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干区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提升三年行动
惠及72个小区
陈文静
最近,杭州江干区景昙社区正式入选2019年杭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十佳”案例。住在景昙社区32幢的来芳阿姨心情很激动:“刚听到我们这里要进行改造时,心里还有些顾虑,不知道会改成什么样子,也担心施工会对生活产生影响。但是改造后,绿化和游步道的布局更合理了,老人和孩子出行更安全了,我们的小区更漂亮了,这件事情办得真好!”
由于多为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房子,之前的景昙社区设施陈旧、停车无序。在这次提升中,进行了弱电上改下、屋顶补漏、路面改造、公园绿化等硬件大提升。这些具体项目全都是居民集体讨论票选的结果。
2019年,江干区试点实施了景昙社区综合改造提升。今年,以惠民、利民、便民为宗旨,按照“保基础、促提升、抓亮点、树标杆”的原则,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江干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将全面启动,共涉及72个小区的883幢房屋、27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改造老小区,江干区是如何出招的呢?
落实“共同缔造”
听民生重民意
落实“四问四权”,江干区通过悬挂横幅、恳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让参与氛围更浓厚;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入户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提高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支持率。截至目前,全区72个旧改项目,已有71个完成民意摸底,居民对实施改造的支持率达2/3以上。
通过发放改造清单调研问卷、“周三访谈夜”、居民参与方案评审等方式,汇集社情民意。江干区以需定改,实现“一小区一方案”。2020年改造项目除新和嘉苑小区外的8个小区共10982户,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0513份,收回9920份,调研覆盖率95.7%,问卷回收率94.4%,汇总居民改造意见建议近300条。
落实“一社区一党支部一议事厅”制度,成立旧改项目“议事厅”,改造过程中让居民“有意见随时提,有问题好商量”。“议事厅”在推动民主沟通、协商、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南肖埠社区善邻坊议事厅已多次组织召开居民沟通协商会,围绕道路施工、电力及弱电上改下施工可能给居民生活造成的不便和工期安排等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协调,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聚焦短板痛点
解民忧求实效
针对老旧小区建筑老化、基础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安全隐患等问题,江干做实修破补漏、雨污分流、上改下、拆违复绿等基础类必改内容,确保解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难点热点问题。结合居民意愿和小区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停车位扩容、电梯加装等提升类改造,统筹谋划,综合施改。
按照“拓空间、补功能、提服务”的思路,积极探索通过资源整合、加层、地下挖潜等方式拓展空间,新增托幼、养老、医疗、便民等服务设施,补齐服务短板。红菱社区对行政服务中心加层扩建,将1800平方米的原街道办事处腾作社区公共空间,与周边公建整合利用,并引入养老、医疗、幼托、商业等社区服务,打造多业态复合的邻里中心。
充分挖掘社区特色人文底蕴,将老旧小区改造与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展示有机结合。红梅社区以红梅主题文化为特色,打造红梅小街和公约文化主题小游园、梅花三弄小游园等数个社区文化“口袋公园”;采荷街道借旧改契机,使20年的民生品牌“早餐广场”重新回归,让老旧小区改造更有烟火气,更贴民心。
坚持多管齐下
强管理促长效
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强化施工组织、引导自治共管,推动人性化施工、精细化管理。建立了住建、街道、社区、施工、监理、物业、居民联动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和“日巡查、周例会、月总结”的工作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强化责任落实。科学安排施工时序,做好安全警示、扬尘管控、噪音控制、垃圾清运等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聘请居民代表担任工程义务监督员,全程参与施工监管,促进施工管理水平提高。
将强化长效管理的理念贯穿于改造全过程,积极与社会力量对接,探索老旧小区后续长效管理的创新模式。目前采荷和凯旋街道分别探索创新了“金牌大管家”和“片管家”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模式,实现了专业化物业全覆盖,在原物业费标准不上调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物业服务水平和居民的居住安全感和满意度。强化制度保障,制定了《江干区加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长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探索推进成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逐步实现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联动协同治理。
结合江干区“1+4+N”智慧安防小区管理体系和5G基站建设,进行老旧小区“智慧社区”专篇设计,完善智慧监控、人车识别门禁、红外测温系统、智能消防、智能充电桩等设施设备,搭建小区级智慧管理平台,探索在门禁、停车、物业管理、便民服务、垃圾分类等方面引入更智慧化的场景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