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德清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

一张图,管住村里大小事

  本报讯 (记者 霍建虹 钱祎 吴丽燕 通讯员 王钰涵) 进入汛期后,降雨量明显增多。除了到现场走访排查隐患外,德清县禹越镇三林村党总支书记沈炳奎每天只要在办公室电脑上打开“数字乡村一张图”平台,就能看到降雨量、河湖水位等实时监测数据。“没有亮起报警‘红灯’,我就放心了。”沈炳奎说。据悉,集成村庄人口、资源、空间等各种数据要素的“数字乡村一张图”平台目前已覆盖德清全县141个村(含村改居),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为乡村治理赋能。

  正在创建全域数字治理试验区的德清,通过地理信息、遥感测绘、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打造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数字乡村一张图”,集纳了230多类数据,以“一图全面感知”的方式实时掌握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变化。

  记者在平台上看到,通过无人机定期巡飞回传图像和物联感知设备上传,这里的数据保持动态更新。水体质量有没有变化、垃圾有没有乱堆乱放、河道有没有被侵占等,都被一一记录,经过后台处理形成的数据与图像,连同具体点位呈现在平台的大屏幕上。县、镇、村三级管理人员可以依据权限及时掌握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问题处理进展也能在平台上同步查看。

  “通过打破自然资源、农业、交通、建设等20多个部门的数据壁垒,我们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摸清了每个村的‘家底’。”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应聿央说。在德清数据智能运营中心,全县141个村的数据被接入“德清城市大脑”,自动生成相关数据报表和趋势分析,为县领导和县级有关部门进行决策、推进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

  日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通过平台注意到有几个村的垃圾量出现较大波动。经前端物联感知设备排查,发现其中一个村有人将工业垃圾混入了生活垃圾,导致该村垃圾量翻了一倍。工作人员根据平台准确定位及时出动,对垃圾进行重新分类,教育了当事人,并要求属地村镇进一步加强监管。自去年9月平台上线以来,德清县已发现问题隐患1276次,村级应急效率提高30%,垃圾分类精准率达90%以上。

  基于每个村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求,平台还叠加了个性化模块:独居老人较多的五四村,设置“智慧养老”模块,通过发放安装有智能监测设备的健康枕,监测老人心率;老旧房屋较多的乾元镇,设置“危房监测”模块,通过安装房屋传感器,房屋出现倾斜等就会立即报警;鱼塘较多的钟管镇,设置“数字养殖”模块,发现鱼塘水排入河道,监测器就会亮起“红灯”。

  浙江大学数字乡村研究中心主任杜英森认为,数字化赋能为基层治理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村干部、网格员等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发展经营。为促进“数字乡村一张图”提档扩面,德清正加紧完善基于“数字乡村一张图”数据底座的“一图一端一中心”应用体系。“一图”实时动态呈现、分析乡村运行状况;“一端”通过“浙里办”APP、“我德清”微信小程序向村民提供更为便捷的数字生活服务;“一中心”则是指高标准建设一个数据融通、跨域联动的乡村数字治理中心。接下来,德清还将建设乡村数字治理建设标准和规范流程标准,推动乡村各领域数字化。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一张图,管住村里大小事 2020-07-02 20975566 2 2020年07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