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配水工程巡检队员,每天沿着输水管线跋山涉水、披荆斩棘——
为有清甜湖水来
本报记者 孙磊 姚颖康 通讯员 俞璐
今年盛夏,是千岛湖配水工程通水后经历的第一个酷暑。
去年9月,千岛湖配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近一年来,千岛湖清流奔涌不息,出淳安、过建德、穿桐庐、经富阳,由113公里长的全封闭输水隧洞,流入杭城千家万户。
为保证用水安全和品质,配水工程施行“智控+人防”双保险机制,沿线布置了表面变形观测、沉降位移观测、应力计等350多个设备,实时监控运行;同时组建巡检队,对54个重要点位以及分散在沿线山体和结构物上、无法直接联网到调度中心的部分设备,采取人工监测维保。
这支专业的巡检队共6人,平均年龄26岁,多毕业于专业院校。队员们每天都要跋山涉水,随着“黄金水道”的走势仔细巡检,并将一线数据实时报送调度中心,风雨无阻。
热浪来袭,巡检队工作顺利吗?配水是否有保证?近日,记者前往实地探访。
淳安金竹牌
进水口
10米高空作业40分钟
下来就要冲个头
上午11时,我们来到千岛湖配水工程的进水口:淳安县金竹牌村。为了确保取到优质水源,进水口分上、中、下层取水,并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
当时,进水口的地表气温接近40℃,一座20多米高的钢构“大家伙”引人注目,它是一台担负进水口大量设备启闭、检修、吊运任务的双向门机。23岁的巡检队员、同时也是特种设备驾驶员的郑桦飞戴上安全帽、施工手套,麻利地爬上10多米高的驾驶室,操纵门机打开阀室上的水泥盖板,以便检测盖板下的各种仪器。待设备停稳,郑桦飞又攀上门机顶部进行一系列操作。
作为千岛湖配水工程检修队的主力之一,郑桦飞的一系列操作轻车熟路:先观察进水闸前后水位差,看看进水口水面有无异物,再察看拦鱼电栅是否正常工作,然后观测报警数据……
记者跟着郑桦飞爬上双向门机,着实不轻松。他笑着叮嘱:“你们小心一些,爬上来可能会恐高。”且不说恐高,单单在这个高度上被太阳直晒就挺难受。爬上去才几分钟,记者后背已汗湿,还感觉有些晕。
检查无异常,郑桦飞又开始用油枪为钢索抹上工业润滑油。他向记者解释:“在这台双向门机上,所有部件的起吊、运行都离不开钢索,所以我们会特别留意钢索有无毛刺,定期润滑。就像人要抹点凡士林防止皮肤开裂,给钢索抹油就是为了保障设备运行安全。这些钢索除日常检查维护外,每半年还要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40分钟后,郑桦飞完成例行检测,走下双向门机。同事们赶紧为他头面部浇水降温。双向门机上很热,一些金属部件的表面温度会达到60摄氏度。“几乎可以煎鸡蛋了。”郑桦飞抹着湿漉漉的脑袋,笑着说:“夏季巡检要特别注意防止中暑,浇水降温、喝藿香正气水是我们的标配。”
除了金竹牌进水口监测位,郑桦飞还负责从淳安到建德区段30余公里内18个监测位的巡检。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他索性住在附近村里。郑桦飞告诉记者:“因为输水管道埋在地下、穿山越岭,因此开车总是绕来绕去,每日巡检行车里程将近200公里。”
桐庐黄昌岭
输水管道
套着移动的“蒸笼” 披荆斩棘上山
千岛湖配水工程全线一共穿越10座山,基本集中在富阳、桐庐境内,98%的管线经过山体隧洞。建设团队在每座山上都取了3个测压点位,每个点位每月至少监测两次。
下午1时,桐庐黄昌岭下的母岭村,我们随年轻的巡检队员吴浩东出发。在山脚停稳工程检修车,他戴上宽檐草帽、穿好防风雨冲锋衣,然后带上一把柴刀。上山只有野路,后一人循着前一人的足迹,亦步亦趋、迂回行进。
我们一行人向上攀行,冷不丁荆棘劈头盖脸而来,走在最前面的吴浩东挥起柴刀一路劈砍——记者终于明白,草帽、冲锋衣和劳保手套,是为了避免被荆棘刺伤划伤。不过配备如此严实的防护,就像套着一个随身移动的蒸笼。
攀爬20分钟,我们抵达山腰的第一个输水管道测压管。吴浩东摘下草帽,面色通红。测压管口为水泥浇筑,中心一根碗口粗的管道垂直向下探入山体。吴浩东抹了一把汗:“我们现在就站在输水管道上方。这么辛苦爬山,是为了测量山体渗水水位。在汛期、台风期,山体水位的变化非常大,必须保持密切关注。”
他掀开管盖,将水位计的钢尺一点一点放入管道,当刻度显示3.4米时,水位计发出鸣叫声,这说明山体水位在安全范围内。吴浩东测得数据,通过手机APP传到闲林枢纽的调度中心。他的同事沈启航介绍,自2019年9月29日通水至今,工程沿线山体水位未出现异常,输水管道一直安全。
回到山脚,记者发现:虽然穿着厚实的牛仔长袖长裤,但后背和腿部依然被蚊子叮出了肿包,脚脖子裸露处也被荆棘划了好几道红印子。
桐庐横村
地下阀室
洞内外温差20℃ “冰火两重天”的挑战
千岛湖配水工程穿山过洞,最深处距离地表近400米,对地下支洞进行巡检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下午3时,记者又随巡检队员戚红峰和汪银涛来到桐庐横村分水江岸边地下阀室。这里处于全线较低处,水压大,需加强巡检以防渗水漏水。此时,室外气温38摄氏度。进洞前,汪银涛提醒穿短袖的摄影记者:“你要不要穿一件长袖外衣?洞里温度比较低,一冷一热容易感冒。”本以为没啥问题,结果当我们步行300余米抵达阀室时,温度计显示:18摄氏度。即使身着长袖长裤,记者依然能感受到阵阵寒意。而且,洞内有些缺氧,越往深处走越觉得胸闷。
“你们看,这个蓝色管道里流淌的就是千岛湖原水,管道上方黄色的是桥式起重机,用于安装和检修时起吊蝶阀。”戚红峰说,在支洞阀室内,巡检队员们首先要察看山体渗水积水井内的水深,如果到一定深度就要打开泵机抽水,同时关注压力表是否正常;接着检查管道上的螺丝是否有渗水、生锈现象,在汛期要特别留意洞顶有无滴水,如有影响电机安全运行的情况要立即断电,防止烧坏电机。戚红峰解释:支洞阀室穿山而建,洞顶就是山体岩石,会产生渗水。如果这些渗水长期不排走,会对输水管道产生压力、构成安全隐患。两位巡检员还检查了视频监控、蝶阀以及电气柜,再爬上洞内阀室的桥式起重机进行维护保养。
“横村的这个检修阀室位于千岛湖配水工程的中段,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戚红峰介绍,他和汪银涛负责桐庐富阳工区16个点位的巡检,其中地下支洞有9个,“这些洞的内外温差达到20摄氏度以上,洞内普遍很潮湿。洞内洞外频繁进出,一冷一热、一湿一干,对身体挑战挺大,容易感冒。”
闲林水库
烈日下划船去监测
深入地下32米
从淳安千岛湖出发,湖水一路奔涌,最终到达余杭闲林水库,然后在此分流,经水厂处理后送入千家万户。
下午4时30分,记者来到此地,室外气温40℃。烈日下,38岁的检修员汪樑卷起裤腿赤着脚,跨上了小艇——他和同事项啸要前往九溪流量测量井采集水质监测和流量调节等数据,抵达这个监测点必须走一段300余米的水路。由于闲林水库属于水源保护地,不能使用机油船,因此只能使用电瓶船或者人力船。
为方便搬运,汪樑一般选择划船。烈日下划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记者坐在船上,粼粼波光刺得睁不开眼,再加上气温高,只觉得阵阵眩晕。一桨一桨下去,湖水溅入船体,鞋和裤管很快湿了,我们这才明白,汪樑为何要赤脚上船。
20分钟后,我们抵达九溪流量测量井。这是一处地下建筑,底部在地下32米。巡检员要随身携带空气检测仪,沿旋梯往下走,察看设备的运行状况。汪樑说:“一般我们都是两人下去,这样彼此有个照应。地下32米处空气流通差,因此空气监测仪是必备工具,一旦它发出警示,我们就得立刻撤回地面。”
这一趟往返划船检修,汪樑和项啸浑身湿透:汗水夹杂着湖水,裤管袖管上布满了泥斑。“我们负责的巡检点位有20个。”他们说,对九溪流量测量井进行数据采集,只是巡检工作的一小部分,完成闲林控制闸、调流阀上游检修闸、九溪江南取水闸等点位的巡检需要四五个小时。虽然天很热,巡检不易,但一想到大家能喝上清甜的千岛湖水,就由衷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