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文章导航

玉环:无边风景处处新

  在这里,无需远途,就能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好;在这里,悠悠古韵静默流淌,一回首已过千年;在这里,不断淬炼的精细绣花功,正激发着城镇的生机与活力……

  这里是玉环。

  去年9月,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在之江大地吹响号角,谨记“把初心使命书写在城乡大地上”的玉环,将其作为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牵动性举措,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基础上,牢牢抓住增强城镇功能这个“牛鼻子”,长短结合、内外兼修提升城镇设施、服务、产业和品质,全力打造颜值与实力兼具、气质与内涵相衬的“五美”城镇。

  建设美丽城镇,是玉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是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目标。

  玉环坚持高品位谋划强引领,通过全面梳理城镇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最大化呈现玉环山海兼具、绿岛蓝湾的特色优势,推动形成坎门“海上布达拉宫”、楚门“千年古镇、梦里水乡”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

  玉环坚持内外兼修提品质,紧扣“五美”要求,以实施美丽城镇“十个一”标志性工程为示范引领,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212个、总投资179.54亿元,全力推动城镇外在形象美丽蝶变和内在气质蜕变升华。

  玉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善治理念,以治理现代化打造品质生活、共享惠民的小镇生活圈,精细创造城乡等值美好生活,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亦是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的首战之年。乘长风而奋起,应大势而作为。当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在这里落地生根,今日玉环,这座活力四射的海湾新城,正张满风帆,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楚门镇:

千年古镇 梦里水乡

  一泓清水两岸绿,漫步在湖滨公园,放眼望去,河面的小船与沿线的景观绿地相映成趣,阳光照耀下,直塘河水面愈发澄澈;移步环湖路沿岸中段,石雕窗花、灶台、石磨、木门、石捣臼,“楚门八景”图像一轴历史长卷,重现了楚门老街的脉络,突显出楚门的人文底蕴和民俗传承……

  自去年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楚门镇以“都市节点型”为发展定位,按照“千年古镇、梦里水乡”特色发展思路,高质量建设一个核心区,打造乡村振兴、智慧宜居、产业智创三大特色圈,擦亮社会治理、文化传承、产业创新三张金名片。

  以产立镇、以产兴镇,这是楚门一直以来坚持的发展理念。在推进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楚门一方面依托时尚家居省级特色小镇建设,以智能化、高科技新兴产业培育为抓手,全面推动产业创新,建立完善台州首家乡镇级人才综合服务机构——楚洲人才梦工场,建成投用小镇客厅、家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另一方面紧抓22个老旧工业点改造和3个小微企业园建设,今年力争完成11个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和3个小微企业园建设,铁拳整治“低散乱污”,在建设美丽城镇的同时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的一次大考。楚门深知,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筑牢社会治理屏障,才能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群活动、便民服务、读书看报、儿童游艺……在背靠直塘河的楚门镇邻里中心,这里不仅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更是充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文化活动需求的必备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全省率先引入了天宜社会工作服务社,为整个邻里中心搭建服务载体,通过7年的运作,探索出了一条在党组织引领下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服务。”楚门镇党委书记金加树表示,目前邻里中心常驻专职社工有6名,服务项目涵盖居民服务、社团培育、社区建设、专业培训等多个领域,现已是湖滨核心区的一张名片,成为讲好“楚门故事”的重要一环。

  历史文化是城镇的灵魂,是生生不息的根脉。楚门不仅重视完善设施、功能,更注重内在品质和内涵的提升,通过不断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有乡愁的小镇、有记忆的街区。与此同时,为了不断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楚门镇结合实际,进一步扩大核心区范围,全面提升区域功能,打造15/30分钟生活圈……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

  下一步,楚门将不忘改革初心、牢记使命在肩,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群众和企业所需所盼,写好美丽城镇建设新篇章,为全省乃至全国小城镇建设提供楚门经验,让美丽城镇演绎美丽蝶变,创造美好生活!

清港镇:文旦小镇 卫浴基地

  晨曦初露,千年同善塘河静默流淌,水面倒映出岸边苍翠的林木,居民在绿树碧水间或漫步闲走,或挥汗锻炼,好不悠闲;行驶在宽阔的迎宾路上,两侧楼房立面整洁淡雅,一枚枚欧式风情的深浅浮雕等古典家具元素镶嵌其中,气质优雅,让人眼前一亮……城镇的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镇建设管理遵循何种理念,关乎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搭乘着美丽城镇建设的东风,清港镇借势再发力,全力打造特色工业型美丽城镇。延续同善文脉,传承新工匠精神,构建以工业为龙头,以文旦特色产业、省级田园综合体和生态旅游相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坚持共享理念,跨界整合资源,致力以“四破除,四共享”做法,全面建成清港经济强镇、活力美镇、幸福小镇。

  清港是工业重镇,为了培育清港发展新动能,实现工业老镇新崛起,清港镇将16个老旧工业点改造作为破解低效用地治本之策,高标准建设现代小微园,把牢入园门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16个老旧工业点原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完成改造后将增至85万平方米,极大盘活有限土地,为老镇重焕新机注入动力。

  “去年9月,清港南部60亩商住地块出让,不仅填补了清港没有大型高档居住小区的空白,极大提升了人居环境,也为城镇拓展增添了区域竞争力。”清港镇镇长阮挺峰介绍说。

  从“环境美”迈向“产业美”,美丽城镇建设不仅是披上一件美丽的新衣,更要让“美丽环境”加速向“美丽经济”转化,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在垟根村,我们通过搬迁改造,把这里的七八个家具厂打造成为‘文旦花开’文创产业园,腾笼换鸟不但改善了当地的村居环境,更为这个以农业种植为主的乡村添上了一丝文化气息。”阮挺峰说。

  立足于本土区位优势,“文旦花开”创意产业园也做足了“美丽乡村”里的“美丽经济”文章。产业园目前已吸引包括影视、广告、文创、茶室、艺术体育类培训等13家文创公司入驻。

  站在2020年的时点上,面对人民的新期待,清港镇将继续以“工业型特色小镇”为发展定位,按照“同善共融”的特色发展战略,依据“水系为轴,工业为窗,农旅结合”的特色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全域美丽、乐享生活、产业合理、文化厚植的活力北大门、魅力新清港。

鸡山乡:休闲漫岛 渔韵鸡山

  盛夏时分,太阳如火,白云之下,海浪翻起朵朵浪花。栈台码头处,人头攒动,不远的那一端,郁郁葱葱、仿若世外桃源般静谧美好的风情海岛,就是鸡山乡。

  轮渡20分钟,即可踏上鸡山岛码头。目之所及,左手边一条画满3D地面油画的笔直步道通向海边,步道的尽头,金灿灿的地标雕塑展翅雄鸡迎风而立;沿着码头向右走去,阵阵喧闹的“海鲜一条街”映入眼帘,彩色调的房体色彩搭配协调亮眼,20多家粉饰一新的店面前,游客络绎不绝……

  “几乎是一夜之间,大小餐饮店开满海鲜一条街。”鸡山乡村镇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张波介绍说,得益于近几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开展,鸡山乡实现了从传统渔业乡到旅游风情小镇的华丽蜕变,去年9月,搭乘着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的快车,鸡山乡在多个维度加速迭代、升级。

  近年来,鸡山乡以建设东海生态休闲旅游岛为总目标,围绕“休闲漫岛·渔韵鸡山”建设思路,不断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海岛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渔业为基础、旅游为导向、三产相应发展的产业格局。眼下,鸡山乡正一如既往地秉持“休闲漫岛·渔韵鸡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一项项工程建设正酣。

  在鸡山乡火车村朴树公园的施工现场,数名工人挥汗如雨抢抓工期对场地进行平整。“这里原来有很多坟墓和杂草,比较荒凉,朴树公园建成后不仅可以成为游客打卡的景点之一,也将是鸡山老百姓运动休闲的好去处。”张波说。

  美丽城镇,不仅要有宜居的生态环境,还要有创业创新的氛围;既要有现代乡村的面貌,更要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

  鸡山乡是渔业之乡,近靠披山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岛上2000余户居民皆从事渔业相关产业。曾经,中鹿岛海域是鸡山乡渔民张网作业的地方;如今,中鹿岛变成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园,屹立在波澜壮阔的海面之上,向老渔民们诉说着新生代渔业的朝气。

  今年4月,鸡山乡与中鹿岛海洋牧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作为鸡山乡乃至玉环市最大的渔业项目,中鹿岛通过建设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园区,在本地渔民的转产转业、休闲旅游建设、美丽海岛建设、慈善基金建设等多个领域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未来,鸡山乡将进一步贯彻“一张图规划、一把手主抓、一盘棋推进、一股劲共建”,深入挖掘鱼鲞、“打八将”等本土特色产业,建成建好乡村小客厅、民宿等美丽城镇系列项目,朝着“打造一座城镇功能完善、人文底蕴厚实、经济势头强劲、旅游发展向好的海岛样板小镇”的目标不断迈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玉环:无边风景处处新 2020-06-29 浙江日报2020-06-2900008;浙江日报2020-06-2900012;浙江日报2020-06-2900011;浙江日报2020-06-2900017 2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