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专版

台州:精雕细琢 勾勒山海水城新图景

  这是一座山明水秀、生态宜居的山海水城,这是一座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文化名城,这是一座勇于创新、品质过硬的制造之都。

  这里是台州。

  过去3年,台州通过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市111个小城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禀赋不断彰显出迷人的风采;小镇故事底蕴十足越讲越有味;小镇经济发展生机勃勃更富活力。

  去年底,全省美丽城镇建设拉开序幕,台州市按照“全面启动,分步推进,样板引路,高质量美丽”的原则,以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为目标,全面启动美丽城镇建设工作。

  一张蓝图绘到底——台州在规划之初,就树立了“着眼长远谋划美丽城镇,跳出专项统筹美丽城镇”的理念,制定了美丽城镇建设“520计划”,将美丽城镇建设作为今后全市城镇工作的总抓手、总载体,高站位统筹推进美丽城镇建设。9个县(市、区)《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暨一镇一方案》和2020年省级样板创建乡镇行动方案全部完成,2021年、2022年省级样板创建乡镇行动方案已全部委托编制并形成初稿。

  项目引领聚合力——台州聚焦设施提升、服务提升、产业提升、品质提升、治理提升等五大行动,着力构建城、镇、村三级联动发展、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政府社会群众三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美丽城镇。今年预计完成2160个项目,总投资528.52亿元,截至5月底已开工1624个,开工率75.19%。

  为民惠民践初心——无论是塑造净美宜居、镇景融合城镇风貌,传承台州千年历史文化脉络,讲好小镇故事,还是将城镇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以及推进城镇管理长效化,构建基层治理长效机制……台州深知,为人民创造美丽的生活,是美丽城镇建设的根本目的。

  东风催征程,海天绘画卷。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既是决战年,又是攻坚年,也是为现代化长远打基础的一年。台州誓将遵循“三立三进三突围”新时代发展路径,以建设“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朝着高质量全面建设美丽城镇的目标奋力前行。

自然禀赋 构建山海水城新典范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诗仙李白笔下的天台山气势雄伟,自然风光无限壮丽;诗圣杜甫则用“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来称道台州的海岛风光……1000多年前,唐朝400多位诗人慕名到过天台山,他们以歌咏志、借景抒情,写下巍巍诗篇。

  台州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向海而生,境内山脉连绵。在美丽城镇建设中,台州结合山、海、水和谐生态以及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三湾相连优势,展现山水江南、海湾渔港独特魅力,塑造净美宜居、镇景融合的城镇风貌。

  “我们出台了《关于高水平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五美的目标要求,实施5大行动,落实20项重点举措,将105个小城镇纳入美丽城镇建设范围,更重要的是在编制县域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过程中,因地制宜,做到‘一镇一方案’‘一镇一特色’‘一政一策’”。台州市美丽城镇办主要负责人说。

  在仙居县白塔镇,当地以创建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样板为目标,定位“山水为基、绿道为脉,打造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以神仙居5A景区、神仙氧吧小镇汇集产业、文化活力,以“白塔1拾1”“YES,街”等项目,培育新业态,打造镇区商贸文旅休闲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玉环市鸡山乡,当地立足海岛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以“休闲漫岛·渔韵鸡山”为目标,突出海岛文化特色、打造海岛文化品牌、建设海岛文化名村,以发展旅游业等二三产业为导向,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成为美丽城镇海岛样板。

  三门县蛇蟠乡通过深入挖掘海岛、渔村、石屋等文化特色,培育发展三门小海鲜养殖、海鲜一条街等产业,着眼全域旅游,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场所等,推动“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

  “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也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应有之义。”台州市美丽城镇办主要负责人说。

  一域可瞻全局,一事可察理念。

  因此我们看到——台州全力以赴强推进,一座座功能完善的商贸设施、文体场所、教育医疗等城镇基础设施在眼前拔地而起;驰而不息绘通途,一条条愈加美丽的公路、绿道犹如绿色生态线将公园、景区等串联成线;精雕细琢出精品,一个个高品质的镇村生活体系愈发亲民、友好、舒适,实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有机统一、相得益彰……

  “我很骄傲,能为家乡变美出一份力”“现在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也越来越有自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小城镇更加宜居,生活更有质感……台州,一直在努力。

文化传承 塑造美丽城镇辨识度

  台州被誉为“和合圣地”,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造就了其独具个性的城市气质。这里有万年下汤文化的孕育、千年和合文化的浸润;有从三国东吴船队首航台湾走来的海洋文化、明朝戚继光抵御倭寇走来的古城文化;有从解放一江山岛、亭旁起义走来的红色文化,从民营经济先发走来的创新文化……

  “历史文化是城镇的灵魂,是生生不息的根脉。我们在美丽城镇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有乡愁的小镇、有记忆的街区。”台州市美丽城镇办主要负责人介绍说。

  天台县石梁镇将利用佛宗道源、“抱守天台山之巅,凌于云端之上”优势,建设云端·唐诗小镇,植入“唐诗”主题元素,强化规划引领,挖掘文化内涵,推动“静态”的唐诗生动起来;龙溪乡以叶氏古村为特色,融合宗族文化、和合文化、祈雨文化等内涵,借助寒山小镇、寒山田园综合体、和合研学基地等重大产业平台,将其打造成为隐逸小镇·养生胜地。

  在临海,永丰镇以文殊文化为切入点,以梵音古寺为核心,计划建设文殊小镇建设项目,旨在打造一个融合传统教育、文化旅游、现代康养、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胜地;东塍镇通过修缮周至柔、屈映光名人故居等举措,深度挖掘古街民国文化、慈孝文化、彩灯文化等特色元素,丰富城镇内涵,提升城镇颜值。

  昔日东海孤岛,今日旅游胜地。在椒江区大陈岛,当地立足于大陈岛本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海岛资源禀赋,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通过讲好红色故事,结合海岛旅游促经济理念,深刻挖掘本地红色旅游文化特色,打造红色旅游第一岛,让垦荒精神代代相传。

  文化是城镇的灵魂,是生生不息的根脉,是吐故纳新、转型攻坚过程中的精神原动力。在美丽城镇建设中,台州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提升文化价值,塑造城镇辨识度。正是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让每一座小城镇有了独特的灵魂,有了发展的底气,有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创造力。

产业转型

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台州,坐山向海、临港拥湾,人文荟萃、 山水神秀。

  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是民营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如今,这里是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主力渠道。

  新时代美丽城镇,既要有魅力,更要有活力;既要宜居,更要宜业。

  “当前,美丽城镇建设的着力点已经变成了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要让小城镇有内动力、凝聚力、发展力,内外兼修、内外皆美。”台州市美丽城镇办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把美丽城镇与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将城镇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深入推进老旧工业区块改造,加快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小微企业园,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

  随着黄岩全面跨入“永宁江时代”,作为产业坐标所在地,有着模创之窗、制造摇篮美誉的新前街道美丽城镇建设,正依托智能模具小镇建设的东风,落实美丽城镇建设行动,通过完善原有商贸设施布局,构建复合完善、优质便捷的商业服务业体系等举措,翻开产城融合发展新篇章。

  作为路桥区的工业强镇,横街镇以“智造横街、美丽横街”为抓手,形成了以机电机械、灯饰灯具、印刷包装、智能卫浴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在美丽城镇建设中,横街镇充分利用工业智造优势,融合文旅元素,打造“工业+旅游”经济带,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兴业态。

  温岭市泽国镇通过深化工贸联动,将电子商务发展作为拉动消费需求、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引擎,将电商创业就业作为推动全民创业、充分就业的新抓手,加强5G产业创新应用,在美丽城镇创建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模式、新发展。

  精雕细琢之下,一个个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美丽城镇轮廓日益清晰,美好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今年是浙江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的首战之年。时间犹如催征鼓,下一步,台州仍将继续秉持着为人民负责、为历史负责的态度,用打造传世精品的历史耐心和精雕细琢的工匠精抻,誓把美丽城镇这幅画卷书写好,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贡献更多“台州元素”。

  (本版图片由台州市美丽城镇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9 台州:精雕细琢 勾勒山海水城新图景 2020-06-29 浙江日报2020-06-2900008;浙江日报2020-06-2900013;浙江日报2020-06-2900015;浙江日报2020-06-2900012;浙江日报2020-06-2900022 2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