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基层现代治理的越城实践共治篇

项目大联动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古语有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当今社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精细化的社会治理与服务,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社区工作要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而这,也正是创新发展“契约化”共建的方向所指、目标所在。

  这些年,越城区的一个主要做法,就是创新探索项目化管理,并将此作为打造“契约化”共建2.0版本的重要抓手。

  全区从2015年开始推行“契约化”共建的项目化管理模式,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结合各项中心工作,因地制宜确定共建项目,确保既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又助推中心工作有效落实。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区101个城市社区已累计推出1100余个共建契约项目。

  “项目化管理模式,可以使‘契约化’共建的方向把得牢、力量用得准、成效看得见,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社会各方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越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袁建这样表示。

  项目化引领——

  让“契约化”方向把得牢

  这是越城区府山街道举办的一场特殊“拍卖会”。

  会上,现场“拍卖”的不是实物,而是街道与社区的10多个“契约化”共建项目,内容涉及居家养老、平安创建、古城更新等重点工作,街道、社区与共建单位充分对接双方供需能级,创新探索项目化共建模式。社区工作人员上台“亮”项目,51家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举牌“竞标”,“中标者”现场签约。

  这样的一幕,让参与“竞标”的绍兴市城市广场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十分感慨:“‘契约化’共建做得越来越好,从机制到形式、内容都在不断创新,项目化管理更是成了直接的抓手。”

  越城区从2008年开始探索城市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最初,“契约化”共建是一张“你出题我答题”的初级试卷。后来,通过不断摸索,逐渐统一了“谈约、签约、亮约、履约、评约”五步工作标准,用契约方式规范各自权利义务,还把驻区单位纳入区域化党建网格,合力破解社区管理各种难题。

  2015年起,越城区又开始致力于打造“契约化”共建2.0版本,在所有社区全面铺开“‘契约化’共建、项目化管理”工作,通过加强项目筛选和督查考核,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双方职责任务和进度安排,最后形成项目菜单。共建单位再以集中推介、拍卖、众筹等创新形式签约亮约履约,推进共建项目落地开花。

  “‘契约化’共建项目化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完全确保‘契约化’共建的项目,是社区真正需要的、居民真正希望的项目,杜绝了喊空口号、搞花架子。”越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方茂表示,“项目化紧紧抓住了双方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契合点,有利于促进资金、场地、人才、信息、服务等资源的有机整合,切实发挥最大效应,带动治理与服务的精准‘双提升’,使共建具有了更紧密的纽带和更坚实的基础,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从以前的‘陌生人’变成如今的‘老熟人’。”

  公开亮约,是强有力的监督;项目管理,是实实在在的抓手;评选先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正如“拍卖会”所表现的那样,“‘契约化’共建,项目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着驻区单位党组织提高共建积极性。每年底,一些驻区单位都会与社区党组织一起提前商定下一年度的共建内容,主动“往兜里揽活”。

  “项目化让‘契约化’共建更加直接、高效,成效也是立竿见影,让更多共建单位在主观上有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越城区府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童云英表示,共建项目还往往辐射多个共建单位和党组织,并最大范围发动党员群众,实现项目社会化“众筹众建”,搭起党组织与群众的“连心桥”。

  项目化运作——

  让“契约化”力量用得准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小细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社区不同阶层、群体的需求日益多样,对社区党组织的期望越来越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加强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

  如何瞄准需求、做好服务,让社区管理变得更具生机与活力,成为基层现代社会治理这张大考卷里的一道必答题。

  “‘契约化’共建,就是越城区的解决之道。我们通过‘契约化’共建,引导各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在资源的使用上做到相互整合、相互开放,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各社区为驻区单位提供优质便捷服务,驻区单位同时也最大程度开放本单位阵地资源,为社区居民开展活动提供方便。通过项目化管理的方式,让两者对接实现无缝、精准。”越城区“契约化”共建工作专班组长杨枝华指出。

  越城区府山街道辖区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每年暑假,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前来与父母团聚,但父母往往忙于上班,无暇顾及子女的暑期生活。府山街道日晖桥社区发现这一群体的需求,和学而思绍兴分校“契约化”共建“关爱小候鸟”项目,社区有需求,学校有资源,两者一合拍,提供免费培训的“筑巢”行动就开展起来了。

  民生实事项目直接关系着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契约化”共建下,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列出部分民生实事项目,以“菜单化”等形式,向共建单位打包推出共建项目,共建单位根据自身资源、平台等优势,合力推进。

  “社区党组织正视自身资源的‘短板’,针对群众日益关注、呼声日益强烈的热点问题确定民生项目,充分发挥共建单位职能优势,来合力、精准解决社区实际问题。”北海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国良说。

  如今的北海街道,已经构建形成了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由居民委员会、社区协商委员会、民情事务工作组、党员志愿服务点“四轮驱动”的组织体系,每年初由居民选出“一社区一项目”进行立项申报,并从中挑选出特色项目进行示范扶持。

  出入口安装智能道闸和智慧监控系统,强化社会安保;小区绿改停,缓解居民停车难……今年以来,北海街道越西社区的这一项项居民特别关心的实事项目,就是在共建单位的支持下,得以优先落地,并迅速发挥作用,受到居民好评。

  “项目化管理,让‘契约化’共建增值又增效。”在今年1月召开的绍兴市越城区深化新时代“契约化”共建工作现场会上,越城区府山街道“越酿工坊”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与书圣故里社区共建“和美五邻”项目以来,通过成立“裕和堂”商户调解室,组建商户文明劝导队,开展“门前三包”等劝导活动,协助社区开展治理和服务,使商户与居民的关系越来越和谐,目前调解室已累计化解商民矛盾纠纷32起。

  项目化落地——

  让“契约化”成效看得见

  “以后晚上要是感到身体不舒服,可以在微信上直接联系你的‘私人医生’,进行在线‘看病’。”越城区稽山街道美东社区党委书记张眉向社区居民介绍。

  为深化做好基层医疗进社区活动,解决老年居民和困难群体看病难问题,5月中旬,稽山街道美东社区和稽山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 “私人医生”进千家党建共建项目签约活动,社区居民从此有了签约“私人医生”。

  现场,稽山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向美东社区居民发放健康卡,并与十余名居民现场签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私人医生”进千家项目,既是美东社区与稽山卫生服务中心党建共建的特色项目,又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

  项目化立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项目化推进,坚持服务百姓讲求实效;项目化结果,坚持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增进群众福祉。“我们要让‘契约化共建,项目化管理’成为基层治理和服务百姓的有利途径,让共建单位有更多的舞台空间,让社区共建更具有个性特色,让更多群众享受共建成果。”越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应尧刚说。

  走进越城区塔山街道罗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这里休息室、餐厅、医疗保健室、心理疏导室、康复训练室、阅览室等一应俱全,社区老人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几年前,居民对居家养老的呼声强烈,相关部门将此列为重点共建项目,由共建单位出资建造了这栋面积约632平方米的3层楼房,作为社区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场所,使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到了专业化养老服务。

  作为“契约化”共建工作发源地的府山街道越都社区,其“共建古韵‘喜乐街’,惠利于民众民乐”项目,与辖区近十家商户和住户联手开展文化传播、美食品尝、志愿服务、爱心传递等丰富的活动,提升历史街区文化品位,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灵芝街道外滩社区作为新社区,把“安全”作为共建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共建单位安邦护卫主导的共建项目安保培训、假期青少年科普消防知识活动、协助夜间治安巡防等,成为打造安全、放心小区的有力推手。

  迪荡街道与共建单位世茂天成、浙江仁本、浙江开元、世茂投资等多家物业公司签订《“物业共建 联防联控”防疫管理契约书》,携手推出“物业共建,联防联控”项目,乐苑新村作为首个试点小区,享受物业力量融入老社区治理的福利……

  未来,越城区将打造“契约化”共建的大数据平台,打破街道和社区界限,推动共建项目在全区流通,让共建的范围更广泛、效果更精准。

  群众的期盼就是基层党组织的“风向标”,民生的服务就是基层党建的“凝心剂”。“‘契约化’共建,项目化管理”,形成了基层社区治理双向互动、多元服务的新格局,越城区的基层社区、驻区单位与居民群众,关系正变得越来越融洽。


浙江日报 基层现代治理的越城实践共治篇 00014 项目大联动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2020-07-01 浙江日报2020-07-0100009 2 2020年07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