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 建设“三美”乡村
宁海:以艺术为支点撬动新时代乡村振兴
陈 醉 蒋 攀 叶宇航
践行“两山”理念 建设“三美”乡村
宁海:以艺术为支点撬动新时代乡村振兴
陈 醉 蒋 攀 叶宇航
在宁波宁海县偏僻的葛家村,66岁的叶仙绒把儿子刚题好诗的几幅折扇作品挂在自家美术馆里,56岁的袁小仙又给村道转角添了一幅布艺作品,39岁的葛品高试图将百年老宅变得新潮,迎接年轻人的光临……
在青砖黛瓦的庭院里、在千年古井旁、在电线杆上、在墙头和转角随处可见的景观小品中,你都会看到,村民亲手为这座小山村换上的“艺术”新装。
艺术扮靓绿水青山,自有金山银山来,这是宁海探索“两山”转化摸索出的特色路径。
近年来,宁海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大花园建设,乡村蝶变的宁海成为浙江“八八战略”、乡村振兴的缩影。宁海新农村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成为新的课题。
去年6月份,宁海县出台《宁海县关于推进艺术振兴乡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推出艺术振兴乡村行动,以艺术手段作为小切口打开“两山”转化的通道。宁海为此启动了“艺术家驻村”“艺术提升品位”“设计改变生活”等艺术进村系列行动,建设“形美、神美、魂美”的特色乡村,打造艺术振兴乡村的全国样板。
艺术大咖驻村激活资源
在深甽镇沙地自然村设计完成的雕塑小飞猪一只卖到2000元,被一抢而空;中国第一代电影电视制片人鲁岐的音频首秀栏目“鲁爷说葛洪”在岔路镇湖头村开播;参与全国儿童诗公开课决赛的10位名师将集聚力洋镇力洋村小学,现场角逐大奖……
这两年,多个精品艺术文化项目从宁海普普通通的小山村走来,这得益于一群艺术大咖进驻山村。
去年,宁海向全球发布一纸艺术家“招募令”,启动“艺术家驻村行动”,以补贴经费、筹建工作室等相关政策,促成一批包括著名制片人鲁岐、全国儿童文学作家雪野等在内的优秀艺术家驻村结对共建,力争一村至少建一个“艺术大咖工作室”。
目前,宁海已建成5个“艺术家驻村工作室”,预计年内结对艺术家50名以上,3年内结对村达到150个以上。
“这是一个‘种子工程’,艺术家沉淀到村里,才能创作出符合乡村特点的产品;而村民浸润在艺术中,才能提升个体修养,从而提高生活品质。”宁海县相关负责人说道,农村的硬件设施基本建好了,老百姓生活比较富裕,房子盖得也很好,但是,农村缺少情调,品质品味不够,不浪漫,只有真正将艺术家引进村,才能把艺术设计融入美丽乡村、农村文化礼堂、美丽庭院等创建全过程,以点带面,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激活乡村资源,打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千村一面”的局面。
今年,宁海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和资源,发动县内相关部门力量,在14个乡镇的19个村启动艺术特色村建设,并在大佳何镇和桥头胡街道打造两个艺术谷。同时,将艺术设计融入桑洲镇“南山花语”、大佳何镇“正学故里”、桥头胡街道“汶溪翠谷”等文明示范线建设,提升文明示范线档次。该县还邀请驻村艺术家在水利工程、交通路线、旅游景区等重要节点,立足生产生活功能,开展艺术设计,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艺术振兴乡村的效果不仅呈现在文化振兴上,更是以艺术的方式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发挥艺术振兴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方面的溢出效应。
湖头村是全国最大的葛洪后裔聚居地之一。今年,鲁岐进驻小村后,着手整理、包装葛洪文化,提出拍摄电视剧《神医大道》,光剧本就已三易其稿,写了100多万字。他还请来一批文化界好友绘制葛洪连环画,制作葛洪音频故事等文创产品,小山村的文化因他们变得具象化,形成了产业。沙地自然村一处废弃的石滩曾脏乱不堪,一位叫王琛的画家进驻村子后,投资建设艺术村,邀请全球艺术家入驻创作。去年,由王琛设计、雕塑艺术家张聪制作的雕塑小飞猪就在这里诞生,产品一经推出,便受消费者欢迎,销售额达七八十万元……
像这样,宁海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艺术振兴之路。3年内,该县将建成超过50个艺术特色村。
艺术唤醒村民的振兴能量
葛家村村民袁小仙并不觉得自己从小就会的缝缝补补是艺术,直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进驻小村,在他的帮助和引导下,袁小仙第一次做起绒布偶。
照着“艺术教授”画好的鱼图案,袁小仙花了一天一夜时间,做成功了。大象、长颈鹿、兔子、海豚……袁小仙将这些生动可爱、形态各异的绒布玩具挂上了墙,“粉小仙手工艺院”应运而生,而她也成了村里第一位“乡建艺术家”,还走上中国人民大学的讲堂。
在葛家村,这样土生土长的“乡建艺术家”有78个,他们被艺术唤醒了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慢慢地成为创造美的主角。短短4个月时间,他们亲手构建起遍布村庄的文艺景观,亲手将自家房子改造成艺术空间,亲手用艺术点亮了这座只有1606人的村落。
去年以来,葛家村的“乡建艺术家”们已在这个小山村打造了31个艺术景致,半年内,这个曾经脏乱差的空心村,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网红村”,吸引全国2万人次前来参观旅游。
乡村振兴,很重的一条是要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宁海山区面积大,美丽乡村建设起步较早,也较早遇到深化提升之困。“美丽乡村建设初级阶段是修路铺桥硬件改造,多是‘等上级部门安排、靠县镇组织实施,要上级拨款’。但当美丽乡村建设进入软件提升阶段,就不能仅靠‘政府花钱,百姓在看’的模式了,需充分调动起百姓的积极性和艺术潜能,才能让美丽入心入脑。”宁海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宁海在艺术驻村的基础上,从传帮带到共研商,激活村民内生动力,着力培育“带不走”的本土农民艺术家,组建农民“乡建艺术队”,引导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自发组队,义务参与乡村景致的艺术化改造。如今,已有78个农民组建了7支“乡建艺术队”,预计3年内,宁海将在全县范围内组建起数百支“乡建艺术队”。
“之前是我们推着村民动,现在是村民催着我们干。我们在想怎么把‘艺术振兴乡村’这条路走到底,打通最后一公里。我们把农村现有的资源和文化、艺术振兴乡村结合起来,发展文旅、民宿和商贸,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宁海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一个个农民的艺术作品植入乡间,让更多乡村看到了“乡建艺术队”的蓬勃生机。“葛家经验”内输至周边村落,推进石门村、团联村、涨坑村等村庄艺术建设,串点成线,规模化打造集商业、娱乐、休闲、研学游等模块为一体的“艺术谷”。艺术振兴乡村经验还外输帮助贵州晴隆县采用艺术提升乡村品质,拓宽村民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