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培育基层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奔小康
老杨的果园结出“蓝精灵”
本报记者 周楷华 郑培庚 通讯员 宋琳琦 浙报融媒共享联盟诸暨站 胡子昂
这几天,刚刚忙完蓝莓采摘季的老杨还在蓝莓园里忙碌。施肥、除草、松土,他正在为下一个丰收季做准备。
老杨告诉记者,今年受疫情影响,前来采摘的游客少了很多,但得益于多年积累的好口碑,打电话让他寄蓝莓的“回头客”不少。
老杨名叫杨国伦,61岁,是诸暨市大唐街道上下文村的蓝莓种植户。几年前,他栽下第一株蓝莓苗。如今,这种蓝色小浆果成了他的致富果。用老杨的话说,蓝莓就像“蓝精灵”,蓝莓园里有黄金,需要用勤劳的双手去挖掘。
村民眼中的“高材生”
记者见到老杨时,他正在蓝莓园里除草。他皮肤黝黑,双手粗糙,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可文化程度并不高的老杨,却愣是被村民们说成是“高材生”。
靠着爱学习、肯钻研的精神,老杨成了当地有名的“土专家”。他种植的果树高大粗壮,结出的果子产量高、品质好。尤其是在嫁接上,他更是颇有心得。几年前,有村民种植的一批蓝莓长势不好,老杨接手后通过精心护理和嫁接,终于让这批果树“枯木逢春”。
其实,刚开始种蓝莓时,老杨也遇到不少问题。“树苗栽下去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的果树比人家的要矮一截。”老杨说,他四处打听求教,发现是施肥不够导致果苗生长迟缓。于是,他一边加足肥力,一边通过学习讨教琢磨出最适合的肥料配比。
这几年,村里请来了不少农技专家、高校教授,老杨向他们虚心请教,认真钻研,积累起丰富的经验。现在大家遇到什么问题,总会向他请教。老杨也不吝啬,耐心地给大家讲解,帮助其他种植户解决了不少难题。
节节攀升的年收入
老杨种植的蓝莓有好几个品种,最受游客青睐的是一个叫“奥尼尔”的品种。“最大能长到一元钱硬币那么大,味道特别甜。”老杨笑着告诉记者,今年最贵的时候,这个品种每公斤可以卖到160元。
别看老杨现在收入不错,10年前夫妻俩还是靠种菜、卖菜过活,一年也就三四万元收入。2013年,外出打工的老杨回村时发现,不少村民开始种植蓝莓。他心里纳闷:“这种小果子也能挣到钱吗?”他一打听才知道,蓝莓不但价格高,产量也不低。
说干就干,老杨拿出全部积蓄,承包了10亩地种植蓝莓。买树苗、造水站、建果园,离开土地的老杨又一头扎进田间,过起了早出晚归、风吹日晒的生活。
蓝莓种下头两年,只有投入,不见产出。老杨没少受妻子数落。到了第3年,蓝莓终于可以采摘了,游客纷至沓来。老杨算了算,那年赚了8万元。
如今,老杨的蓝莓种植面积已经从当初的10亩扩展到了60亩,亩产量不断提升,今年更是高达每亩1000公斤左右。
远近闻名的蓝莓村
老杨说,他靠种蓝莓走上致富路,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还要感谢村里的带头人。10年前,正是在村党总支书记杨七明的带领下,上下文村开始推广蓝莓种植。
上下文村地处山区,村里没什么产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一直考虑改变这一状况,让村民们的腰包快快鼓起来。经过多地考察学习,最终村里选择推广蓝莓种植。
这几年,村里不仅成立蓝莓经济合作社,还引进了一家企业,可以为果农们提供优质果苗,进行蓝莓兜底收购,解决销路问题。同时积极和高校、农技部门联系,邀请专家现场把脉,为果农们打造了一个技术咨询的平台。
如今的上下文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蓝莓村,全村拥有蓝莓种植面积300多亩,每年吸引游客5万多人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0万元;450多户村民中,390多户因蓝莓产业增收致富。去年,上下文村还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合作创业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