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塘下:文韵商邦 向美生长

  塘下:文韵商邦 向美生长

  陈 爽

  它是温州经济模式和文化的典型缩影。

  厚重的永嘉学派,绵延赓续千年,滋养着一代代塘下人的精神基因;蔡雄、李英才等革命英烈在这里撒播的革命火种,点燃了浙南大地;通商惠工、义利并举、务实创新的温州精神,成就了它“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的产业美誉。

  这里是塘下,瑞安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主城与瑞安对接的门户要道,三种文化碰撞、交融,沉淀出塘下别具一格的城镇气质。

  塘下的美,美在内外兼修。作为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和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塘下早已告别“脏乱差”的形象,彰显出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现代小城市风采。美丽城镇建设的大幕拉开,塘下镇主动拉升标杆,向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的精品城市方向蓄势发力。

  塘下的美,美在活力澎湃。如今,瑞安将“全面融入温州都市核心区”纳入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战略布局,作为瑞安的“顶梁柱”“排头兵”,塘下,依托温州市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以科创谋求转型升级,持续夯实“科创智造”的产业底蕴,在为瑞安民营经济插上二次腾飞翅膀的同时,也悄然成长为瑞安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美丽加码,城镇品位再升级

  轰轰烈烈的美丽城镇建设,为城镇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大干交通中拉开城市布局、大拆大整中拓展城市空间、精建精美中提升城市品位。”塘下镇的蝶变就证明了这一点。

  城镇的颜值高了:路边成堆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空中“蜘蛛网”消失了,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不见了,秀美的河岸边,时常看到散步、闲聊的村民,环境卫生整治、道德标语及民俗风情画替代了墙体小广告。

  据随行的乡镇干部介绍,过去一年,塘下镇投资3.19亿元,完成交通治堵、教育普惠、体育建设、文化生活、公交优化、放心餐饮、交通工程、美丽河道、基层医疗、居家养老等十大民生实事。放眼看,是恢弘的城镇景观;俯仰间,不乏秀美的小品景致,有机更新后的小镇,更像一个现代化的小城市了。

  在此过程中,塘下镇以大拆改拉开大空间,城镇的空间格局因此被重新塑造。

  在全力做好重点工程团块拆改工作的同时,塘下镇开工建设塘下城市广场项目、上马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温瑞塘河一期、上马河、海安山下河等景观提升工程,大项目的有序推进,使城镇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内畅外联的“大交通”网络日益成熟,带动着城镇品质全面升级。

  过去一年,温州市域铁路S2线、龙瑞公路等项目进场施工,“四横三纵”镇域主干道建设提速推进,23条道路网建设提上日程,在提升城镇交通便捷度的同时,为瑞安深度融入温州都市核心区开辟了新通道,也悄然打开了塘下发展的未来之路。

  如今的塘下,已具备中心区域精品城市形象雏形。塘下人正从点滴变化中,收获着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罗凤前庄村,占地面积约18亩的淤泥堆放场摇身一变,被改造为温瑞塘河沿岸公园,融入塘河文化与前庄村庄氏文化特色,被命名为南华园,也称为庄子公园;在鲍田街道鲍五村朝阳路上,原来杂草丛生的卫生死角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滨河景观带……和他们一样,新溪、邵宅、凤山等村社通过对村内荒废公园进行提升、对拆后空地进行利用,建起了党建公园、滨水长廊等,人们的日常休闲生活,有了更多空间和载体。

  绿水平春岸,红葩发晓园。塘河是塘下人共同的情感维系,人们将对母亲河深沉的爱,转化为建设美丽城镇的高度热忱。

  前不久,塘下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发出了热情洋溢的“塘下植树众筹认捐活动”倡议书,呼吁民众参与打造塘河沿岸的秀美风光。“通过平台众筹共同打造一条塘下绿色长廊……用植树,表达对母亲河的感恩、眷恋;用当代人努力,为后代建一座美好家园。”倡议发出后,便迅速演变为全民行动。塘下人以共建共享的姿态,为美丽城镇赋能,使这片土地始终散发着和谐与和美的魅力。

动能强劲,“智造塘下”再夯实

  这是一片内生动能强劲的土地。

  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在这里生长、转化,引领着塘下人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乘风破浪,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史,书写了“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的精彩篇章。

  作为瑞安市的工业重镇,塘下镇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册生产单位达1万多家,小微企业约9700家,不少企业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形成了交通运输制造、金属制品、塑料制品、普通机械制品、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橡胶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等七大行业。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以创新为引领,驱动传统企业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跃变升级?如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芯”?是塘下必须解答好的时代命题。

  聚焦平台建设、聚力项目招引、助力转型增效,塘下发展的新“经济思维”和破题之道顺势而生。过去一年,塘下镇交出了一份耀眼的工业经济发展“成绩单”。成功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0家,完成8家企业转股,新增签约拟上市企业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1家、区域股挂牌4家;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37亿元。

  2019年,“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首次在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现,其后,瑞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平台入选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温州产业发展主战场和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瑞安版图均落户塘下,“两大重量级平台落地,对塘下乃至瑞安整体发展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机遇。”有专家坦言。

  为最大限度把握这一战略红利,塘下谋划推出“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建设创新载体”科创“三新”举措,促进百余企业转型升级,为突破现有土地资源制约,塘下多管齐下,通过全面铺开北区综合提升工程,快速启动东工业城征地工作,实行“标准地”改革,整治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企业、规范闲置厂房出租和再利用管理,为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裕的空间和战场。

  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来。铭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松田电机等2个10亿级省重大项目接连花落塘下,以及瑞安市森森机械有限公司、浙江亚伯兰电器有限公司、瑞明集团、胜华波集团等企业“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工厂”建设加速,“智造塘下”的雄厚产业家底不断夯实。

  如今,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瑞安科技城塘下区块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1家,占瑞安全市的42.3%。塘下鼓励企业通过建设研究院实现科学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现有优势汽车零部件产品向智能化、模块化和集成化发展。塘下,驶入了智能制造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内在有序,

“平安和美”再升华

  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反映了一个城镇的文明程度,是其内在体系精细程度和居民文明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平安创建”的题中之义。

  在塘下镇,外来常住人口近18万人,占全镇人口一半以上,出租房达31529间,居民人口构成复杂,考验着城镇基层长效治理能力。2019年,塘下镇多措并举,建立出租房管理长效机制,并采取网格每日查、全镇干部周三夜查与不定期抽查等方式相结合,开展出租房及合用场所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共整治隐患出租房及合用场所18691间,整治率98.6%。

  为促成基层治理常态化、长效化,塘下镇着力构筑全面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联动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整合专职网格员队伍,完善全科网格督导机制,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综治、平安建设。

  面对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塘下镇进一步推行精细化治理,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社会微网格化管理,全镇201个综治网格细分为1464个微网格,上岗3665名微网格员,按照“一个网格一个党小组”的要求,实行党员网格化管理,做好网格督察员、政策宣传员和矛盾调解员三个红色身份工作,同时完善工作亮相制、例会协商制、考评挂钩制、擂台比学制、应急联动制等五大运行机制,为人民群众的平安健康设置了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

  诗起林石,文始景衡,塘下是南宋大儒家陈傅良的故乡,永嘉学派因此名噪史册;蔡雄、李英才等英雄儿女,在这里为浙南大地播洒下革命火种。在塘下,三十多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点),十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印证着它往昔的辉煌。

  这也是塘下人最宝贵、最深沉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塘下深入挖掘塘河文化资源,匠心传承凤川排殿猪、海安古城文化节等传统民俗文化,打造出肇平垟中村革命纪念馆、驮山陈卓如革命纪念馆、五二七批示公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讲好塘下传统文化和红色故事,使醇厚的塘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文化礼堂是另一个文脉传承和活化的主阵地,一头凝结着浓厚的乡愁,一头连接着塘下人的幸福生活。

  “有了村文化礼堂,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防疫期间礼堂闭馆,我反倒不适应了。”鲍五文化礼堂已成为村民黄大爷休闲生活的最好去处。像这样的文化礼堂,到今年年底实现全覆盖的83个村(社)文化活动中心,将成为塘下人的重要精神文化依托。

  这是34万塘下人的宜居福地,也是瑞安当好温州大都市区核心阵地的关键筹码。这个向美而生的小镇,在安放梦想和理想生活的同时,凭借持续生长的实力和底气,承担起更多新时代使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塘下:文韵商邦 向美生长 2020-07-03 浙江日报2020-07-0300005;浙江日报2020-07-0300008;浙江日报2020-07-0300011;浙江日报2020-07-0300019;浙江日报2020-07-0300006 2 2020年07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