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景象

连续14年,他们坚持暑假免费辅导留守儿童

一群退休教师的初心坚守

  7月17日清晨,清风微凉,细雨蒙蒙。上午8时,退休教师王石心赶到江山市峡口小学时,额头上已略有薄汗。王石心家住江山城区,他早上5时起床,每天乘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到峡口,给当地的留守儿童上暑假兴趣课。

  峡口小学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是衢州最边缘的乡镇小学之一,今年暑假又一次迎来了14位乡村退休教师,免费为当地101名留守儿童教学。14位老人都是峡口的退休教师,平均年龄70岁,年纪最大的已年过八旬,在这所乡村小学义务辅导留守儿童,他们已经坚持了14年。

  上午8时,江山市峡口小学的教室内号声嘹亮,笛声悠长,鼓声阵阵,一片欢声笑语,峡口小学免费暑假兴趣班准时开课。

  “吹号时吐音是最重要的,吐音要清晰。” 王石心老师一边给学生指点要领,一边示范。十多天下来,孩子们已经学会了3首曲子,这让王老师很欣慰。

  今年80岁的王石心是峡口小学免费暑假兴趣班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坚持了14年的教师。

  2001年,王石心从乡村小学校长的位置上退休后,看见一些留守儿童因疏于管教和关怀成了网瘾少年,有的甚至走上歧路,这让王石心很自责和痛心。2003年,王石心组织十多名退休教师一起和峡口小学留守儿童结对,进行一对一帮扶。2007年,江山市峡口镇留守儿童辅导中心成立,峡口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暑假兴趣班正式开课。

  此后14年间的暑假,这项善举从没间断过,前后共有25名退休教师留下足迹。“这个团队都是义务上课的,谁提出物质要求谁退出,这是我们的‘行规’。” 70岁的退休教师谢根友在今年开班仪式上曾这样说。

  暑假兴趣班的项目包括葫芦丝、二胡等八大类。“在兴趣班里我学习了演讲技巧,上台后的我也越来越大胆了。”学生吴晓宇在演讲与口才课上吐露心声。面对孩子们情真意切的演讲,看着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62岁的叶友彩老师感叹不已,这也是她能坚持8年教学的动力所在。

  徐瑶瑶的父母在外务工,往常的暑假是帮奶奶一起干点农活,学习葫芦丝让她的暑假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是她报名上课的第三年。孩子们说:“因为这些老师的存在,我们知道了感恩、珍惜与爱护。” 暑假兴趣班不仅使孩子们和退休教师的生活更加充实,也架起了传递爱的“连心桥”。

  “只要还教得动,我们都会坚持下去。”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特长,是这些退休教师的初心。

  岁月无痕,人生有迹,14年间,峡口小学旧貌换新颜,学生们搬进了更加宽敞明亮的新校区,而这条漫长的助学路,峡口的退休教师还将继续走下去……

  本报记者 祝旖波 钱洁瑗

  通讯员 周燕 毛趾俊 摄影报道


浙江日报 景象 00004 一群退休教师的初心坚守 2020-07-25 21162832 2 2020年07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