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深读

实业长久发展
需要内生动力

  在中国乡镇工业发展史上,曾出过不少明星村,它们以“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实现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换。村里部分人完成技术、人才积累,走上创业道路,一步步成长壮大,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块状产业,上蒲村的五金产业正是其中之一。

  其实像上蒲村这样的老牌工业村,大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起跑”的,当时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澎湃浪潮为它们“领跑”,一路高歌猛进。然而,这种自下而上的草根经济模式,有着底子薄、经营管理较弱的天然缺陷,当全球经济呈几何倍数加速,市场瞬息万变时,仅靠“跟跑”的“队员”自然会被越甩越远,这也是许多曾经的明星村后来沉寂的症结所在。

  “跟跑”无法成为乡镇企业长久发展的“护身符”。上蒲村的魅力在于他们能不慌不忙地掌控着节奏,利用技术链接、情感链接、人才链接,构筑起独有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实业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所以,这里的产业一路稳稳爬坡,村民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始终非常充沛,尤其村里的年轻一代大多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在各个工业领域,以“伴飞”或“单飞”的姿势,选择了实业之路。我被这种强大的实业自信深深感染。

  当我们疲于接收各种眼花缭乱的信息,被各种“曲线”“模型”“矩阵”干扰视线的时候,不妨回头看看改革开放后那些明星村和明星企业的发展轨迹。只有看清这些“常青村”和“常青企业”背后,有什么样的乡风文明和创业文化在支撑,才有可能借鉴或复制,让这些共性的DNA生生不息。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6 实业长久发展
需要内生动力
2020-07-20 浙江日报2020-07-2000011 2 2020年07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