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硬核力量,争创“品质工程”
景文高速:攻坚创新,共创景区化品质样板
李成明 杨立姣 陈潇奕
集聚硬核力量,争创“品质工程”
景文高速:攻坚创新,共创景区化品质样板
李成明 杨立姣 陈潇奕
景文高速公路起于景宁县景宁互通,止于文成县樟台枢纽,终点与文泰、文瑞高速相接,路线全长68.045公里。作为溧宁高速(G4012)浙江境内最后一段,景文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完善浙江高速路网、打通“断头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其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区域较为落后的景宁、文成两个县内,两地均为典型的山地地貌,峰峦耸立,沟壑众多,特别是景宁县素有“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之说。
复杂的地形地貌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开工一年多以来,建设者们不畏艰难险阻,以超前的眼光和智慧,不仅攻克了一个个建设难题,还拔高标准,精益求精,实施“品质工程”创建活动,用交投铁军的决心、信心和匠心,着力打造山区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典型示范路。
突出“快”,
统筹考虑抢抓先机
为了尽早建成景文高速,建设者们经多方谋划、统筹考虑,实施了“四个先行”、永临结合等举措。施工便道先行,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即开始立项组织实施叶麻尖隧道施工便道。这条便道的完工,为景文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叶麻尖1#2#隧道的施工提供有利条件,是沿线土石方调配、材料运输以及施工机械进出的必经之路,也是整个项目如期完工的关键因素。它的建成不仅为工程抢抓了先机,同时避免了主线施工对铜铃山核心景区造成破坏。并且,这不是一个临时性工程,除了在景文高速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外,还符合铜铃山景区旅游规划,可以完善当地旅游交通建设,发挥更长久的作用。
此外,景文高速项目还在“电力先行,施工用电与永久用电专线结合”、土地政策处理先行等方面提前谋划,为项目顺利推进打下基础。
着眼“新”,
集中力量创新攻坚
白鹤水库大桥为典型重丘带大倾角岩面高大落差深水库区桥梁,桥址地势陡峭,基本为深V型地貌,普通大型设备进场困难。水库水深,水位涨落快、高差大。库区两侧地质基本为大倾角裸露基岩,钢护筒定位、锚固、止水及插打困难,常规平台施工安全风险高。
对此,景文高速项目建设者摒弃了常规施工工艺,在对现场实施条件进行充分调研以及借鉴当前国内类似项目深水库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的经验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双浮法”施工工艺,即以组合式浮箱起重工程船+组合式浮箱打桩平台进行施工。该施工工艺的设计和使用有效解决了重丘带大倾角岩面高大落差深水库区桥梁的施工难题,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成本及环保等均能产生较大的效益,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将有重要借鉴意义。仅以白鹤大桥为例,该桥单个平台工效为5.75天,不计钢护筒材料的单个平台成本约30.63万元,较常规钢栈桥+钢管桩贝雷片钢平台方案节约材料、设备及施工费用约2142.6万元。
在隧道施工中,采用“机械换人”新工艺,使得传统方法中需由2台湿喷机、8个工人、4至5小时辛苦劳作才能完成30方混凝土湿喷的工作,变为只需1名主操作手、1名上料员两个小时就可轻松完成,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
除在施工工艺上实施创新之外,景文高速项目还在管理手段上实施创新,如制定了党建联建创建方案、党员联系班组工作方案,以美丽班组创建为抓手,党员直接联系和服务班组,搭建起项目建设内部沟通的桥梁,把广大建设者的智慧持续凝聚成为项目建设的动力。
追求“精”,
殚精竭虑铸造精品
景宁高架桥为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主塔下塔部分采用空心圆变截面。空心圆变截面施工难度较大,外观线形、钢筋保护层厚度均难以控制,影响工程品质,且施工工效低,影响进度。
为克服这些弊端,指挥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对下塔柱圆形变截面段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针对难点逐一解决。采用钢模代替传统木模作为外模施工,保障外观线形品质;通过设计圆形钢筋定位盘,实现钢筋的准确定位;通过小革新结合现场进度控制,采用可调圆弧模板控制变截面内模,提高了工效。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桥梁施工品质,是技术攻关小组集思广益的结晶。
景文高速项目还建立了首个集梁板预制、小型预制构件生产、产业工人培养等于一体的多功能预制中心。该预制中心功能齐全,能满足多标段传统梁板统一加工生产的要求,又能实现多标段小型预制构件的集约化生产,进一步保障了工程品质。
在4800多名建设者的辛勤工作下,可喜的成绩接连传到山外:景宁高架桥引桥右幅第二联首跨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顺利完成,三插溪特大桥首节墩身顺利浇筑……景文高速项目建设者一路披荆斩棘,攻克层层难关,用务实笃定的态度,共创景区化品质样板,争做高水平交通强省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