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松绑赋能,让灵活就业更灵活

  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灵活就业规模大、空间大,是稳就业的重要途径。要压实地方特别是市和区县政府责任,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劳动者合理有序经营。

  端稳就业“饭碗”,疫情之下相当不易。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6月30日发布的报告,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工作时间减少了14%,相当于减少了4亿个每周工作48小时的全职岗位。逆风飞翔,需要硬实力——上半年我国发布的就业数据显示,国内实现城镇就业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市场需求实现由负转正,并延续回升态势。

  力挽就业率下滑的颓势,不仅企业使出了洪荒之力,各行各业、各级政府也都在想办法,创造了一道道灵活就业的风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础上,不进厂子,不坐办公室,同样条条大路通罗马,人人都是创富人。比如,上半年一夜之间市井街头新支起成千上万个小摊,实现个人就业,也撑起一家人的生计。再如,全民直播浪潮点燃了普通人的带货梦想,距义乌国际商贸城只有2.2公里的义乌北下朱村,一年创造百亿级交易,容纳近两万人就业,遍地是对着手机镜头卖力演说推销的年轻人,留下“白天骑三轮拉货,晚上开路虎拉风”的佳话。

  这些被统称为新个体经济的灵活就业之法,来自于平凡人面对生活困难时不服输的一口气,这口气,成就了就业市场上的万物竞发、红红火火。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想让灵活就业的火烧得再旺一些,还得继续“添柴”,进一步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

  什么是不合理限制?稍微梳理就会发现,这类限制其实并不少:一些新兴职业、新兴业态的起步阶段,政策适用等监管层面还不够包容审慎;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潜在的学历、年龄、性别歧视并不少见;小店经济、零工经济、夜市经济中,就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尚不到位,“共享用工”面临同工不同酬、维权遭“踢皮球”等不公……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意见,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进一步降低个体经营者线上创业就业成本。人社部等3部门近期也发文明确,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申请缓缴养老保险。这些利好的接力棒,地方党委政府必须牢牢接好,一棒一棒传下去,还要解好反映地方实际的“个性题”,在基层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更友善、更便利的灵活就业环境。

  继续落实和完善灵活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补齐监管短板;多方协同治理,根据新特点,打造新服务,定制新管理;对个体创新保持积极开放态度,预留足够发展空间;及时响应解决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健全法律体系,让灵活就业更灵活地带领人们闯关致富。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松绑赋能,让灵活就业更灵活 2020-07-24 21158778 2 2020年07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