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宁波 双拥花开三江畔 甬城高歌鱼水情

  在宁波大榭岛的一隅,林木葱郁,掩映着一个建于1975年的双车道隧道,外墙上厚积着浓密的绿苔,墙壁上镌刻着“军民友谊通道”6个苍劲有力、棱角分明的红色大字,在无言诉说着那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据当地人介绍,这是由地方政府和驻地某部队共同修建而成的。军爱民,民拥军,寻迹宁波,我们可以发现诸多军民融合发展的印记,感受到双拥潮涌的脉脉温情与磅礴伟力。

  宁波地处东海前沿、开放前哨,“军民一家亲”已经深深烙印在宁波大地,成为这里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宁波继往开来、铿锵前行,以认真落实省、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新办法新标准为重点,力争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高质量推动双拥工作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锻造出浙江双拥工作的宁波“新名片”。

引导多元有效供给

构建全民拥军大格局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需要一种整体氛围的营造,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多年来,民间力量和广大群众一直是拥军队伍的一支生力军,他们满怀对国防和军队的真挚情感,以不同形式爱军拥军,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局面。同时,经过人民军队“大熔炉”淬炼的广大退役军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满腔热忱为退役军人服务,是当前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责任所在。

  近年来,宁波积极推动双拥工作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退役军人服务“1+N”工作模式,充分用好政府购买专业组织服务这1支主力量,积极引导基层组织、公益平台、志愿团队、新闻媒体等“N+”力量,构建起优势互补、稳妥有序、精准高效的服务格局,为退役军人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暖心服务。

  首先,组织领航,建立网格化的联络机制,细化落实退役军人服务事项,通过不断提升自我服务水平,有力构筑起退役军人的温馨港湾。如今,在宁波,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都成立了退役军人工作组织,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网络。针对退役军人群体数量众多、分布呈现泛区域化的特点,宁波积极发挥基层服务阵地优势,探索“关爱小站”组团服务模式,让“自己人”“身边人”将服务送到退役军人“家门口”,达到兵事兵说、兵事兵办、兵事兵管的效果。慈溪市坎墩街道坎东村按片区建立4个退役军人“关爱小站”,根据全村138名退役军人的个性、特长安排小站管理的志愿岗位,定期学习交流、组织活动,较好实现自我服务。象山县东溪村退役军人“关爱小站”实行“老兵说事”制度,每月25日定为“老兵说事日”,围绕政策解答、权益维护、困难救助、心理疏导等内容开展讨论、答疑解惑,实现了互助自治。

  同时,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宁波市紧扣“军”字特色,根据退役军人个性特征和实际需求,指导社会组织精心设计项目内容和实施路径,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截至目前已实施130余个项目,开展服务活动2100余次,服务退役军人3.7万余人次,解决实际困难1.2万余个。通过“老兵心贴心”“微心愿”等活动,细致了解老兵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实现精准服务,并且,还组织老兵参加“老兵大讲堂”教育宣讲和“老兵公益行”志愿服务,进一步激发老兵荣誉感和使命感。

  在宁波,双拥工作由上至下、由内而外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与认可,已经稳步实现重心由维稳向尊崇、供给由单一向多元、对象由“重点优抚对象”向全体退役军人、内容由重物质保障向重精神慰藉的转变,有效提升退役军人归属感、获得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命感,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尊崇退役军人的良好生态。

解决军人后顾之忧

树立全方位服务意识

  解决军人后顾之忧,是军队现代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宁波连续7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和4次“全国军转安置工作先进单位”的殊荣,以军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书写了与时俱进的双拥满意答卷。

  在部队,军人奉献在前。在地方,安置必须优先。宁波市把军转安置工作作为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每年的安置任务,打造了“计划安置的宁波样本”。

  军转工作让广大转业干部满意,让广大用人单位满意,2019年,37名正团职转业干部联名向宁波市委主要领导写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样的安置佳话并非个例,宁波市在军转干部安置上公开透明、尚贤任能、踏实办事作风与做法,赢得了军转干部的一致好评。

  2019年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积极践行“退役军人是人才资源”理念,紧紧围绕“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多方参与”的思路,将退役军人作为重要人力资源开发使用,用情用心用力,积极构建政府、企业、人力资源机构、金融服务平台、创业园区、服务驿站“六位一体”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退役军人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截至2019年,宁波市已研发高质量、可成长岗位20余种,累计有20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通过深入到退役军人的“生活圈”,找准开展退役军人工作的关键“小节点”。

  2019年8月,驻甬部队随军家属“互联网+”灵活劳务现场推进会召开,驻军部队和人力资源企业签订合作书,宁波首创的“互联网+”灵活劳务模式全面推开。只需1部电话、1根网线和1台电脑,用人企业和随军家属就可以无缝对接,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灵活配置。截至目前,宁波市已建成5个随军家属灵活劳务技能培训实践中心(大榭、象山、余姚、江北、慈城中心),累计为随军家属技能培训45场,已有306名军嫂活跃在英文网络编辑、网络会计、猎头顾问、培训师、活动策划等15种岗位,平均每个中心的随军家属实现到岗率已达到85%以上。这项“暖心惠兵工程”,如今正在东部战区海军积极推广,得到军人及随军家属的点赞。

  为了更好地解决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江北区每年挤出名额,解决军人子女上小学问题;鄞州区专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军人子女入学(园)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解决军人子女入学问题;象山县军人子女在全县范围内按政策选择就读学校。对普通军人、作战部队、边远艰苦地区以及有特殊贡献军人的子女就读高中段学校根据政策相应加分投档录取。4年来,共有395名军人子女享受中考加分优待政策,采取“特事特办”等方法解决军人子女转学插班98人、幼儿入园542人、小学入校602人。鄞州区针对部队战备任务繁忙,军人无力照顾子女的实际情况,委托咪咪羊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在暑假期间为驻鄞部队子女开展短期免费艺术培训,切实解决好军人家庭照顾子女难的问题,2019年为10家部队82名部队子女培训了表演、舞蹈、象棋、写作、书法美术等项目。

  双拥实质上是一种“双向服务”,既是军爱民的“全心全意”服务,也是民拥军的“完全彻底”服务。而宁波这些生动的实践,切实把双拥服务的根本着眼点放在广大军人及其家属之上,切实解决他们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使双拥与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与优抚对象的新期待相吻合,丰富了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内涵,让双拥的真情因全方位的服务而暖心。

深化军民融合发展

携手共创美好新生活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只有将“双拥共建”建到根子上,才有军民鱼水的款款深情,才有军爱民、民拥军共同奏响的时代之歌。

  “强国梦需要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我们的长远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当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出现矛盾时,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为了部队打胜仗,就是‘聚宝盆’也舍得给”的国防观,在服务打赢上拿出了一个个大手笔:把6个大型海滨沙滩让给部队海训,旅游开发岛20年使用权无偿交给部队,3座大桥建设增加经费满足战备需求,100多项重大工程建设贯彻军事需求……20多年间,在宁波各地,部队建设急需什么,地方政府就解决什么;部队驻扎在哪里,地方政府就把路修到哪里;部队开进到哪里,支前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近几年,宁波各级投入拥军资金5亿多元,帮助驻甬部队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经费,支持部队战备等级公路、滚装码头等项目。

  与之相对应的,在这片土地上,军人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是宁波千千万万退役军人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真实写照。岁月无改军人本色,他们与这片土地水乳交融,无时无刻不在捍卫着、守护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不遗余力地反哺着这里生活的人们,踊跃参与到整座城市的建设发展之中。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宁波的广大退役军人更是以战时状态投身防疫战线,以实际行动履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承诺,生动阐释了军人本色和使命担当。截至目前,宁波全市退役军人累计捐款600余万元,捐赠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生活物资等10万余件,10万余名退役军人投入疫情防控一线,700多支由退役军人组成或参与的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队积极参与群防群治,排查100余万人次,5万余台车次。

  不仅如此,平时驻甬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之余,也会积极参加驻地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五水共治”、植树造林、义务献血、慈善一日捐、结对帮扶、爱心献功臣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宁波军分区每年帮助余姚四明山镇改善村办公条件、慰问困难户、建成公交站台和两块国防文化画廊,并与余姚市梁弄镇中心小学开展助学兴教,为学校购置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书籍。各人武部与全市12所小学建立结对帮建,与38名困难学生结对,广泛开展“1+1”爱心助学活动。海军某部深入驻地常年坚持为两镇一乡9个自然村开展服务活动,每年为驻地敬老院、军烈属、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开展义诊体检、赠送生活用品等便民服务;海军某部派出医疗小分队为压赛村和江北区庄桥街道困难群众义务巡诊10余次、免费送医送药200余件,惠及驻地群众300余人次;海军某部协调8个单位党组织与驻地单位达成双拥共建对子,积极参加地方植树节军民共植活动。据统计,驻甬官兵2019年共义务献血2403人次,帮助开展军训17.8万人次,抢险救灾出动兵力1万余人次,动用车辆1000台次。

  巍巍四明,见证了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双拥故事;悠悠三江,吟唱着一曲曲深情厚谊的鱼水新歌。双拥花盛开,鱼水情更浓。当一个民族将爱军的情感转化成拥军的自觉行动,人民军队前进的脚步必将更加铿锵有力。

  (本版图片由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宁波 双拥花开三江畔 甬城高歌鱼水情 2020-07-15 浙江日报2020-07-1500008;浙江日报2020-07-1500012;浙江日报2020-07-1500013;浙江日报2020-07-1500015;浙江日报2020-07-1500021 2 2020年07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