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公益讲师团,惠及数十万更年期女性
周坚红:花样年华守护者
本报记者 纪驭亚 董小易 通讯员 孙美燕
周坚红太忙了。身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三科主任、主任医师,看门诊、做手术、探讨案例、带教学生等已让她鲜有空暇。
但难得有休息时间,周坚红也闲不下来。10年前,在与前辈、病患的交流中,她意识到更年期综合征给广大女性带来的伤害,便又揽下了“科普更年期知识”这一摊子活。
连周坚红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条公益之路一走就是十年,且越走越宽阔。从“单兵作战”到成立花样年华科普讲师团,如今,她所培养的数以千计的更年期专科医生和近200名科普讲师,正和她一起守护着全国各地女性的花样年华,数十万更年期女性的生活品质因此改变。
从“攒”病人
到开讲座
2010年,周坚红在全省率先开设更年期内分泌综合门诊。此时,距离她从医已经22年。
“妇科、产科、门诊、计划生育……我是个多面手,我们医院临床的大部分科室我都待过。”周坚红回忆,早在1999年,自己就在接诊过程中关注到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当时,许多女性正因此经历着生理和心理困扰,甚至影响家庭和工作,但这一病症的公众知晓度却非常低。
周坚红决心迎难而上。在翻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积累多年临床经验后,她开始倡导绝经期妇女使用激素替代疗法。但因为当时很多女性对更年期缺乏基本了解,更难以接受看病治疗,新方法的推广举步维艰。后来,虽然有一些症状比较严重的女性慕名来求诊,但一听说要通过激素治疗,几乎都面露难色。
“因为患者缺乏医学常识,很容易相信非专业人士的建议,而且往往难以描述清楚身体状况,导致问诊效率很低。”于是,周坚红开始“攒”病人。她记录下问诊病人的姓名、联系方式,每积累到30至50人,就会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为她们做一次公益讲座。
从单打独斗
到团队作战
做着做着,周坚红发现,自己越来越“火”了。
她的更年期门诊已经需要秒杀才能抢到号,慕名来邀请她为女职工做公益讲座的单位也越来越多。周坚红在出门诊时也明显感受到,随着城市女性越来越重视更年期疾病,病患依从性和问诊效率明显提升。
但她并未停下脚步,又开始前往全省各地进行公益演讲,每年的送医下乡也成了雷打不动的约定。“农村女性对更年期认知浅,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周坚红意识到,要做好更年期的公益科普工作,必须从“单兵作战”改为团队行动。
2016年3月,周坚红牵头设立浙江大学关爱女性健康公益基金,成立花样年华健康科普讲师团,并在我省11个市先后成立工作站。通过七期讲师培训,如今团队已有近200名热心公益事业的讲师。她们深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每年开展上千场健康科普,年均直接受益人达10万余人。如今,这个充满爱和力量的团队还在不断壮大。
此外,周坚红还招募更多人员参与公益活动,建立了“省-市-县”点面结合的浙江省更年期保健网络和服务体系。通过建立长效的联动机制,越来越多更年期女性都能接受多学科结合的更年期健康指导、培训和服务。
这两年,周坚红团队又在青海、广西及广东潮汕地区开展农村妇女健康公益项目。团队依托妇女健康研究会更年期专委会等,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理念牵引下,用一场场科普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女性带去亮光。
从线下授课
到线上科普
在采访时,记者翻看了周坚红的全年讲课和行程表,整张表被排得满满当当。“我经常上午看完门诊,中午出发去县市区做讲座,回到家就晚上八、九点了。第二天一大早接着上班。”周坚红说,哪怕是休息日,她也会带着团队转战几地、连续开讲。而每次去做讲座,只要基层医生有需要,她就会拉微信群为大家答疑解惑。“只有让一方医生有能力服务一方百姓,才能真正让更多的女性受益。”
在工作、讲座以外的时间里,为了让更多女性能有机会接受科普,周坚红还通过微课、直播等方式为大家做科普。因为既接地气又专业,她的微课基本都有几十万到上百万的点击量,直播间里更是提问不断。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网络更成为周坚红做科普的主战场。从一开始内向不爱说话,到如今对着镜头就能侃侃而谈,周坚红说,这是公益带给自己的力量。
“累吗?”记者问。“当然累。但知道有更年期女性因为我们的科普获得帮助时,一切辛苦皆化作甘甜。”周坚红语气坚定:“我会一直讲下去,讲到讲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