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嵊泗枸杞:蓝海有牧岛 君至乐逍遥

  嵊泗枸杞:蓝海有牧岛 君至乐逍遥

  滕 蓉 傅志辉

  海水湛蓝,贻贝透鲜。提起嵊泗枸杞,旅人大多心向往之。

  近年来,枸杞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将贻贝全产业链发展与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打造蓝海牧岛综合体。

  如今,海蓝、滩净、湾美、岛丽,“网红海岛”名副其实。

  清清海湾

洁美小岛引客来

  沿着枸杞乡龙泉村的山坡而上,可以看到颇有“渔味儿”的一道风景:一根根银色钢管搭建起两层100多个“格子间”,里面或存放着苗绳,或挂着船用救生圈;对面,是一列列齐整的船锚。

  这道引人驻足的风景是枸杞乡推进美丽海岛建设,先行环境整治的一个成果。

  一度,随着贻贝养殖加工等行业的发展,枸杞乡的岛屿环境不尽人意:海岸景观破碎化严重,渔需物资无序堆放,沙滩垃圾随处可见,海水环境不容乐观。

  但深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海岛人,很快行动起来。嵊泗县发布《嵊泗县渔用物资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场白色污染整治战役在县域内打响。枸杞乡政府牵头,新建渔用养殖物资场地,组建成立养殖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导渔用养殖物资有序放置。其中,龙泉村率先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建成面积约2300平方米的“格子间”,分派给龙泉村120多户养殖户用于收纳渔具。

  在龙泉村试点引领下,枸杞乡奇观村新建起了8500平方米的养殖渔船停泊和泡沫浮子专用堆放场地。

  以往脏乱的海湾、沙滩,摇身一变,成了游客“打卡”拍照的好去处。

  鲜鲜贻贝

精细生产护蓝海

  岛上处处是景,海上满目是蓝。

  站在枸杞干斜村的观景平台上,放眼眺望,海面上白色浮子星星点点,排列整齐。这是枸杞岛的贻贝养殖海域,被称作“海上牧场”。这片面积约1.68万亩的贻贝养殖桁地,每年可孕育贻贝8万吨,是枸杞渔民“吃海”的新蓝海。

  靠海吃海,不忘护海。近年,枸杞乡陆续采取措施,深入实施养殖海域三权分置,探索养殖用海的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分离,整治部分养殖户无序化养殖,控制养殖区域进一步扩大。同时,出台《关于规范嵊泗厚壳贻贝苗种生产经营秩序的通告》《关于对嵊泗厚壳贻贝实行休养管理的通告》等文件,探索实施新型“贻贝养殖伏休”政策,给贻贝生长留足了时间,也让养殖海域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

  为保护海洋环境,枸杞乡积极推行泡沫浮子替代工程,做好养殖户泡沫浮球堆放一户一档工作,强化管理。目前,全乡已开展了首届“新型养殖浮球”产品推介会,引进环保且低成本的养殖浮标等新型养殖配套生产物资,提高产品质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养殖户加快养殖泡沫浮子替代。

  此外,本地贻贝加工企业还积极探索贻贝产业高附加值领域,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加工水平,逐步实现由初级向精、深、细加工转型升级。其中,一些企业家在贻贝壳上看到了价值,他们将贻贝壳无害化处理后,粉碎加工成饲料添加剂和土壤改良剂,甚至以贻贝壳为原料,研发出具有一定吸附和催化能力的生态洗涤剂。这些尝试不仅使贻贝壳“高值化”,还有效解决了贻贝壳随意倾倒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蓝蓝牧岛

美丽经济海味浓

  贻贝的养殖加工,让枸杞岛富起来;而贻贝全产业链的探索,让这个小小海岛真正尝到了“海味”美丽经济的甜头。

  近年来,枸杞乡积极推进贻贝产业和当地自然、社会、人文资源全要素的融合,以海洋文化展示、海洋产品销售、生态观光工厂、海上深度体验等项目带动开发差异化旅游体验,连续举办4届嵊泗枸杞贻贝节,打造集科技、文创、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蓝海牧岛综合体。

  渐渐地,旅游业“旺”起来了。岛上不少渔民把自己的“海景房”改造成了渔家民宿,在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的同时,还利用船只办起渔家乐。外地投资者也纷纷入驻,“阡陌”“素若”“宿鸟·栖”“牧岛山庄”等有品位的高档民宿陆续落成,为枸杞向“网红岛”发展添了一把火。截至目前,枸杞乡已有渔家民宿(宾馆)160家。今年端午期间,枸杞乡进岛游客总计5497人,累计在岛游客5142人,民宿平均入住率达到62%。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几乎未受疫情影响。

  与此同时,枸杞老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除了民宿外,岛上的海钓公司、渔家乐公司、出租车等,都为岛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老百姓的日子眼见着一天比一天好。

  这张“蓝海牧岛”金名片,枸杞正越擦越亮。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嵊泗枸杞:蓝海有牧岛 君至乐逍遥 2020-08-13 浙江日报2020-08-1300005;浙江日报2020-08-1300008;浙江日报2020-08-1300007 2 2020年08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