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深读

在瑞安,工业经济、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工业强县的农业雄心

  有“中国汽摩配之都”之称的温州瑞安“不走寻常路”,工业强县声名在外,近来却在农业领域异军突起:近日,瑞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不久前,总投资39.31亿元的农业项目在瑞安集中开工,如此规模,在瑞安和温州均属首次;近三年,瑞安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用于农业农村资金均超13亿元……

  传统工业城市如何创新发展农业产业?瑞安在现代农业上一系列出人意表的“大手笔”,并非出于巧合。乡村振兴的大幕开启,嗅觉敏锐的瑞安人从广袤的农田里嗅到了发展的机遇。直击小农户分散经营的发展痛点,以工业优势带动农业发展,推动城市空间向农业开放,让工业经济、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近年来,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间,瑞安渐渐找到最佳的契合点。

向工业“取经”

全产业链攻克“卡脖子”问题

  与众多依靠“块状经济”崛起的县域经济体一样,在瑞安,多年来,工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服务业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添分量。反观农业,虽有重视之名,却在重重瓶颈之下难副其实,难以彻底改变“小、散、弱”的局面。

  “农业发展仍存在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小农户分散经营效率较低,供销对接难等诸多短板。”调任瑞安市科协主席不久的王文光是20多年的“老农业”,在他看来,多年来,农业发展多靠补贴,且用资金像撒胡椒面,多停留在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的层面上。“常常是东边几十万,西边几百万,上千万的农业项目已经是了不得了。”王文光说。

  瑞安认识到,要在乡村振兴上闯出新路,必须打破人们对农业发展的刻板印象,把以人和资金为代表的各类资源吸引过来。

  靠什么吸引?瑞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谢钦巨从工业发展中“借”来了一招:依靠大平台造势谋发展。瑞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平台是温州唯一的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这一发展引擎的异军突起让谢钦巨深刻体会到,一个大平台是如何吸引优质企业、资本、人才和政策支持,提升整个区域产业影响力的。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拿下大平台并非朝夕之功,瑞安人的策略是稳扎稳打,从现有优势领域先下功夫。依靠“三位一体”发源地的传统优势,2018年,瑞安拿下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借鉴工业“机器换人”的经验大力推进农业“机器换人”,2019年摘下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招牌”……积水成渊式的布局,让农业有了大发展的底气。

  “5月,我们入选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这是今年全省唯一一家。”拿下这个大平台,谢钦巨足足高兴了好几天。靠着这次创建,能获得上亿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更将撬动一倍以上的市、县、企业各类资金,两年内实施17个子项目,计划到2024年产业园总产值、数字农业产值实现倍增。一把抓住了瑞安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过去我们都很羡慕工业项目,对一些项目往往会倾全市之力去推动。现在我们可以说,在瑞安,农业也毫不逊色。”谢钦巨告诉记者,瑞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十万亩都市农业两大平台,都是以市长牵头成立领导小组的形式推进,从一产的种养,到二产的农产品深加工,再到三产的旅游项目,规划一气呵成,以全产业链推进的方式攻克农业发展瓶颈。“交通、旅游、科技等部门围绕一个农业项目给足资源,全力配合推进,这样的魄力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谢钦巨说。

3人管理2000亩地 农业大平台嫁接工业优势

  瑞安西部多山,以杨梅、茶叶等林土产业为主打造生态休闲产业带;中部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平台,发展水稻、蔬菜等农产品;东部与城市相连,重点打造总投资超10亿元的十万亩都市农业项目……如今的瑞安农业产业,已然形成东、中、西三大现代农业平台三足鼎立之势。

  相中了瑞安拥有众多国家级农业大平台的优势,农业领域“大佬”们纷纷带着项目落地瑞安。来自广东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运营商“艾米”把华东总部设在了瑞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新希望集团,以农牧业为核心的泰国跨国公司正大集团也纷纷前来投资……

  业内人都知道,像这样的龙头企业,来一个就能带起一个农业细分产业。5G、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决策……大项目带来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瑞安传统工业优势好似“金风玉露一相逢”,正深刻改变着瑞安农业发展的理念和气质。

  每天一大早,位于马屿镇的万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里,总经理雷大锋在办公室一按遥控器,远处的温室大棚随即打开,大棚内的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水分等数据随即呈现在他面前。

  几乎同一时间,浙江首个“5G+智慧农业”项目,瑞安艾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无人机按设定开始低空飞行喷洒农药。5G信号的全覆盖,使得田间传感器采集到的天、地、空全方位数据,可直接在云端完成初步分析,精准传输到“农田大脑”,哪块地有病虫害风险,哪里地急需追肥,项目负责人袁剑在手机上便可以管理2000亩生态智能稻田。

  ……

  置身于这些智慧农田,仿佛身处智能工厂一般。一个个全新的农业项目,融入工业发展的理念,着墨于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标准化,正快速弥合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发展差距。

  “2000亩地的日常管理,我们只用了3个人。”袁剑告诉记者,和大多数工业企业一样,农业同样遇到了用工瓶颈。自2012年底浙江开始“机器换人”以来,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顺着这个思路,去年,瑞安创成全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市、区),水稻、名优茶等产业各环节机械化率大幅提升。

  “机器换人”还带来了农产品品质红利。“机械化势必带来标准化,工业企业要做品牌、做精品,农业企业也要通过机械化、智能化摆脱‘靠天吃饭’。”袁剑告诉记者,周边稻田的每亩收益1800元,艾米却能做到7000元以上,4倍的收益正是源于品质和品牌两招,明年他们流转农田将超10000亩。

  嫁接了工业优势,瑞安人在农田里干出了新天地。

涝区变景区 “六次产业”重塑城市布局

  在瑞安,万松东路是一条颇为特别的线路:路的这一头是高楼林立、商贸繁盛的城市商务区;向东开是一望无际的十万亩湿地田园,“上农下渔”,临城望海,美哉悠哉;再往下走便到了钢筋水泥的工业区,知名企业投产的大项目皆落地于此。

  一条路看尽三种业态,在旁人眼中的迥异,在瑞安人眼里却成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三产融合”,建设新型宜居的现代田园城市的基底,一个总投资12亿元的都市农业新规划在这里落地生根。

  过去,对于城市里的人而言,农田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我们希望通过打造都市农业项目,发展高端经济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将都市、乡村、产城深度融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多元化循环农业产业链。”王文光还有一个身份是瑞安市滨海十万亩都市田园新天地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当前他和团队正在反复优化方案,从而让项目能顺利在今年下半年进场施工,真正让城市人能轻轻松松地“复得返自然”。未来,在城市居民乘坐摇橹船便能一路向东驶入河塘享受田园风光,埋首车间里的工人回城区的方向,沿途便是田园花海。

  当下的乡村振兴,做的已不仅仅是农业产业内部如何重构的文章,更需通过农业穿针引线,推动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1+2+3=6,1×2×3=6,两道算术题,把原本单一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打造为综合产业,这是“六次产业”给城市带来的丰富想象空间。

  瑞安曹村,远近闻名的“中华进士第一村”。江南烟雨中,沿着休闲漫步道而行,身侧便是万亩良田。登上观景台,向北望,群山环抱,山岚袅袅;向西望,各色作物交错而植,以五线谱造型迎接往来游客;东望,一大块玉米地被修饰成了一座迷宫,其间传来孩童的阵阵欢笑声;南望,一道碧水穿田而过,河岸两侧可见零星垂钓者……

  “以前这里是出了名的‘涝区’,在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整体规划下,我们对河道进行疏浚和拓宽,才有了这番面貌。”“涝区”变粮区,粮区变景区,曹村镇镇长王少华所说的,便是瑞安全力打造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之一——浙江省连片面积最大的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在打造优质水稻产业链的同时,这里也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五一假期的游客数量就达15万人,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

  一处处乡村新景,触发了城乡居民生活方式之变,更在重构一座城市的布局,重塑一座城市的气质。

  与工业经济和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互相成就,乡村振兴正切切实实改变着瑞安这座浙南小城的城市气质。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7 工业强县的农业雄心 2020-06-23 浙江日报2020-06-2300007;浙江日报2020-06-2300011;浙江日报2020-06-2300013;浙江日报2020-06-2300014 2 2020年06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