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人物

江苏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委书记邵中国——

为乡亲们建起红色之家

  “做书记做上瘾了。”今年67岁的邵中国记得,提议在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成立江苏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支部(以下简称流动党支部)时,一名同村老乡说过这样一句话。那时,他已来杭打工2年,之前曾在家乡做了11年的村党支部书记。

  记者问:“想过就此作罢吗?”

  “说实话有,但我更想让乡亲们在异乡有个‘家’。”邵中国说。

  2000年6月,在下城区和灌南县的支持下,流动党支部正式成立,成为杭州市第一个流动党员党支部。而这个党组织的书记,邵中国一做就是20年。如今,该党支部已发展成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委,下辖8个党支部,党员人数从16名增至176名,灌南县来杭务工创业人员也从一开始的两三百人发展到现在的2.8万余人。

  做乡亲们的“娘家人”

  2000年当上流动党支部书记时,邵中国47岁,是一个孤身在杭的打工者。直到在原朝晖环卫所找到一份较为固定的临聘工作前,邵中国也和不少在外谋生的农民工一样,有过居无定所的漂泊,有过等着劳动中介派一份活儿的心焦。

  尽管辛劳,但邵中国相信,有“家”就有心灵上的慰藉,就像过去在杭老乡们总是叫他吃饭、陪他聊天一样,让他不会感到孤独。于是,他把住处变成无数家乡人来杭务工的落脚点,力所能及地为大家安排食宿、找工作、维权……

  甚至,邵中国还主动揽事儿。一次回老家过年,他注意到一名20多岁的小伙儿,成天无所事事。一打听,原来他文化程度不高,外出几次都找不到工作,干脆就在家闲着。

  “那怎么行,再混下去一辈子就要废了!”年一过,邵中国就主动把小伙儿带到杭州,带他跑这跑那,包吃包住1个多月,终于帮他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

  随着帮助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名气越来越大的邵中国也收获了种种荣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杭州十大平民英雄……自豪的同时,他更欣喜的是,给乡亲们的帮助更有力了。

  积极对接工会、妇联、团委等单位,给大家提供工作岗位;推动下城区总工会和灌南县总工会签署维权合作协议书;牵头成立新市民宣讲团,邀请党校专家、交管人社等部门工作人员传授知识、释疑解惑……据统计,20年来,流动党员党组织共帮助近4万名苏北乡亲在杭州就业或创业,维权近300次,解决劳资纠纷200多起。

  做年轻人的“引路人”

  去年11月,在下城区委组织部和朝晖街道党工委的关心指导下,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委成立了第八党支部——创新创业党支部。10名党员,既有从事餐饮、酒店行业的,也有做工程、物业管理的。他们都是自主创业者。

  这是邵中国继2014年成立青年党支部后的又一次探索。他一直在思考:时代不一样了,党委如何紧跟步伐。“我们老一辈打工的,大多是做保洁工作,诉求基本就是找工作、维权,所以那时候,哪里老乡多,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如城北、城南、天子岭等处建了6个党支部。但年轻一代,我更希望他们做高级蓝领,或者自主创业。”邵中国认为,这是党委工作的一次升级,也是在杭灌南人的一次转型。

  创新创业党支部书记支世军体会最深。2005年,35岁的他来到杭州,开了一家大排档,生意还不错,经过数年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有了开食品加工厂的想法,却又怕失败踌躇不决。这时,了解情况的邵中国主动找上门,陪他一起调查市场,给他打气。“可以说,没有邵书记的鼓励,就没有现在的我。”支世军说。

  前不久,得知在支世军的支持下,一名灌南老乡开了一家食品联营店,邵中国高兴不已。“把有一技之长、创业有成的党员聚集起来,发挥他们有思想、有活力、有干劲、有闯劲的优势,带动更多的青年人创新创业,在杭州竖起一块高含金量的牌子,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浙江日报 人物 00011 为乡亲们建起红色之家 2020-07-01 21049877 2 2020年07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