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专版

88家城市书房、210家文化驿站、2678个乡村艺术团……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88家城市书房、210家文化驿站、2678个乡村艺术团……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应忠彭 邵晨婵 章亦倩

  仲夏夜晚,温州南塘公园。推开一扇门,从书架上选一本书,落坐后享受清凉和阅读的快乐。这就是温州“城市书房”带给市民的福利,步行不出15分钟,基本上在身边就能找到一家这样的文化“加油站”。

  近年来,温州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绘就出一幅动人画卷:一座座公共文化设施拔地而起,一项项文化服务创新品牌落地开花,一场场文化盛宴浸润人心……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温州摸索出了怎样的经验?我们走进温州,探寻答案。

全民携手 文化建设呈现新生态

  公共文化建设,只能靠政府包办吗?温州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市区黎明西路“Reface城市生活圈”,名为“无料书铺”的复合书店内,一场以《15秒开始讲,3分钟说明白》为题的文化沙龙在此举行。有着多年丰富辩论比赛经验的“无料书铺”掌柜张潇,正与一批演讲爱好者互动交流。

  书铺里挂着另一块牌子:“无料书铺文化驿站”。而张潇的另一个身份是该文化驿站的站长。类似的活动,在无料书铺文化驿站已是常态。民间书铺为何能提供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这得益于温州文化驿站与社会力量的“牵手”。

  文化驿站是这些年出现在温州城乡的新型文化空间。它兼具剧场、课堂、茶座等功能,不同之处在于引入分享理念,推出各种文化艺术分享和体验,比观看演出多了知识的共鸣和解读,比艺术课堂多了互动和交流,比茶座休闲多了艺术气息和文化浸润。

  随着发展深入,温州构建起“1+10+N+X”高质量公共文化活动服务网,即1个龙头驿站、10个特色文化驿站、N个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驿站,X个乡镇、村级文化驿站,在服务领域上实现从城市到乡镇、村社的全覆盖,打造15分钟文化服务圈。

  张潇的“无料书铺文化驿站”正是全市N个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的文化驿站之一。“引入社会资源,将文化驿站植入书店、咖啡吧、影剧院,加速了文化驿站的布点。”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有效整合了部门、单位、企业、个人可利用场地和资源,拓展了公共文化的覆盖面。

  全民携手激活一池春水。文化驿站以“嵌入式公共文化空间”的形式,融入各类社会文化场馆,不仅减少了政府资金投入,还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瓯海区南塘一组团的业主代表,挪出几间商铺,提供装修经费,与政府一起办起了一家城市书房;永嘉县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无偿提供场地,法国浙江同乡会还捐出了10万元,在永嘉古村老街——丽水街建设了一家农村版“城市书房”;瓯江畔,世界温州人博物馆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温籍华侨纷纷捐赠老物件……

  此外,温州还出台深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将民营剧团、社会文艺团队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内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参与非遗文化项目传承;温州市图书馆试点“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以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政府大力支持是打造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新引擎的“基石”,民间力量一起“垒砖”,让公共文化呈现蓬勃之势。放眼温州,书香气息弥漫大街小巷,各类文化场所遍布乡村。通过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提供场地并参与装修设计、管理运营,全市已建成城市书房88家,百姓书屋63家,文化驿站210家。温州在全面推进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基本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和常态化服务基础上,为百姓打造了一批公共文化创新空间。

  目前,温州已建成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中,85%由企事业单位或街道社区提供场地、参与运行管理,每年吸引社会各方投入不少于4000万元,形成公共文化“共建、共享、共赢”的局面。民间投入建成各类博物馆31家,藏品20多万件,成为温州公共文化又一道亮丽风景。

按需“配送” 文化供给打通新路径

  如何改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文化供给不匹配等问题?温州探索文化“点单”模式,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近日,永嘉县南城街道文化驿站内座无虚席,十几位声乐爱好者们早早地聚集在了一起。当天下午,温州市音乐家学会声乐学会副会长刘婕带来了一堂他们期待已久的声乐课。

  作为这场活动的发起人,王民乐也是南城文化驿站的负责人。过去,想要邀请到专业的声乐老师来上课并不容易。“主要受限有二,既没有可以开展活动的场地,也没有这样的资源,邀请不到专业的老师。”如今,随着街道文化驿站的开通,两个难题都迎刃而解。能请来像刘婕这样的音乐大咖,得益于全市的文化“配餐”系统。

  把全市优秀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各站点可根据自己的文化活动需求定向“点餐”,然后由资源库调配实施精准“配送”,解决了基层文化资源匮乏的短板,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像城南文化驿站这场活动,我们接到了负责人的点单后,从资源库中调配,与刘婕老师沟通后,将声乐课'配送'到了驿站内。”温州市文广旅局公共服务处刘紫丹说道。

  像这样的案例,在温州全市还有很多。泰顺县仕阳镇乡村艺术团不满足于本村演出,自发筹集资金18万元,开展村际、镇际文化阵地的交流巡演。各地整合乡村艺术团优质活动资源,纳入文化礼堂活动点单平台,由村民“点单”,精准配送的方式开展服务。

  一方面把名师送下去,另一方面能够让“用户”自己来。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要负责人认为,“用户思维”很重要。“需不需要城市书房,想要一间什么样的书房,只有市民自己知道。所以,从书房建设到运营维护,我们都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并整合公共文化单位、企业、社会团体、街道社区、志愿者等多方社会力量,力求实现城市书房服务效益最大化。”

  走进温州的文化驿站、城市书房、百姓书屋,很多公共文化设施提供24小时自助式服务、流动服务和错时服务,非常便捷。纵观温州的城市书房,它们大多建在人流密集的临街处,体量不大、设计别致,二三百平方米的空间内,简约、美式、中式等装修风格各展风情。每个书房配置8000~30000册书籍,图书种类每周定期调配,让市民一走进书房,就有读书的欲望。

  针对没有条件开设百姓书屋的偏远地区,温州还投入8辆改装完善的小巴书车,通过定点定时的“公交路线式”服务和灵活机动的“订制路线式”服务相结合,实现图书、服务、活动的联通,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书香门“递”是读者线上下单、图书馆快递到家的送书服务;城市知网则依托“掌上温图”APP和微信订阅号,为读者提供移动数字阅读服务。公共文化真正畅通起来,走进了百姓的心田。

厚植乡土 文化自给萌发新活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座有内涵的城市,背后一定有文化体系的支撑。”温州市政府主要领导指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温州市补齐文化发展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载体,是提升文化自信、提高温州美誉度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如今文化的力量浸润群众的心头,赋予城市力量。“种”下去的力和“长”出来的势,相生相长。

  仲夏的一天,平阳县昆阳镇雅山元洲艺术团在龙湾区龙华村龙锦文化礼堂开展了主题为“乡村艺术团文化共分享”文化走亲文艺演出活动,舞蹈《幸福美美哒》、表演唱《风雅雅山》、太极对练《梁祝》、杂

  技《顶凳》、越剧《兰花吟》、旗袍走秀《江南雨》、瑜珈《传奇》、曳步舞《咱们一家亲》等12个节目,赢得台下200余位村民的阵阵喝彩和热烈掌声。

  昆阳镇雅山元洲艺术团是温州首个成立的乡村艺术团,现有10支功能型团队,近年来在重大赛事上屡有斩获。其中,莉莉舞蹈队在2018央视“群文杯”获得银靴奖,太极队在2019“鲁迅故里杯”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越剧队在平阳县文化礼堂文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样的“文化走亲”是元洲艺术团的常态工作,也是温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乡村文艺繁星计划”培育的又一个文化品牌。

  2018年,温州市以创新实践推动服务转型,推出“乡村文艺繁星计划”,以组建乡村艺术团为抓手,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从“向基层送文化”到“在基层种文化”的根本转变,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村民文化自给,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艺术团首先在瓯海、永嘉、乐清、平阳等四个地区先试先行,之后全面铺开乡村艺术团组建工作。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乡村艺术团开展常态化活动的实时场景,被及时报送至大数据中心,实现活动实时“打卡”;市、县两级文化馆业务干部、乡镇文化员、文化派驻员结合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平台,建立“分片包干”制度,为乡村艺术团提供业务指导。经过两年的发展培育,全市共成立2678支乡村艺术团,吸收团员7.6万余人,基层文艺团队遍地开花。

  乡村艺术团成为民众发光发热的载体。剧院舞台、街头广场、社区广场……美妙的乐曲、悠扬的歌声、翩跹的舞姿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一次次巡演,一次次登台,乡村艺术团的演出水平不断提高,表演热情不断被激发,同时催生了一批优秀原创文艺作品,俨然成为温州基层文化阵地上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打造了村民“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公共文化供给新模式。

  与此同时,贯穿全年的全民阅读节、市民文化节、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色生香,引来老百姓一片叫好。“读书好声音”大赛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读者,他们变身“荐书达人”,传递着字里行间的温度;三年一届的 “红舞鞋”奖,让新一代舞林高手圆了多年梦想;“乡村达人秀”,是一餐风味绝佳的民间技艺盛宴,让身怀绝技的“乡亲们”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如今,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项目将城市的优质资源向乡村延伸,激活了乡村文化;同时,这些品牌项目的激活,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热情参与,扩大了公共文化覆盖面,全面提升了温州这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的文化品质。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6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2020-08-03 浙江日报2020-08-0300006;浙江日报2020-08-0300010;浙江日报2020-08-0300018;浙江日报2020-08-0300024;浙江日报2020-08-0300017 2 2020年08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