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文章导航

凝心聚力 筑梦美好生活

—我省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

  这里是一片片欣欣向荣的热土,梦想在这里渐渐生根发芽,彰显出深厚且持久的生命力;

  这里有一颗颗满腔期待的心,在绿水青山中谋发展,映照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里是一个个迭代加速的美丽城镇,蓄势待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孕育着希望与美好……

  时间见证着发展之变,1010个美丽城镇就在这一巨变中格外璀璨。

  2016年底,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奋勇攻坚,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全省1191个小城镇提前完成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我省成为全国唯一对小城镇进行全面、彻底、全域环境整治的省份,受到国家多个部委高度肯定。

  历史总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一路向前,又有迹可循。

  17年前,我省就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启动了影响深远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出台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城乡一体化的浙江探索,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17年后,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拉开帷幕,这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际行动。

  实施“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高水平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将锚定全省1010个小城镇,按照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五美”城镇的总体要求耦合联动、集成推进,用3年时间打造300个省级样板,到2035年,高质量全面建成具有时代特征、现代品质、浙江特色的美丽城镇。

  时间不会停止,奋进的脚步也不会停滞。

  今年是浙江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的首战之年。努力把初心使命书写在城乡大地上,朝着“五美”的奋斗目标,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省1010个小城镇,正以含苞待放之姿,迎向愈加美好的明天。

向改革要动力

  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除了环境整治,还包括城市功能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产业发展、服务水平、能级提升等多方面内涵。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事该怎么办?

  在玉环,当地以产业为引领,根据楚门镇、清港镇、鸡山乡的不同特色,分都市节点型、工业型、文旅型3种类型量体裁衣,精准施策,向“人、地、钱”问题打出一套组合拳,加快建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资源要素统筹配套机制,高质量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要素保障是美丽城镇创建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向改革要红利、向市场要活力、向基层要动力,实现政策重点聚焦、资源重点倾斜、要素重点保障。”省美丽城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不同城镇的不同定位,重点围绕理顺财税分成体制、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土地复垦指标返还机制、产业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等方面,制定出台为样板创建乡镇量身定制的“一镇一策”,实现特色化发展。列入今年创建计划的169个城镇已有165个明确了“一镇一策”,促进乡镇之间差异定位、共建共享,相互借力、协同发展。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瑞安市根据塘下镇、曹村镇的不同特色,制定不同的专项扶持政策。塘下镇依据汽摩配特色产业集群,推进省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及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以此提升塘下镇产业发展平台,增强产业发展动能,曹村镇则以“文都武乡,瓯越粮仓”为主题打造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临安区充分发挥昌化片区产业相辅相成、经济互融互补优势,以昌化镇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用电子商务扁担,挑起农业产业和旅游经济两个箩筐,走组团统筹一体化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出“五美”共赢美镇圈。

  为进一步强化人才、土地、资金等综合要素保障,全省各地纷纷加快出台美丽城镇建设综合保障政策。例如,杭州市出台《美丽城镇建设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美丽城镇建设专项奖补资金;诸暨市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投入美丽城镇建设资金10.15亿元;衢州市探索结合重大项目建设、土地综合整治以及存量用地利用保障建设用地供给……

  放眼之江大地,目前全省84个县(市、区)已实现首席设计师制度全覆盖,1010个乡镇已实现驻镇规划师制度全覆盖,共聘请首席设计师92人、驻镇规划师1062人。在杭州,当地建立了包括美丽城镇建设专家库、首席设计师、驻镇规划师和发展规划师在内的“一库三师”制度;桐乡市创新“五美五师”制度,有效指导了美丽城镇建设;衢州市把首席设计师制度运行经费纳入县级公共财政预算,保障经费支持。

  “此外,各地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政府推动和小城镇内生动力相结合,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促进人口、土地、项目、资金等各类要素向美丽城镇集聚,实现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省美丽城镇办相关负责人说道。

  改革里有美丽城镇化蛹为蝶的秘密,更有美丽城镇乘势而上的动力。

向时间要速度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

  在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太平门重建工程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为了古城早日复兴,施工人员每天都加班加点赶进度。今年4月,包括太平门重建工程、城镇客厅提升改造等在内的20个项目在柳城集中开工,全力争创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按下了社会发展的暂停键。疫情防控是硬任务,改革发展是硬道理。越是艰难越向前,美丽城镇建设的目标任务不能变。各地合力攻坚克难,千方百计把时间抢回来、损失补回来、工期夺回来。

  在余杭塘栖镇,当地积极利用省美丽城镇办联合阿里云团队开发的“美丽城镇复工宝”,探索实现企业管理数字化、复工管理数字化、产能恢复管理数字化等;在建德梅城镇,“数字梅城”释放出“数字力量”:所有复工人员,每次查验绿码,出入工地、社区的相关数据都会传回“数字梅城”数据后台,为梅城镇全面掌握各个工地的情况、进行防疫复工全闭环管理奠定基础。

  据省美丽城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两手硬、两战赢”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间,一手抓复工复产,一手抓项目实施。与此同时,不断深化“三服务”活动,实现精准帮扶。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全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编制,84个县(市、区)全面完成美丽城镇行动方案编制,形成项目清单和投资预算。

  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工程已列入浙江省“4+1”和“六个千亿”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是落实中央“六稳”“六保”要求、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平台。于是我们看到,一项项美丽城镇的重大工程建设正酣:3月以来,总投资约3.17亿元的南浔区菱湖镇人民医院加大项目施工力度,目前已竣工验收,即将投入使用;在宁波江北区,文旅产业快速“苏醒”、招商力度持续加码,投资2.1亿元的解放河传统风貌街区项目正热火朝天抢抓工期……

  据介绍,全省美丽城镇建设工程三年计划实施项目总数18967 个,总投资1.18万亿元,其中 2020~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 7000亿元以上。今年,全省美丽城镇建设计划投资项目共15557个,截至5月底,已开工10321个;计划总投资3087.05亿元,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861.01亿元。

  向时间要速度。全省建设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随着重要项目的不断推进,美丽城镇建设步伐更加有力,美丽城镇的轮廓也愈发清晰。

为百姓谋幸福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出发点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补齐各项事业短板,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精品工程。那么,如何让小镇生活更宜居、更舒适、更便捷?

  今年3月,浙江省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浙江省美丽城镇生活圈配置导则(试行)》,根据导则要求,浙江美丽城镇以“补短板,保基本”“倡共建,增供给”“提品质,惠城乡”为总体目标,初步建立5分钟邻里生活圈、15分钟社区生活圈、30分钟村镇生活圈和城乡片区生活圈4个层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全域覆盖。

  “最近我老觉得眼睛干涩,就想去看看医生,后来听说长安卫生院新开了五官科,所以先来这边看一下,过程还挺方便。”近日,在海宁市长安镇卫生院五官科看完眼睛的居民沈新霞,为科室周到便捷的就诊服务点赞。

  以创建都市节点型美丽城镇样板镇为目标,长安在硬件和软件上共同发力,目前长安镇卫生院分院项目主体已具雏形,长安镇卫生院异地新建项目正加紧落地。

  在绍兴,上虞区通过设立乡村健康工作室等载体,开展健康宣讲、健康义诊等活动,提高群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美丽城镇的治理能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经历抗击疫情的战斗,全省建设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构建起强大的社区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在美丽城镇建设中,一张张全域覆盖、优质均衡的基本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网正抓紧铺就,小镇生活圈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在持续升级、内涵不断充实。

  看书、下棋、打乒乓球、亲子互动……今年4月,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第一家幸福邻里中心(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片点赞声。目前,湖州市44个美丽城镇建设对象已建成幸福邻里中心59家,今年底将实现城镇建成区幸福邻里中心全覆盖。

  “建设幸福邻里中心的目的就是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实现幸福生活。”省美丽城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美丽城镇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建成区直接受益人群将超过1430万人,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创新是引领新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力,美丽城镇建设亦离不开创新。5月22日,浙江省发布全国首个小城镇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评价办法》,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以“五美”建设为核心,率先在全国范围内为城镇特色化、品质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探索导向和评价范本。

  潮至千帆动,猎猎驾长风。

  未来,全省建设人仍将一以贯之以实际行动推动美丽城镇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全域美丽新格局,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为全国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提供浙江样板,努力将浙江美丽城镇打造成为我省建设“重要窗口”的靓丽风景线。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凝心聚力 筑梦美好生活 2020-06-29 浙江日报2020-06-2900006;浙江日报2020-06-2900007;浙江日报2020-06-2900011;浙江日报2020-06-2900008 2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