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杭州:彰显江南韵味 担当美丽窗口

  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连接在一起,美丽杭州的底色才更足,“重要窗口”展示才会更靓丽。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复工复产双重任务,杭州坚持“双线作战”,将“杭州健康码”全面应用到美丽城镇智慧化管控中,为全省在此基础上开发“美丽城镇复工宝”提供了试验田,全市美丽城镇150个在建项目于3月上旬即实现全面复工。截至目前,全市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已开工1595个,开工率83%,完成投资约255亿元,投资完成率46%,为落实“六稳六保”要求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不只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升级版,更是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版。杭州将美丽城镇建设作为“两手硬、两战赢”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在规划设计上,杭州牢牢树立“规划先行、久久为功”“样板引领、串珠成链”“政府小投入、社会大发展、百姓得实惠、生态更文明”的理念,高质量编制“一县(镇)一方案”“一镇一策”,全市6个县域方案、9个镇域方案入选全省优秀行列,29个样板培育乡镇的“一镇一策”均已出台;在建设推进上,着力构建以“大比武”为引领,多措并举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全市118个乡镇全面启动,29个样板培育乡镇重点推进。目标到今年底20个以上乡镇创建成市级美丽城镇,其中10个以上创建成省级样板。

  美,是看得见的生活,也是看不见的竞争力。在美丽城镇创建过程中,杭州勇立潮头,改革创新,千方百计破解难点和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一库三师”制度,创新构建了“1+1+X”(首席设计师+驻镇规划师+发展师)技术服务机制;率先在全域推广生态管家机制,采用“运营企业+劳务合作社”模式,为城镇生态基础设施长效运维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临安区开启美丽城镇集群创建试点,努力探索以“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治理一平台、运维一体系”为标志的美丽城镇创建新路径。

  坐拥清丽山水和极具诗画韵味的杭州,将努力打通美丽城镇和美丽经济间的转换通道,当好“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将美丽城镇打造成“美丽杭州”的金名片。

余杭区:做足“美丽+”,扮靓全域大花园

  余杭区积极贯彻落实省、市高水平、高质量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的工作部署,突出一镇一特色、一镇一规划,深挖潜力和内涵,做足“美丽+”文章,全面绘就高质量“美丽城镇”建设“五美”图景。

  “美丽+项目”跑出余杭速度

  今年以来,余杭以项目落地为支点,全面梳理“美丽城镇”建设项目近350个,围绕首批瓶窑、仓前、良渚、塘栖、运河、径山6个镇街创建,落实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加快重点项目推进。截至6月底,2020年参与“美丽城镇”首批样板创建的6个镇街已开工项目144个,开工率达96.64%;完成投资额57.6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进度62.87%。

  “美丽+产业”激活小镇经济

  在“美丽城镇”创建中,余杭区以产业提效为核心,引导镇街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推动镇域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落地仓前,打造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研发、孵化、产业化高地;瓶窑镇在引进中法航空大学,打造航空航天科技小镇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专门在瓶窑老街开设了文创街区,让当地传统非遗焕发新生;西部的径山镇、黄湖镇通过自身挖潜,探索旅游观光、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路线,用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提升小镇发展后劲。

  “美丽+文化”延续文脉乡愁

  余杭区以文化生态为主线,把准镇街历史文化脉络,打造“高颜值、有品位、忆乡愁”的美丽小镇。如坐拥良渚文化、运河文化两大世界级文化的良渚街道,依托良渚博物院、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等资源,加速布点一批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体育公园、图书馆、博物院等文化地标。同时,大力推行“1+16+X”的首席设计师、驻镇规划师、“美丽城镇”发展师“三师融合”制度,为“美丽城镇”塑魂。

萧山区:精致与智慧,定义城镇新生活

  田园城市、美丽乡村,离不开精致小镇的承上启下。通过美丽城镇创建,萧山区力争到2022年,17个培育的小城镇有6~8个创建成省级样板,初步构建以小城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生活便利的生活圈。

  河上镇以数字加“五和”,夯实治理美硬核

  扎实的基层基础是实现基础治理美的硬核所在。河上镇众联村创造性地推出《“五和众联”村民通则》,包括加分35条、扣分25条,涵盖村民素质提升、志愿公益服务、慈善救助等社会生活内容,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旗飘飘睦四邻”、深耕“网格红管”等形式,使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到组织网格。通过制定党员管理制度、村民代表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让村民充分参与到协商事务的讨论、决策、实施的各个环节。

  导入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打造“四治融合”治理体系。推出智慧门牌“二维码”,将村民信息如党员家庭、积分情况、获得荣誉等放入智慧门牌。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推动群众诉求就地办、精准办、有效办,让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在党建引领下,结合数字化手段,以《村民通则》和积分评议等为主要内容,河上镇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达到“和善村民、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煦村庄、和谐社会”的目标。

  临浦镇推进七个特色亮点项目,重现“小上海”风貌

  临浦,因江得名,倚水而兴。在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临浦镇通过构建功能集成、人口集聚的“生活圈”,山水相依、人文相亲的“生态圈”,产城融合、城乡互融的“生产圈”,重现“小上海”风貌。

  积极推进七个特色亮点项目。打造一个集城镇介绍、规划展示、参观接待等功能为一体的小镇会客厅;对照A级景区创建标准,推动峙山景区3A级创建;加快建成区星级酒店、精品民宿、星级旅馆;打造一张公共绿色出行服务网;把办公软件“钉钉”用到基层治理,“平安钉”实现34个村社全覆盖;建设智慧治理体系;利用原临浦君临医院的5万平方米大楼,打造杭州南部医疗健康产业园。

临安区:五高五美,美丽城镇焕新颜

  临安致力于城市国际化、产业现代化、全域景区化“三化”建设,通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颜值修复、高水平发展、高效能管理,一幅花园、宜居、创富、乐游、智慧的美丽城镇新画卷正徐徐打开。

  高起点规划,以景融居环境美

  临安邀请省规划研究院专家编制区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获评省级优秀。4个样板创建镇根据自身特色,实施“一镇一方案”。於潜镇结合现代产业强镇,打造千年耕织新城;昌化镇深挖古镇历史内涵,打造杭徽门户重镇、生态品质新城;湍口镇聚力两美一景区建设,打造温泉湍口升级版;河桥镇依托山水特色,打造“国漫数字化景区小镇”。还以昌化镇为龙头引领,创新探索昌化片美丽城镇组团协同一体化发展之路,打造美丽城镇圈(美镇圈)的新模式。

  高质量建设,以品筑城生活美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临安以打造5分钟社区生活圈、15分钟建成区生活圈和30分钟辖区生活圈,构建一个高品质的镇村生活体系。

  高颜值修复,以古焕今人文美

  临安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因地制宜,凸显城镇风貌。昌化镇对秀峰山公园等区块采用“保留+移植+创造”的手法,保存传统风貌;河桥围绕河埠、蚕桑等文化主题,修复古村古宅,留住乡愁记忆;於潜镇梳理历史文脉,挖掘骆宾王隐居地、天目窑等历史遗存,讲好小镇故事;湍口镇注重文创赋能,以温泉小镇IP促进文化旅游品牌升级蝶变。

  高水平发展,以业兴城产业美

  临安立足资源优势,做好产业兴旺,产城融合的文章。昌化镇做大做强白牛电商小镇,打造山核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带动周边村落农旅资源一体式发展;於潜镇注重农旅结合,建设融农耕文化、特色农业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耕织小镇景区村;河桥镇引进杭商旅集团,植入腾讯元素,建设“国漫数字化景区小镇”。

  高效能管理,以合聚力治理美

  临安建设城市智慧大脑,运用科技化手段,有效整合基层资源,打造城镇治理新体系。湍口镇以“五化”举措推动长效管理,成为杭州市示范样板;於潜镇成立“阿煜”调解工作室,打响了於潜“老娘舅”品牌。

建德市:从这里出发,看美丽嬗变

  作为全省美丽城镇工作的“启动地”,建德按照“引领第一方阵、走在省市前列”目标要求,强势推进美丽城镇创建工作,走出美丽城镇的建德路径,跑出“建德速度”。

  搭建平台抓比拼,凝聚美丽城镇建设强大合力

  建德在全市范围内开启“美丽城镇大比拼”活动,建立月度“红黄黑榜”通报亮相制度,形成比学赶超创建氛围。构建“1+3+9”推进模式,成立1个美丽城镇作战指挥部,市人大开展常态化监督指导,形成了市人大、市委组织部、市纪委3方合力共推的创建氛围;组建由建德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等9家部门组成的联合服务团队,凝聚美丽城镇建设强大合力。

  高点定位抓统筹,打造美丽中国的重要展示窗口

  坚持高起点规划,建德在全省率先完成15个镇街的“一镇一方案”编制工作。注重因镇施策,率先出台了首批4个样板创建乡镇《美丽城镇建设专项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城镇群共享”发展模式,以富春江、新安江为主轴,以梅城三江口、下涯黄饶半岛、主城区和寿昌航空小镇为片区一体打造,实现美丽城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设施共建共享,自然要素协同联动。另一方面,以4个中心镇为龙头引领,连接起10条美丽城镇风景线,加上美丽乡村,将整个建德串联成一个大花园,形成全域美丽新格局。

  产镇融合增活力,催生美丽经济新业态

  建德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为城镇注入活力:乾潭镇围绕“山水运动休闲”定位,完成33个文旅项目布点,形成了艺术采风、运动休闲、静修研学等五大主题18条文旅休闲线路;寿昌镇打造寿昌909夜间经济品牌,仅“五一”假期,全域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1000多万元;洋溪街道以“虾哥、螺妹”为切入口,挖掘风味十绝,打造“洋溪食盒”,激活美丽城镇新业态。

  聚焦常态抓长效,数字赋能打造治理新高地

  围绕实现“善治为民治理美”目标,建德梅城镇下好城镇智慧管理“先手棋”,建立杭州城市大脑首个乡镇级综合平台,抓好“网格管理”“平台建设”“数字赋能”3个关键环节,打造智能感知、事件协同、处置闭环的美丽城镇管理服务新模式,实现全域监控防疫可视化、居民服务全程代办、消防市政等管理难点实现智慧管控,数字赋能提升管理城镇治理水平。

  (本版图片由杭州市美丽城镇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杭州:彰显江南韵味 担当美丽窗口 2020-06-29 浙江日报2020-06-2900008;浙江日报2020-06-2900010;浙江日报2020-06-2900015;浙江日报2020-06-2900009;浙江日报2020-06-2900016;浙江日报2020-06-2900021 2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