹资金只有1.1亿元。

  资金缺口2.4亿元,不是个小数目。

  工行湖州分行第一时间向上级行争取政策支持与规模保障,开通“绿色信贷通道”,获得3.2亿元授信,并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为企业发放了贷款。另外,出于减轻企业集中还贷压力考虑,给予其两年还贷宽限期,并配套综合金融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在获悉项目被工信部列为2018年度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后,工行主动协助企业就两个先进制造项目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贴息并成功获得150余万元补贴,企业在减负降本的同时,又在业界树立了依靠绿色转型提升经济效益的样板。

  经济转型,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在这背后,工行人矢志不渝,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努力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新作为 城乡发展创造美好生活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和草,生生不息,循环不已。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使土地成为我省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如何统筹修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通道,是摆在浙江人面前的时代命题。

  盛夏时节,在武义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干劲十足。据了解,该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近11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产生1180亩水田耕地指标、280亩旱地指标、485.54亩建设用地复垦指标和560亩废弃矿山复垦指标。

  “工程量大,压力也很大,光是前期搬迁安置就涉及22个自然村、946户、2658人、93189平方米建筑面积。”项目负责人告诉我们。

  在工行看来,土地整治通过对城乡之间全域规划、统筹考虑,实现土地精细化管理,对空间布局进行腾挪转换,不仅能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土地资源保障,还会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合理流动。同时,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美丽乡镇、乡村旅游、农业园区、古村保护等建设和开发,农村的基础配套设施会更加健全,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也会渐趋缩小。

  土地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实地考察、综合评估之后,工行浙江省分行为该项目提供了8亿元项目贷款,贷款期限长达8年。如此助力,对浙江破解土地资源制约难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浙江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领跑全国,工行金融支持浙江新型城镇化建设从未缺席。

  7月23日,工行杭州分行与桐庐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提供不少于2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全力支持桐庐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

  据悉,此次签约后,工行杭州分行将以“五个专项”——专项融资、专项规模、专项政策、专项配套、专项通道——全力支持桐庐推进城镇化补短板工作,重点在医疗健康、文旅体育、社区综合服务、教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交通、能源、水利等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以及工业固废处理、引供水、污废垃圾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建设等领域积极贡献工行服务、工行力量、工行智慧。

新手法

文旅融合激活美丽经济

  行吟浙山水,绿意满江南。大花园是浙江自然环境的底色,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如何让美丽成为竞争力、生产力?浙江有自己的招数—产业融合。

  打开浙江地图,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星罗棋布。德清莫干山的“旅游+民宿”、嘉兴南湖的“旅游+红色”、湖州安吉的“旅游+农业”、绍兴新昌的“旅游+工业”、杭州余杭的“旅游+文化”……每一种模式的成功背后,都少不了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

  6月16日,工行杭州分行联合良渚遗址管委会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美中国《工银匠心·金钰良源》—良渚文化金融产品发布会”。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是浙江、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瑰宝。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为继西湖和京杭大运河之后浙江的第三个世界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擦亮良渚古城遗址这张世界级“文化金名片”,同年11月,工行杭州分行与良渚遗址管委会达成战略合作,开始构建全方位文化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助力良渚文化IP的宣传推广,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金融创新的双赢局面”。

  文化为本,金融为器。近年来,工行浙江省分行将文化金融作为全行重要发展领域,构建了涵盖文化创意、文化传承、文化消费、文化产业等全方位的文化金融创新服务体系,致力于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让优秀历史文化伴随当代金融走进千家万户。

  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以绿色金融赋能旅游业转型,工行的“新战法”层出不穷。

  在“东方小希腊”嵊泗列岛,工行突破景区准入和贷款用途的条件限制,为其办理了总额1.8亿元的门票收费权支持融资,用于旗下景区提升改造;在德清莫干山,工行在前期与德清县旅委共同实施“融e购·洋家乐”项目的基础上,研发推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绿色民宿贷”,并已成功为当地民宿客户发放民宿专项贷款超5500万元;在遂昌南尖岩旅游风景区,工行首创具有丽水特色的固定资产支持融资项目贷款模式,成功获批项目贷款4000万元,同时力争多种途径,让全域旅游相关行业融资惠及更多中小企业和周边农户,有效推动农旅结合……

新举措

全流程管理护航绿色金融

  近日,工行浙江省分行成立了绿色金融委员会,进一步统筹领导、协调推动各业务条线及各机构的绿色金融工作,确保全行绿色金融战略和目标的落地。绿色金融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该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先行先试,卓尔不群。早在2007年,工行就在国内金融界率先提出了“绿色信贷”发展理念。十余载耕耘不辍,工行浙江省分行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积极优化信贷结构和信贷区域布局,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建设。

  该行一直将环保合规与“绿色信贷”建设作为各级机构一把手直接负责的重点工作,并纳入行长绩效考核。对忽略环保要求、为环保违规企业提供融资的,对分支机构的一把手进行严格问责,确保各项绿色信贷工作贯彻执行到位。同时积极建立绿色金融试点行联系机制,在信贷规模、审批通道、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指标、系统建设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持续推动湖州、衢州试点行在建立健全绿色信贷体制机制、完善绿色金融管理架构、推进绿色金融制度标准建设、创新优化绿色产品和业务模式等方面加强建设,充分发挥试验区对全行绿色金融工作的样板作用。

  在科学的顶层设计指导下,高标准的落地执行同样容不得一丝马虎。

  项目预审是近年来该行推出的重要制度,核心是从源头上把控风险。根据融资对象行业政策、环评情况、风险预期等提前对项目提出会审意见,起到“定方向、定调子、定条件”的作用,更是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的头道关口。

  “我们优先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生态、节能减排、绿色交通等领域的项目,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排放、对环境有污染的项目进入。”据统计,2019年以来,工行浙江省分行预审1200余笔,其中因环评、风险等因素被否决11笔。

  除此之外,该行将绿色信贷的理念、标准和方法,贯穿到信贷客户准入、贷前调查、项目评估、评级授信、审查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及贷后管理的全流程,将环境与社会风险因素纳入客户及项目风险的重要评价内容,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不断调整绿色业务的“成色”。仅2019年,工行浙江省分行就压降产能过剩行业谨慎及退出类客户融资12.8亿元,不断促进行业与客户结构的绿色调整。

  绿水含金,青山有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工行浙江省分行将顺应新时代绿色发展潮流,把握绿色金融发展新机遇,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守青山护绿水,为“重要窗口”建设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浙江日报 金融 00010 守青山护绿水 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2020-08-21 浙江日报2020-08-2100010;浙江日报2020-08-2100011;浙江日报2020-08-2100014;浙江日报2020-08-2100016;浙江日报2020-08-2100009;浙江日报2020-08-2100015 2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