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钱塘江

“被需要的感觉,一辈子都记得!”

姚腾飞 口述

  “您好,您的快递已经送达小区岗亭,麻烦接收,谢谢谅解!”6月30日,我给当天送的第113件快递收件人发完最后一条提醒短信,已是晚上七点多了。

  我是宁波宁海县顺丰速运工业区网点的一名普通快递员。这样无比忙碌的日子,在去年只会在“618”、双十一等时候出现,但今年明显感觉每天的快递都是扎堆的,转变是从几个月前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始。

  今年一月,我跟往年一样,准备整理东西回家过年。我们网点在工业区,每年春节周边工厂都放假了,我们也没什么业务,所以大家都安心回家过年。我当时想着让路远的同事先回家,自己再晚几天动身,把一些余留的快递送送完。可没想到,疫情暴发,打乱了我整个春节的计划。

  快递多到走路是跑的!

  春节前,我们十来个还没回老家的人就被通知邮件爆仓,要加班加点。因为防疫,不少宁海市民闭门在家,购物、寄件次数增多,大量邮件快递涌来,平均每天约有200多件,这个量已经是我们平时的一倍多了。

  重新开工,那些曾经熟悉的繁华马路变得不一样了,商场、餐馆闭门休业,行人稀稀落落,我每天穿梭在空荡的大街小巷,路上跑着的几乎都是同行,隔着口罩都能认出来是谁。

  说不怕疫情是假的。派件时常有顾客很紧张地问我们,快递有没有消毒过,大家都尽可能宅在家里,我却每天这个小区那个小区跑,心里总是慌的。但有一次无意间在微博上刷到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略显冷清的城市里,是快递员、外卖员让空城的心脏仍在持续跳动。”那一刻,我被击中了,突然觉得自己很有力量,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那段日子,就这样没日没夜派送快递,我的心情就在害怕与满足之间起起落落。直到有一天,经理来问我,政府需要一批志愿者,帮忙把口罩送到居民手里,干不干?那时,宁海县政府统一组织调配,给市民发放首批9.3万只免费口罩,每日配送量约3100单左右。时间紧,任务重,急需一批志愿者组成“快递小哥”青年突击队。我当时想都没想,就回答说:“干!”

  在突击队的6天时间里,我每天八点不到就出门了,要送700多个邮件,就连走路都是跑的,然后赶在下午三四点回到网点,再配送自己正常的快件。

  我记得最晚的那次,送到11点多。最后一个快件是在颐园小区,我犹豫要不要送件并给客户打电话,万一已经睡了就打扰人家了。但今天不送完,明天还有更多快件,便拨通了电话,没等客户开口,我就先致歉,心里也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但对方却用感激的语气说道:“唉呀,这么晚了你们还在送快递啊,你们辛苦了,要注意安全。”就这么几句话,让我感觉一天的辛苦都值了。

  催生新名词:无接触派件

  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以及部分人的工作,这其中就有我们快递业。

  每天,我们都要提早半个小时到达网点。因为进出各场所都要测体温,公司配备了医用消毒酒精、杀菌洗手液、防护手套等防疫物资,让我们做好个人消毒。

  防疫留下来的习惯,现在已变成常态。我是我们网点的工会代表,每天两次的网点消毒,给同事测量体温,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公司按照每天两个的标准为我们配发口罩,工作时得戴上口罩、手套,回来后还要用酒精消毒。

  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运载满满快件的货车会准时到我们网点,卸货、分拣,跟之前无异。但自从疫情暴发,我们在分拣之后还需要对每个快件进行消毒。我们把调好的消毒液灌入喷雾器内,喷雾器就像浇花的那种,手动的,每天200多件快递,需要近千次的按压,很多时候手都按抽筋了。有时还喷得眼花了,一时忘记这个快递或者快递的这一面有没有喷过,就再重新喷一遍。因为我知道,这个环节一点都不能马虎。快件消毒环节,基本上要花掉一个多小时,就连装包裹的车辆也增加了消毒工作。

  疫情让我们都变得更加谨慎,很多小区为了防疫都进行封闭式管理,快递送不进去,所以派送时,我只能逐一打电话给客户,叫他们到门口拿件,派件效率低了很多。平时3个小时能派完,现在要多花一个小时以上。但想着这些包裹多数是急用的防疫物资,我就尽量不让快递在手中过夜,最晚曾经到11点多才下班回家,长长的街道只有我一个人。

  慢慢地,配送方式也随防疫产生了改变,催生了我们行业的新名词:无接触派件,几乎所有的送货上门服务都变成了这种方式。

  有快递柜的就放在快递柜里,但比较麻烦的是,一些老小区并没有安装快递柜,还有的快递柜装在小区里面。一次,我就在某小区门口等了近半小时,小区不让进,用户电话打不通,这是一个老小区,还没有安装快递柜。

  这一天,宁海的气温是零下,但送出了快件,我心里是无比满足的暖。

  (陈醉 蒋攀 整理)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4 “被需要的感觉,一辈子都记得!” 2020-07-19 21124581 2 2020年07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