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嵊泗推出公益岗位助力精准帮扶

毕大姐上岗记

  夏日清早,离上班时间还有10来分钟,在嵊泗县老年活动中心二楼,保洁员毕菊芬已经忙开了。她一向来得早,工作也勤快,擦窗户、拖地,都很麻利。“我特别珍惜这份工作。”这句话,在采访过程中毕菊芬说了好几次。

  缓一缓燃眉之急

  毕菊芬今年46岁,日子一直过得不太宽裕。在老家绿华岛时,她与丈夫孔国军两人,一个留在家中照顾老人,一个出海捕鱼,收入勉强够日常开销。后来,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毕菊芬举家搬到了嵊泗泗礁本岛。丈夫改行蹬起了三轮车,虽然辛苦,但总算够支撑起一个家。

  然而,这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就倒下了。2017年11月,孔国军被检查出癌症。“我当时还想安慰他,可没讲几句,自己就趴桌上哭了。”毕菊芬摆摆手,那是段艰难的日子。

  眼泪一抹,这关还得过。她掰着手指算:“我们在上海的医院住院半年,出院后每月还要回去复诊,化疗药一粒就要200元,光看病前前后后就花了15万元多。”这笔钱对毕菊芬一家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他们四处借钱筹集医药费,急得焦头烂额。

  “好在政府帮了我们一把。”毕菊芬的话很实在。绿华村村民委员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毕菊芬一家申请了5000元临时性困难救助。核实孔国军的病情与家庭经济情况后,负责绿华村民政救助的蒋幸一赶紧整理好申报材料,上交到了县民政局。很快,第一笔临时性救助金打入了毕菊芬的账户。不久,绿华村和菜园镇政府、县民政局又陆续送来6500元慈善救助款,社会各界也在经济上给予了这个困难家庭一定的帮助。这让这个陷入困境的家,透进了希望的光。

  经过治疗,孔国军的病日渐好转,不再需要毕菊芬随身照料。毕菊芬有了空余时间,开始去民宿、饭店打零工,补贴家用。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找一找合适工作

  今年3月,孔国军的病情又有了反复。但这一次,毕菊芬不再像过去那么狼狈了。

  “我们一直都在跟进他们家的情况。”绿华村劳动保障员陆艺说,在毕菊芬丈夫病情好转后,她开始留意合适的工作岗位推荐给毕菊芬:“毕竟现在家里缺了劳动力,完全没有了收入。”陆艺考虑到毕菊芬文化程度不高,时常为她打听容易上手的辅助性工作。

  “村里问来的工作,有镇上民宿的,也有小饭馆的。”毕菊芬说,但大多数工作是全日制的,丈夫病情一反复,她又脱不开身了。

  直到年前,村里传来了好消息。嵊泗县老年活动中心提供了一个公益岗位,工作时间仅需半天,正符合毕菊芬的实际要求。陆艺赶紧给毕菊芬打了电话,帮她备齐了申请资料。之后,村里的工作人员还陪着她来到县老年活动中心,详细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今年3月,毕菊芬正式上岗了!她负责老年活动中心的保洁工作,做半天休半天,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回家照顾丈夫。每个月除去缴纳的五险,毕菊芬能到手工资1600元。“我很满意这个工作。”毕菊芬说,这份工作让她心里有了底。

  盼一盼美好生活

  毕菊芬的家不大,虽然天花板和墙壁上用墙纸打了补丁,但屋子收拾得干净整齐。从她家到县老年活动中心约摸2公里的路程,有途经的公交班车,毕菊芬可以凭“扶贫优惠证”免费乘坐。上岗以后,毕菊芬都会提前一些到单位,做些准备工作。“勤快一点总没错。”毕菊芬说,自己要好好干,难得找到这么一份既能兼顾家里,又能让手头宽裕一些的好工作。

  再过几天,她又要陪着丈夫去上海复查。两口子很有信心。“我已经打胜了一场仗,第二次战斗肯定也打得赢!”孔国军与妻子对望了一眼说,等自己病好了,也希望能够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补贴家用,“好日子总在后面嘛!”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毕大姐上岗记 2020-07-20 浙江日报2020-07-2000007 2 2020年07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