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人物

把戏剧盔头打造成时尚单品,郑航超——

一针一线
做“国潮”

  1990年出生的郑航超,是土生土长的武义人。他制作出20多款头围4.5至6厘米的婺剧盔头文创产品,并在网上直播制作过程,引来很多人找他定制婺剧文创产品,连热播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戏曲服装师张斌都来了。是怎样精心的设计才能赢得如此多的粉丝?带着疑问,记者来到郑航超的工作室。

  “你们先坐一会儿,我在赶工,下午就得快递出去。”见到郑航超时,他正端坐在工作台前,旁边的长桌上,一个个巴掌大小的婺剧盔头,让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它们可以作为手机挂件、汽车挂饰,还有些是荷包、胸针等,堪称行走的婺剧元素时尚单品。

  跟记者打过招呼后,郑航超继续埋头工作,只见他左手轻捏着掌心般大小的盔头,右手一根纤细的锈针上下翻舞。随着宝蓝色的丝线不断“游走”,一个迷你又可爱的武生巾盔头露出真容。盔头上朵朵指甲盖般大的牡丹花,仿佛在说,“怎么样,好看吧!”

  难以想象,这般小巧的盔头竟出自于眼前这名身高1.8米的大男生之手。“终于完工!这小玩意儿足足做了13个小时呢。”郑航超站起身,扭了扭脖子,拍了拍腰说,“你别看它小,做起来可繁琐了,光材料就用到20多种。比如这条线就用了6种颜色,长度加起来有100多米。”郑航超拿出演出时的盔头比划着告诉记者,迷你盔头每个部分的结构,都要按照原比例缩小到十分之一,这一路上,难关可不少。

  第一道难关是制版。要先在A4纸上画好初稿,然后在牛皮纸上确定大小、形状,再根据形状在A4纸上画纹样。

  第二道难关是绣花,也是最费时间的工序,最少要花8小时。需要运用盘金技术,一点一点地把金线固定在布上,才能绣出精致的图案。“图案小、时间长,感觉眼睛都要瞎了。”郑航超打趣道,接着还要经过裁剪、粘贴、缝制、组装等10多道工序。

  虽然做婺剧迷你盔头不到1年,但郑航超和婺剧结缘已有17年。从13岁去婺剧团看表姐演出开始,他就迷上了婺剧和戏服。此后,一放假就跑去剧团听戏学戏,大学则读了自己喜欢的刺绣专业。“当时,村里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选择,他们纳闷为什么一个小伙子要去学女红。”郑航超笑着说,“但我觉得刺绣是一门传统手艺,值得传承和发扬。”

  随着手艺渐渐成熟,许多剧团的朋友会上门找郑航超定做戏服,但他也渐渐意识到,虽然自己做的戏服登上了舞台,但毕竟只能让一部分人欣赏。后来,他在受邀担任武义县熟溪小学婺剧进校园课堂的老师时,又发现孩子们对婺剧颇为好奇。郑航超不由陷入沉思:如何让婺剧和婺剧行头更接地气,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呢?

  去年,他喜提新车时,一个灵感突然蹦出来,何不做个小小的凤冠挂在车上?一来能做装饰,二来每天看着心里也欢喜。于是,他翻看书籍、对着视频学,画了三四版样稿,捣鼓了三天三夜,终于完成了创作。“其实,我对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并不是很满意,没想到发到微信朋友圈后,收获了很多人的点赞。”

  正聊着,郑航超的手机响了,是一位老顾客打来的。“超超,再帮我做一个,男朋友看到我的小盔头后也嚷嚷着要。”“好的,保证让他成为整条街最靓的仔。”郑航超笑着回答。今年2月以来,他在网络上直播分享制作迷你盔头的过程。几个月内,粉丝从1位数涨到4位数,网友纷纷喊话让他卖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做呗。”

  这之后,知道郑航超的人越来越多,订单也一个接一个来。武生巾、相貂、小生巾、绿夫子巾、平天冠、九龙冠、蝴蝶盔、女王盔等,个个有人爱。顾客都是年轻人,除了长三角地区,还有全国各地的。“我还带了一些去学校当教具,整堂课都沸腾了,好多孩子抢着要学。”谈到人们对迷你婺剧盔头的喜爱,郑航超满脸得意。

  眼下,郑航超白天上课,晚上做婺剧文创,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我希望用自己的创意和设计,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婺剧、喜欢上婺剧,把婺剧更好地传承下去。”郑航超说。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9 一针一线
做“国潮”
2020-08-19 21015432 2 2020年08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