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践行新发展理念,防控地方债风险
孙 岚 詹雪龙
临海:践行新发展理念,防控地方债风险
孙 岚 詹雪龙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临海市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紧紧围绕“增加收入,盘活资产,提高绩效,消旧控新,规范运作,保障有力”的总体思路,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量力而行搞发展,规范举债建项目,形成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模式,以及有效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体制机制。正是依靠这种模式和机制,临海市实现了促发展与防风险并举的目标。
2017~2019年,临海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增长与政府财力供给之间的矛盾已得到缓解和解决。
一切以“最经济”为标准
位于临海市区东南方向的灵湖,碧波荡漾,绿柳成荫,是市民休憩的好去处。不过,因为与市区隔着一条宽阔的马路——开发大道,市民过街不便,为此市里计划在路口建一条人行地道。
项目方最初将人行地道设计为“口”字型,但费用太高。在权衡通行效率、安全性和成本等因素后,最终敲定“L”型方案,造价从7850万元降至6500万元,节约了135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准备开工建设。
新项目严控成本,老项目、偏项目则修修补补,一切以“最经济”为标准。
走在临海市江南街道下浦村与尤溪镇双坑村之间的水泥路上,有整块的新鲜浅灰色水泥,还有一些蜿蜒的黑色线条,看得出这些是修补的痕迹。
临海市公路管理局工程科负责人马高峰介绍,这条水泥路已使用20年,开始出现破碎和裂缝。公路部门希望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将其整体“白改黑”——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经测算,费用为500多万元。
项目报到临海市财政局后未获通过。财政局的考量是:这条路是县乡道路,水泥路面能基本满足当地百姓出行需求,且其毗邻的104国道改造工程通车后,这段路的使用频率将降低。于是决定用碎板修复和填缝的方法作修补,2019年,5公里的路面修补仅花了23万元。
还有被搁置的项目。临海市里有一条新路,路况较好,但通行需50分钟。2019年,有部门想在这条路上再建一条新路,通行时间将减少20分钟,但投资额超过30亿元。财政部门认为新建的必要性不足,未通过审批,委婉回复建设单位:“没这么多钱,暂时放一放,有钱再建。”
把钱用到刀刃上
传统工业强县临海,为什么在基建项目上如此“抠门”?要知道,临海拥有伟星股份、华海药业、浙江永强等7家上市公司,是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全球最大休闲用品产业生产基地。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11.92亿元,财政总收入111.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99亿元)。为何如此节俭?
临海人的回答是:要把钱用到刀刃上,避免盲目举债,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2014年新《预算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促发展、防风险”并举、覆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各个环节的“闭环”制度体系。2017年,浙江省发布《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与化解的意见》,提出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格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政府债务,用银行监管的划分可分“表内”和“表外”。“表内”即政府债券,由中央和省级根据县财力发行;“表外”即地方政府借道融资平台的举债,即政府隐性债务。而国家强调的防控地方债风险,即针对“表外”的政府隐性债务。
临海是浙江省4个化债试点县之一。为严控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2018年,临海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化债领导小组,以及多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切合本地实际的防控隐性债务风险举措。按照“四清”要求查核隐性债务底数、精准分析风险点,科学制定隐性债务三年(2018~2020)化解计划,提出要在2020年底将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完毕。
“五不立项”是底线
在临海市财政系统内部,有句话常挂在嘴边,“财政的钱,能省的就省一点”。
财政部门非常繁忙,市里各种项目会议都需要财政的人去参会。虽然财政的钱不少,但每年几百个项目来要钱,如何把关和放行才是关键。
浙江省规定“三不立项”:未落实建设资金来源的部门、负债率过高的融资平台公司、未制订资金平衡方案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在此基础上,临海又增加了两项:化债任务未完成的、资金绩效评价不达标的不立项。
规矩立下了,但矛盾还存在着。临海市很多部门会来财政“吵”,为项目据理力争,很多项目也是上级要求做的,确实有充分的理由。“但财政的钱就这么多,一碗水,给你多了给别人就少了,得按轻重缓急来分。”
虽然顶着被“吵”的压力,工作也更忙了,但徐震认为是好事。“我们如果在项目前期不争,到年底压力就更大。前面挡了,年底付钱时我们压力就能减轻了。”
“以前都是项目做了、招标招了、工资要付了,最后才到财政部门来要钱,我们是被动的,没办法,只能通过融资平台去借钱。”徐震说,“现在从源头上控制,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予立项,财政就不会被动。”
实施“五不立项”已有两年半时间,如今在临海市各政府部门,节约项目成本的意识深入人心。“各部门都知道财政没钱,得想方设法节约费用才有可能通过审批。”
此外,对于地方存量债务,临海市通过“还”“转”“停”等措施进行化解,“还”是财政筹措资金偿还隐性债务;“转”是平台公司实体化承接隐性债务将其转化为企业经营性债务;“停”是通过核销银行已授信但尚未放款的贷款协议,停止该部分融资,化解隐性债务。
其中,融资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工作是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重要一环。融资平台的实体化转型,为临海地方国企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过去,仅有临海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获AA评级。转型发展数年后,目前临海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均获得AA+评级,市城市建设发展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临海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AA评级。这一成绩,在浙江省90个县(市、区)中名列前茅。
算好每一笔账
虽然敲着“铁算盘”,但临海财政人还有另一句话,“为民办实事,该花的钱得花。”
在关系重点民生问题上,临海不惜拨出重金。1992年建造的临海巾山小区和畅园是台州市第一个封闭小区,作为街心公园,和畅园当年很漂亮,如今已变得老旧。
2019年下半年,临海市决定财政拨款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巾山小区是第一个被改造项目,投入了900万元。改造后,和畅园整葺一新,草木重新葱茏,还新设了多处居民休闲空间。
“虽然市财政很紧张,但老旧小区改造是市里最大的民生项目,因此市财政尽可能地支持。”临海市住建局市政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卢跃波说,“按照2020~2022年的老旧小区三年改造计划,市里批了17个小区的改造计划,计划总投入9300万元,这一数量在台州市名列前茅。”
“民生的事要加大做,浪费的大项目要坚决砍。一个大项目若能砍下30亿元,可以做多少民生项目啊。”徐震感慨地说。7月中旬,临海市决议通过,要在今年初为民办实事的预算上追加5000万元,用于农村饮用水改造等项目。
“节流”“开源”要平衡
在花与不花中,如何把握度很重要。而且,要注意过分强调节约后,是否会在干部中形成不花钱也不干事的风气?本地发展是否会慢于周边?
徐震认为,临海建设投资额并不算少,每年约100亿元。节约资金的手段是通过完善绩效和审批制度梳理出绩效好的项目来立项建设,削减掉绩效较差的项目。“度”是通过项目绩效进行把控,不是“不花钱”,而是不走高负债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始终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理念,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有限的财力花在刀刃上,这样更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过,徐震表示,当前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内外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可用财力减少,这给化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实体经济是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壮大财力的主渠道。在化债的同时,临海聚焦实体经济,积蓄发展势能。临海市以平台建设支撑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了华海药业、伟星新材等7家上市公司,整体上实现了从“铺天盖地”向“顶天立地”的跨越,形成了汽车机械、现代医药、时尚休闲等三大支柱产业。
同时,临海服务企业,涵养地方财源。设立20亿元产业科技发展基金、8亿元骨干企业纾困基金和1000万元外贸扶持基金。2015年以来,临海“妈妈式”服务让291个企业项目回归本地,项目总投资额达300.1亿元。其中吉利汽车项目的总投资额为32.6亿元,累计贡献税收27.1亿元。
经济活、实力强、负债低,这让临海得以轻装上阵,实现地方经济社会良性循环。截至2019年底,临海市政府债务余额143.1亿元,债务率较低。同时,经过两年多的化债工作后,截至目前,临海政府隐性债务已化解98.34%。
付出总有收获。近年来,临海市财政局被国务院评为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市,获得财政部3000万元、浙江省1000万元的奖励;临海市防控地方债风险经验被中组部组织编写进典型案例中;因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工作出色,临海市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寿坚也获评2019年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