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基层现代治理的越城实践

一纸约定 十年相“悦”

  绍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一个出“经验”的好地方。

  如果说,享誉全国近一个甲子的“枫桥经验”,是我国化解农村基层矛盾纠纷的看家法宝,那么,10年前起源于越城区的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则可以说是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的创新之举。

  早在2010年,国家领导人就作出重要批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需要社区党组织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建共享”,浙江绍兴越城区实施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是一个有益探索。

  10年来,越城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探索完善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为提升我国基层现代治理能力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经验。去年,越城区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10年来的实践还证明,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通过社区党组织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从分散到联合的共建,成为了强化基层治理的一把“金钥匙”;通过从普签协议到项目化管理的共治,成为了促进党群和谐的一座“连心桥”;通过从组织签约到人人签约的共享,成为了锤炼党性修养的一个“大熔炉”。

  如今,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正在为越城区打造绍兴首位度中心城区贡献更加强大的力量,也将为推进我省乃至全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多的有益借鉴。

它,实现了社区与驻社区单位从分散到联合的共建——

强化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

  城市基层党组织、党员数量众多,力量也最集中、最强大。

  然而,条件如此优越的城市社区党建,却一直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势单力薄、资源匮乏,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何摆脱这种不应有的困境?如何补上基层治理的这块短板?2008年,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在越城区应运而生,迅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契约化”共建,也就是社区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签订契约,推动多元化协同参与基层治理,从而实现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石。

  这种做法,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事实上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与此相配套的是,越城区探索创新出以“谈约、签约、亮约、履约、评约”为主要内容的“五约”流程,实行全流程、全透明的管理与督查,确保了共建的精准对接、高效推进,迅速营造了合力共建的良好氛围。

  疫情期间,4家物业公司和乐苑社区签订契约书,轮流为社区提供免费的物业服务,加强防疫管控;越城区便民服务中心、财智博览物业有限公司、杭州通识有限公司等单位与云东社区达成共建,推进“潮汐式”停车模式,提高了闲置资源利用率,缓解小区居民停车难题。

  ……

  一个个原本近在咫尺却鲜有往来的单位与社区,成为了互动频繁的好伙伴。

  一个个理应邻里相亲却相知很少的单位与社区,成为了和谐友善的一家人。

  越城区委书记金晓明表示,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契约化”共建,正是在党建引领下,全面统筹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使城市基层治理原先的短板,变成了现在可依赖的优势。

它,实现了从普签协议到项目化管理的共治——

促进党群和谐的“连心桥”

  这是一个奇特的场景。

  几十家职能各不相同、业务没有交集的单位,却干起了同样的“分外事”。

  他们经常济济一堂,一起商量着如何合力搞好社区建设,甚至抢着“竞标”,争着出钱出力。

  “契约化”共建,项目化管理。随着签约双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越城区又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以项目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契约化”共建2.0版本。具体做法是,由街道、社区将群众渴求的共建内容固化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发包”给有能力、有意愿的共建单位,双方合力推进项目落地。

  缺什么,就补什么。项目化管理,使共建单位与社区的互动有了常态化、长效化的好载体,成为了一座座促进党群和谐的“连心桥”。

  10年来,一批又一批优质共建项目,在越城区落地开花。如“越酿工坊”与书圣故里社区共建“和美五邻”项目,通过成立“裕和堂”商户调解室、组建商户文明劝导队等措施,成为社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平台。美东社区和稽山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私人医生”进千家项目,社区居民从此有了私人定制的“健康管家”。

  截至目前,越城区101个城市社区已与1148家单位签约共建,确定重点共建项目159个。项目化管理,也为共建单位之间的互动创造了机会、密切了关系。

  不仅如此,越城区还积极推动“契约化”共建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努力实现全域提升、城乡和谐。

  去年,越城区委组织部与绍兴恒信农商银行签订了《深化“五星3A”乡村振兴党建联盟协议》,银行人员被任命为金融特派员、金融联络员,银行党组织与村(居)、企业、商会党组织建立党建联盟,构建起了金融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党建共建新模式。目前,绍兴恒信农商银行已对越城区16个镇(街)综合授信147亿元,有力推动了乡村建设,助力增收致富。

  高校与村子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乡贤为家乡慷慨解囊……“契约化”共建,在越城区农村也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绍兴市“五星3A”创建工作中,越城区已有109个村实现五星达标,11个村实现了3A示范,提前一年完成了创建目标。

它,实现了从组织签约到人人签约的共享——

锤炼党性修养的“大熔炉”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一纸契约,原本意味着一种束缚,但“契约化”共建的这一纸契约,却使共建单位和党员有了前所未有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感受更多的是获得。

  2018年,越城区在“契约化”共建中依托在职党员“两地报到”,开展“人人契约”行动,要求辖区机关党员前往单位和居住地报到,在社区提供的“菜单式”共建契约项目中选择两项以上提供服务。

  很快,全区5万余名党员就完成报到,100%签订了个人共建契约。

  人人契约,正是治理城市“陌生病”的一剂良药。每个党员干部根据自身能力与特长,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认领群众“微心愿”,既锤炼了党员自身的党性修养,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又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平日里,人人契约的作用看得见、摸得着。

  在党建引领下,越城区所有社区组建起枢纽型社会组织交流互助平台“五邻社”组织,积极开展各类服务,帮助解决居民困难, “老吴热线”“360和事佬”等志愿服务子品牌深入人心。

  危急关头,人人契约的力量用得上、靠得住。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越城区向广大党员发出招募令,组建“抗疫有我”党员增援队。全区还先后组织发动2.3万名党员“亮身份、履契约、抗疫情”,在一线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党员自身的党性修养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得到有效提升。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契约化”共建,从组织签约到人人签约的发展与延伸,及其在实践中展示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影响力,印证的正是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治理理念。

  很多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越城区10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契约化”共建在参与治理和服务群众的各方面、全过程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然成为城市基层治理最重要的服务平台和工作载体,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目标搭建了有效平台,为高水平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奠定了扎实基础。

  “契约化”共建这块金字招牌,完全可以也理应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如今,越城区上下正在继续探索创新,把深化新时代“契约化”共建工作作为越城区基层党建首要品牌,作为越城区做优做强基层治理工作的首要抓手,着眼群众所需、治理所要,全方位提升服务和治理能力,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基层治理提供更多越城元素、创造更多越城经验。


浙江日报 基层现代治理的越城实践 00020 一纸约定 十年相“悦” 2020-07-01 21037909 2 2020年07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