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理论周刊

真理之光的引领

  1920年,在义乌分水塘老屋的柴房内,陈望道翻译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诞生了。100年来,在实践《共产党宣言》的漫长岁月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义乌人民经历了救国之路、脱贫之路、开放之路,从一个“鸡毛换糖”的贫困小城,发展成为“卖全球、买全球”的国际小商品市场核心区,开辟了“义新欧”中欧班列,联通了中国东部至欧洲、中亚、东盟自贸区的物流运输通道,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寻求救国之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义乌青年陈望道首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直接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1915年,陈望道东赴日本求学,寻求实业救国之路。其间,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到实业并不能救国,还必须进行社会变革,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五四运动爆发后,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急切需要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全文。1920年2月,陈望道带着英文版和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回到义乌老家分水塘,开始潜心翻译。

  一天,陈望道在柴房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点糖水,吃了吗?”他回答:“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妈妈进门一看,见儿子埋头翻译,嘴上全是黑墨水,他旁边的一碗红糖水没喝,却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

  这就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这种甜,来自陈望道寻求救国之路、获得共产主义信仰的甜,来自那一代热血青年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探索共产主义真理的甜!

  二、探索脱贫之路

  理论的生命,在于它能否成为时代进步的先锋,指导人们的实践。学习运用《共产党宣言》,就要牢记这部经典著作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民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义乌人民自古善商,利用自己走南闯北、信息灵通、交际灵活的优势,早早开始了货郎担生涯。他们担子里装的是糖饼,换回的是鸡毛,谓之“鸡毛换糖”。新中国成立后,依靠“鸡毛换糖”起步的义乌人,以“不怕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的精神,一直在探索“从商脱贫”的致富大门。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认识跟不上形势,对农民经商是好是坏,是优势还是包袱的意见不一,发展小商品市场举步维艰。时任县委书记谢高华成为《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坚持人民需求是第一导向,以宁可不要“乌纱帽”的勇气和担当,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毅然拍板给路边摆摊的老百姓开绿灯,果断提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政策,首创了“兴商建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带领全县干部积极作为,从而催生了义乌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今天,义乌小商品市场经历了五代更替:第一代马路市场,第二代棚架市场,第三代月台市场,第四代室内市场,第五代国际商贸城。经历10余次扩建,如今拥有经营面积640余万平方米、商位7.5万个,汇集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销往世界219个国家和地区,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三、跨入改革开放之路

  2014年11月,义乌开通了至西班牙马德里的首趟“义新欧”班列。班列从中国义乌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西班牙7国,全长1.3万多公里,成为世界上运行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中国元素最鲜明、满载率最高的货运火车路线,成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义乌商圈”跨不同地域国界、种族民族、宗教信仰,为县域层面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借鉴的样本。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义乌人民着力做好“民相亲”的各项工作。如今,义乌共有25所学校具备招收外籍学生资格,近500名外籍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与中国学生混合编班,接受融合教育,了解并认同中国文化。全市40所学校也与国际知名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姐妹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同时,每年举办中外学生文化交流节,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义乌,逐渐成为瞭望全球的“窗口”。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100年前陈望道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国家在《共产党宣言》指引下砥砺前行,不断发展强大。三个时代义乌人民的奋斗历程,向世人生动地展现了《共产党宣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放射出的灿烂真理光芒。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10 真理之光的引领 2020-08-03 21184846 2 2020年08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