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前夕,戍守海岛边疆的浙江籍官兵来信了——
我的军营,说给你听
本报记者 丁珊 通讯员 胡国华
编者按:8月15日,今年的征兵报名将截止。热血青年们将穿上军装,背上行囊前往军营。军营生活是什么样子?当兵有哪些酸甜苦辣?7月,浙江日报联合浙江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请戍守海岛、边疆的浙江籍战士,给有志青年们分享他们的军营生活。请看军营来信——
20年老兵吴云棉:
我将青春献给军营
各位浙江青年:
在准备写这封信前,连续几个夜晚,我留在办公室,脑子里像过电影般回放这些年来的从军经历。要和你们说些什么呢?就说说这些年来的奋斗故事吧。今年是我当兵的第20个年头,我很庆幸,我将人生中最美好的20年青春,献给祖国的北疆和我深爱的军营。
2001年冬天,我登上开往部队的绿皮火车。军营是什么样的?当兵是什么滋味?18岁的我无法想象。经过一路火车、平头车的颠簸,我终于从温暖湿润的温州来到了塞北沙漠。
你们去内蒙古旅游、工作过吗?到内蒙古之前,我对祖国的北疆并不了解。艰苦的生存环境,是她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光秃秃的树干,只有零星绿叶;去营房外跑一圈,脸上、脖子里都是沙。这里的冷不同于南方。给你们说个细节吧,我记得第一次去晒衣服,还没擦干的手不小心触碰到挂衣服的铁丝,一下就被“粘住了”。我下意识地缩回,瞬间手指被撕掉一块皮。后来班长告诉我,这是因为手的温度较高,在接触到低温的铁丝时,接触面形成了一层小冰晶,此时需要将手慢慢拿下来。
内蒙古是我当兵的第一站。后来,我考到镇江船艇学院船艇指挥专业学习,军校毕业后又来到黑龙江某边防部队服役了15年,边疆站岗、界河巡逻,守护祖国领土安全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军人的天职就是练兵备战,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我比你们年长一些,小的时候养猪、放牛、拔草、挑砖等都干过,但边疆简陋的条件、练兵的辛苦,还是让人招架不住。我的精神力量来自父辈,一代代温州人走南闯北、辛勤劳作,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融在我的血脉里。“训练无边苦作舟。”我在日记本中写道,希望以此警醒自己在军营中有所作为。
靠着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我扛住了一次次训练的考验。在通信连的6年,是我训练最苦、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
第一天到连队报到时,我就被来了个下马威。那天,连长领着我在连史馆参观:武装5公里越野18分24秒, 400米障碍1分37秒……看着这一组组数字,我既震撼又羡慕:怎么这么快!接着往后看,一些从未接触过的科目让我眼晕,数码抄报、电子键拍发、攀登固定、天线架设……此刻,一种“恐惧”从背后袭来。连长笑着拍拍我肩膀:“你名字叫云棉,训练起来可不能软绵绵!”
我用的是“笨办法”:哪儿差练哪儿。战术动作别人练一次,我就练十次、二十次,不达到优秀不罢休;手榴弹投掷别人每次投一箱,我就投两箱、三箱,不实现突破不放手;武装越野别人跑5公里,我就跑8公里、10公里,不超越极限不歇气。由于高强度训练,我得了腰间盘突出的毛病,每次跑步时都要两手叉腰,时间长了,战友们都开玩笑说这是“吴云棉跑步法”。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我开始在各级组织的军事比赛中崭露头角。
可是,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比拼,心理素质也尤为重要。2015年10月,黑龙江省军区举行参谋业务实战化比武。没想到,第一场就让我跌到了谷底:100分的试题只考了10分,名次直接在50人中垫了底。大家认为,我基本“黄”了。
我不服输,一分分地撵,一点点地追,在科目进行大半时,我的成绩已经挤入第6名。最后一科时,“意外”发生了,刚跑到1.5公里,我就岔气了,我的腰部像针扎一样疼,几次都想蹲下来缓缓。可眼看着身后的队员离我越来越近,我挣扎着按住疼痛处,拼了!冲过终点线的一刹那,我瘫倒在地,战友们为我欢呼——我以高出第二名0.2分的优势成功“逆袭”,获得个人全能第一名。
在军营里就是这样,付出几分、收获几分。你们别以为我是一个铁骨硬汉,其实我也偷偷哭过。我的妻子王爱素,放弃老家稳定的工作陪我戍边。在我比武前夕,她身体不舒服要动一个手术,我承诺陪她一起去。比武结束,我打给妻子分享好消息,接电话的却是我3岁的儿子,这才得知妻子怕影响我工作,已经独自去医院做手术了。此刻,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我要用在训练场上的拼命和荣耀,来回报我的妻子和孩子。
这些年的血汗没有白流,在练兵备战中我收获了过硬的综合体能素质,我的青春也闪耀着奋斗的荣光。如今,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尤其需要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我在祖国的北疆,等着你们来大显身手!
写信人:吴云棉
信件发自黑龙江
90后战士徐湛:
南沙精神代代传
各位浙江青年:
在地图上,一串晶莹的“珍珠”撒在祖国的最南端——岛屿、礁盘等星罗棋布,这就是南沙群岛。当兵之前,我曾读到过关于南沙群岛的文章,惊叹于她的美丽富饶。没想到,今天,我成为一名守护她的战士。
2013年,我国防生毕业后,到南沙群岛服役。当时,父母、朋友都不理解我的选择,但我想,既然已经出来当兵了,就不如来远一点的地方锻炼自我。在南沙群岛,最难忘的记忆就是在某礁盘了。2017年国庆前,我被安排到那里执行守备任务。我们坐着补给舰出发,窗外的海水从浅蓝到深蓝,路上风浪很大,抵达时我们大部分人都严重晕船。
“再见!”回航的补给舰消失在海天相接处,我转身面向礁堡,5个火红色的大字“南海第一哨”让我心头一震,守备开始了。
南沙,是艰苦的南沙。
南沙群岛是我国最重要的群岛之一。我们所守卫的这个礁盘,地处中国南沙驻守岛礁最南端。这里气候恶劣,常年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高辐射,如果出门不做好保护措施,不到半小时就晒黑。
你经历过三个月不下雨吗?南沙的兵就曾经历过。“南沙淡水贵如油”,听老班长姚文武说,一次枯雨季三个月没下雨,大家洗澡时,先跳到海里洗一遍,再用淡水擦两遍。偶尔飘来一阵小雨,大家赶忙先拿出锅碗瓢盆接水,然后脱光衣服来一个“露天浴”。
与气候的恶劣相比,巨大的孤独感更加难以克服。站在礁盘举目眺望,四周是无边无际的蓝色,白色的礁盘,像是一个蓝色巨盆的盆底。刚开始时,新来的士兵适应不了孤独,情绪不稳。作为指导员,我心里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去疏导、排解。
一天下午,在这里守备了13年的姚文武看出了我的心思,他看了看窗外的潮水,拎起油漆桶,拉着我们蹚过大腿深的海水,一步步走向礁盘东北侧的主权碑。大家紧紧握着手中的毛笔,饱蘸朱红,认真地勾勒碑上的每一个字。描完后,大家紧握右拳对着主权碑宣誓:“我们是一支守卫南沙的英雄部队,我是一名光荣的南沙卫士......”
南沙,是英雄的南沙。
伴着海浪声,老班长向我们讲述起南沙的英雄。远有“华阳六虎”的事迹,在和平年代里也有献出生命的南沙卫士。2014年2月,在执行一次任务时,工程师李永强和战友在海上突遇四五米高的拍岸浪,小艇上的人员全部落水。李永强为了抢救两名落水战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还有,原某礁盘礁长蒋忠良,他在南沙累计守礁达2000多天,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转业时只提了一个要求:“请让我最后再守一次礁!”就这样,他第14次担任礁长。在最后的守礁日记中,他写道:“我的心是忠诚铸造的,即使破了、碎了,一片片也是忠诚!”
聆听着英雄们的故事,不少战士的眼眶红了。他们中间,许多人和你们一样,都是年轻的90后、95后。站在祖国的边防海岛,聆听英雄壮举,大家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使命感。
南沙,是我们的南沙。
我们在南沙的生活规律而充实,起床、出操、训练、学习……每天早、晚点名时,大家都排着队,庄严宣誓。在我们中间,也涌现了许多可爱的战士:战士焦凯达,爷爷、父亲都曾当过兵,他接过接力棒,主动申请守卫边远礁盘;班长李欢乐,在为炊事班添油时,需推拉手摇泵至少1000下,练出了一身腱子肉,号称“南沙健美先生”……
你要问,独自面对大海蓝天,最艰难的是哪天?你猜对了,最难熬的就是过年了。我在南沙曾经度过2个春节。一次过年,我主动请缨到某礁盘执行任务。大年三十晚上10时,我替下了站岗的战士,扛着枪站在高高的礁堡上,听着潮水拍打着防浪堤,两眼紧盯着漆黑的海面。想象着我的家乡宁波,此刻家家户户应该彩灯高挂、喜气洋洋,也想象着大家团圆时吃的青蟹、大黄鱼。换哨后,我给父亲打了电话,通话快结束时,父亲在那头说:“既然去了南沙,你要好好干,守好国门!”
我想和你们说,现在的南沙已经很不一样了,我也从一名青涩学员成长为“老南沙”。如果你来,我可以为你做向导,带你认识她。如今,礁盘上都建起了健身房、学习室、图书室等,官兵洗上了热水澡、吹上了空调;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
条件虽然好了,但我们依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誓要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英勇作战、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的南沙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欢迎大家有机会加入我们,在部队建功立业!
写信人:徐湛
信件发自南沙群岛
大学生士兵林腾达:
军装伴随我的
2783天
各位浙江青年:
我是一名坚守在东海某小岛的普通解放军战士。算是 “准95后”,想必你和我的年纪应该差不多吧?
8年前,我收到了那份改变我人生的红色入伍通知书。当时,我正在南京一所高校念大二,身边好友劝我:当兵还是很苦的,你确定要放弃学业吗?我的家境还不错,父母在温岭开了家批发海蜇的店,父亲听说我执意要去当兵,也不是很理解。
实话和你们说,我的军营梦由来已久。小时候我特别爱看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这部影视作品展现了意气飞扬的军旅生活。我跟随许三多、史今等剧中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体味着他们生死与共的战友情。当军号声响起,他们穿上军装、整理肩章、抚平衣角、调整军帽时,我心底燃起一个强烈的愿望:去当兵!
我身边也有榜样。爷爷去世早,我从未见过他。听奶奶说,爷爷之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和战友们合影的照片,虽然发黄但被小心珍藏,那是爷爷的宝贝。我的选择,也算是接过爷爷的接力棒吧!
我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新兵起运那天,我站在温岭市人武部军容镜前整理军容,傻傻地对着镜中的自己敬了个军礼。旋即,我登上开向海岛的轮船,开始了戍守祖国东大门的生活。
人总是那么善变!第一天有多么爱,第二天就有多么“恨”。刚到新兵连不久,我就动摇了。部队驻地在海岛的偏远处,周边没什么人烟。每天重复着枯燥的训练生活,站军姿、体能训练、技能训练。下操后就是整理内务、制度学习等。
冬天的海岛很冷,海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身上,脸、耳朵、手都被刮出冻疮,由于打扫卫生、洗衣洗碗要常常碰冷水,手上的冻疮还没结痂又烂了。
想必你也有这样摇摆不定的时刻。当我困惑、彷徨时,一次新兵政治教育中,政委说了这么一番话:“身穿军装,就要时刻听从祖国召唤。我们身上的一针一线都来自老百姓,如果好的地方有人去,苦的地方没人来,那祖国的东大门谁来守?海防线谁来守?老百姓谁来守?只要祖国需要,扎在这里就是一个子弟兵的使命。”我羞愧不已,默默下定决心:“再苦再累,我也要咬紧牙关!”
这一坚持就是8年,到今年“八一”,这身军装伴随了我2783天。这期间我转了士官,光荣地入了党,参加过比武考核的摔打磨练,经历过跨岛演练、对抗演习的惊心动魄……在部队磨砺中,我慢慢蜕变,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官”、旅“千岛尖兵”荣誉称号,并立下三等功。当一个个喜报传回家乡,一份份荣誉挂上墙头,我终于收获了亲朋好友的肯定。
但我觉得,军人的价值,更体现在群众危难时的挺身而出。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来袭,电视上滚动着台风可能在温岭登陆的消息。当时我休假在家,因身体不舒服正在医院挂盐水。看着窗外的狂风暴雨,我迫切地想做点什么。征得部队同意后,我主动向所在村支部提出申请:“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我有力气,可以帮忙!”随后,我和其他志愿者顶着狂风骤雨搜救群众、搬运物资、清理道路,三天里几乎没怎么合过眼。
台风登陆地的风力有多大?这么和你说吧,在搬运物资时,我们需要弯腰将重心下移,并互相“靠”成一堵人墙才不会摔倒。第二天天放晴,我跟随村干部走访村民,看到路旁碗口粗的树都被吹倒了,一些加固过的广告牌也被刮掉了一半,一些人家因停水停电生活不便。
我和父亲商量,准备去买些生活物资给村民。我们开着家里拉海蜇用的面包车,跑去购买了泡面、矿泉水等。面包车进村时,因为路上积水太深,发动机不慎进水熄火,我便和父亲一起推着车子往村里走。我记得很清楚,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接过我手中的物资,问我:“你是当兵的吗?”我当时穿着迷彩服,正想挺直腰板回答她的问题,不料她没等到我说话,便激动地握住我的手,颤巍巍地念叨:“当兵的好,当兵的都是好人!”我的眼眶泛红了,我想这身军装已经“融”入我的血肉里。
其实,我只是众多军人中的一员。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多省发生洪涝灾害,我的兄弟战友用胸膛堵住堤坝缺口、用肩膀扛起百斤重沙袋;7月,江西省浮梁县,一辆满载乘客的小轿车侧翻坠入河中。生死瞬间,驻金华某部战士王亮毫不犹豫跳入水中,两分多钟里连救4人…….困难关头迎难而上、危急时刻冲锋在前,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人民:子弟兵靠得牢!
经历磨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才能实现有为人生。如果你要选择实现价值的舞台,军营无疑是火热的一个。热血的军营呼唤你的到来!
写信人:林腾达
发自东海某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