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葛家村“变形记”引来贵州对口帮扶村学习
同走艺术振兴乡村路
记者 陈醉 县委报道组 蒋攀 通讯员 季律彤
本报宁波7月23日电 (记者 陈醉 县委报道组 蒋攀 通讯员 季律彤) 7月23日,在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施工中的“艺耕博物馆”里,贵州省晴隆县光照镇定汪村村民罗云正忙着给一个“竹制墙”作品收尾,他边干边跟葛家村的“乡建艺术家”葛品高讨论墙角的细节处理。当天是包括罗云在内的7名晴隆农民在宁海学艺的最后一天。
看到葛家村仅用了5个月就从偏僻山村变成“网红村”,罗云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我们村里会刺绣、木工、造房子的能人不少,也有很多老家具,完全可以和这里一样,搞美术馆、博物馆,把村庄变美,肯定能吸引游客……”罗云说。
定汪村是宁海对口帮扶的晴隆县的一个小山村。这几年,靠着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村里种植韭菜和花椒,村民持续增收,日子越来越好。接下来的帮扶之路该怎么走?宁海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想到了葛家村去年中国人民大学团队在葛家村试水“艺术振兴乡村”之路,通过引导村民动手打扮村庄,让小村变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定汪村和葛家村很相似,都是山村,没有特别明显的人文资源优势,葛家村的“变形记”能不能在定汪村复制?
今年7月,宁海向晴隆农民发出“同走艺术振兴乡村路”的邀请,以“拜师学艺”的方式建立起人大艺术学院师生、宁海葛家村“乡建艺术家”、晴隆定汪村村民“1+1+1”艺术帮扶对子,助力乡村振兴。
“相对发达地区的村民以艺术的形式扶持欠发达地区的村民,宁海积极探索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帮扶模式。”宁海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艺术帮扶能激活欠发达地区老百姓增收的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