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诚信为本 惠民利企

温州大力推动“信用有价”落地生根

  8月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在浙南温州,如同这火一样的热情,萦绕人们心头的还有“诚信”两字。

  温州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诚信日”。“诚信,一座城市的生命”,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也是大家的行动指南。

  走过了几十年的诚信之路,温州为何依旧执着?信用建设又有哪些新的突破和启示?在第19个“诚信日”来临之际,我们访群众、走企业、探部门,寻找其中的答案。

追诚信,

一路相随有诺言

  8月的午后,行走温州街头,繁华的五马街、世贸中心、中央绿轴等城市地标,处处闪亮着诚信的光芒。“诚信,一座城市的生命”“我为诚信代言”等宣传海报和大屏,无不展示着诚信的誓言。

  熟悉温州的人们不会忘记,1987年,杭州武林广场燃起的一堆烈火——5000双产自温州的假冒劣质鞋当众被销毁。一夜间,温州被推上失信的耻辱柱。

  好在,改变一直在进行。1993年,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发展战略;1999年,同样在杭州,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亲自点火,烧毁外地假冒温州的鞋。

  温州人对信用倍加珍惜,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进行维护。被台风夺走3个儿子生命的父亲依然恪守“子债父还”的诺言,千里还债的谢岩斌,抵车贷款救人的赵章恵……一个个故事无不述说着诚信的“字字千金”。

  诚信是最好的“招牌”,信用不仅局限在市民层面。视诚信如生命,已然成为温州人的共识和行动指南。

护信用,

构筑“大脑”一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守护信用,不再简单地依靠个人自觉和道德约束。在温州,以“信用+大数据”为基础,率先建成了全方位一体化的“信用大脑”。

  在温州市信用信息中心内,“信用大脑”一览无余:以市级平台为总枢纽,12个县(市、区)子平台为节点,一体化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市域范围内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户籍人口五类主体信用档案全覆盖。

  借助互联网技术,信用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指标体系。同时,制定严格的信用信息分类和查询管理办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此举有效破除县区间、行业间信用数据区域壁垒,实现全市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

  数据跑起来,市民少跑腿。温州市县两级权力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社保医保、产业政策兑现等23个自建业务系统,已全部接入省公共信用平台。在审批服务、行政监管、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政务事务等事项中,实现信用业务协同应用“市县全贯通”。截至目前,温州全市已完成信用核查64万余次,特别是复工复产过程中对3.7万余家市场主体进行信用核查,精准发放中央财政纾困补助5.7亿元。

  而今,温州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已经为35.1万家全市企业法人,1.4万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其他法人,80万家个体工商户,832万户籍人口建立了信用档案,共归集265类17亿余条信用信息。

“信用+”,治理创新更有效

  日前,温州首批近百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领到了“居家上门服务卡”。卡内不仅记录了身份、培训信息,还包括健康及诚信信息。前期他们都经过了健康体检、公安审核、技能考核层层筛选,让人感觉放心可靠。

  这是信用+监管在温州家政领域的创新应用。温州积极培育家政服务新业态,实行“一人一卡一档一码”,开发启用“温州家服云”信息平台,对在温州家庭服务市场登记的家服人员基本信息、过往业绩和用户评价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消费者扫描卡上专属二维码即可全面了解。

  “无信用,不上岗”。目前,市场信息已审查人员9554名,剔除有违法犯罪前科的不合格人员209名。温州构建家政服务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消费者在选择家政服务时优先考虑诚实守信企业和服务人员,引导行业组织在资质认定、评级评价方面予以倾斜。

  温州建立医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围绕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医保医师等“9大主体”,建立制度、指标、采集、应用、自律“五体系”,搭建医保信用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建立医保基金监管信用指标体系:采用评分卡模型法从身份特质、履约能力、服务能力、服务监管与素养、社会信用等维度,对9大主体进行医保信用评价;建立医保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体系:依托“一体化平台”,实施信用政策发布、指标管理、数据采集、评价及结果公示与反馈、记录修复等全流程信用管理。

  依托信用平台和创新信用场景,温州走出“信用治理”的新路子。

探企业,“信用有价”落实处

  信用是一种数据,如何让它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价“资源”?温州创新信用应用,推动信用在融资服务、风险防控、行业监管等场景中联动,挖掘企业信用信息价值,助力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凭借大数据得出的信用分,我们刚拿到了200万元的授信额度,企业下一步发展获得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前不久,入驻瓯海一企业园区的温州速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一张准贷证。

  小微企业凭借“一纸承诺”就能轻松贷款。依托“小微企业信用评价系统”,瓯海区创新运用“信用分”,通过六大维度100多项指标的精细测算,由系统自动为园区内企业“赋分”评定5个等级,颁发的“准贷证”有相应的授信额度。

  这样的应用,正是温州以“信易贷”为重点,加大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力度,推动“信用有价”落地。根据金融机构业务需求,温州将与企业融资相关的信用信息进行分析加工,为金融机构提供网页查询、开通平台账号、开发数据接口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全面推广建立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和人行征信信息“双查询机制”。通过深挖数据价值,既降低金融机构尽职调查成本和信贷违约风险,又简化审批流程,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温州全市已有39家商业银行、22家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市信保基金、市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等开设查询账号,累计提供信息查询服务496万余次,有效满足了金融机构数据共享需求。

  温州创新“信用+风险防控”机制。结合信用大数据搭建“金融风险大脑”,实现企业信用状况全领域动态扫描,帮助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及早发现潜在金融风险。截至目前,已发现全市452家疑似涉众型风险企业,已对288家开展精准排查处置。

  温州注重以信用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率全省之先推出惠企政策“直通车”,全市3414个产业政策奖补项目全部上网,申请过程全面实施信用核查比对,全过程“最多跑一次”;积极落实公共信用修复制度,去年以来已督促整改清退各类黑名单企业943家,修复一般失信企业993家。

  一项项举措,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让信用实现了更高价值的兑现。

惠民生,人人有个“瓯江分”

  信用温州,全民共建,处处守信。温州以个人诚信“瓯江分”为载体,积极推进信用惠民举措。

  “信用有价”已走进百姓的寻常生活。8月3日,温州市民陈小姐打开手机,登录“信用温州”查询自己的“瓯江分”,并授权图书借阅权限,就完成了自己的阅读权限升级。原来,“瓯江分”650分以上的读者,在普通读者权限基础上,还有借阅光盘15个、连续剧3套、续借次数3次等增值服务。

  “瓯江分”由温州市信用办以市级平台归集的数据为基础,结合省内个人社保、公积金、个人公共信用评价等信息,经个人授权后得出,具体涉及身份特质、遵纪守法、商业用信、生活用信、社会贡献5大维度。评价指标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工作就业情况、行政处罚、税收缴纳、金融信贷、合同履行、公共服务费缴纳、公益服务、慈善捐助等情况。截至目前,“瓯江分”用户查询量超52万人次。

  以“瓯江分”为载体,温州积极拓展“信易阅”“信易贷”“信易租”“信易游”“信易医”等“信易+”项目应用场景,在图书借阅、交通出行、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医疗服务、住房租赁等民生服务领域,为信用优秀对象提供免交押金、绿色通道等信用惠民措施,让信用有价,使市民受益。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温州大力推动“信用有价”落地生根 2020-08-07 浙江日报2020-08-0700007;浙江日报2020-08-0700011;浙江日报2020-08-0700018;浙江日报2020-08-0700010;浙江日报2020-08-0700015;浙江日报2020-08-0700022 2 2020年08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