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五姓村热情拥抱长三角一体化——
走出深闺变“网红”
本报记者 陈醉 翁杰 通讯员 张天叶 孙君君
“山上成片都是杨梅树!”站在宁波慈溪桥头镇五姓村的上岙湖边,村党委书记毛军林指着正前方隐约可见的山林说。我们的视线跟着他的手指,跃过上岙湖,再翻越400多亩的水稻田,以及水稻田边刚种下的银杏林,这才抵达杨梅山,眼睛“饱餐”了景致。毛军林告诉我们,目光可见的风景正是上海“操盘手”运营的“五姓村南部杨梅观光项目”,有了它,五姓杨梅再也不用挑着卖。
“未来我们的杨梅系列产品能卖到上海,溢价一倍以上,就像吴房黄桃一般!”去年,上海国盛集团宣布入股五姓村,这个运营过上海吴房村等多个网红村的专业“操盘手”,将全面运营活力片区、文化片区和农业产业基地综合提升、核心区景观导览工程等19个项目。
农产品,新“活”法
和村里每户村民一样,毛军林家也种着几十亩杨梅林。杨梅山没有路,车子上不去,杨梅靠扁担挑下山,但人力有限,大部分烂在了山里。
“修路?不是没考虑过,但是修路花的钱靠卖杨梅如何赚得回来?”这是小山村算出的经济账。直到上海国盛集团旗下子公司上海思尔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看中小村的底子,思尔腾科技、桥头镇、五姓村三方出资成立慈溪市思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接下了五姓村振兴的盘子,小村才打开不一样的眼界——卖杨梅更卖风景!
在“操盘手”的规划蓝图里,五姓村以文化礼堂为中心,东翼毛家大屋、西翼东横河院士旧居,底蕴厚重;南部杨梅观光园、北部千亩稻田亲子园,别致有趣。这些接踵而至的项目巧妙地将小村现有资源进行商业包装,打造“村落中心、东西老宅、南梅北稻”的贯通式观光路线,最终让乡村赖以生存的农产品换了种“活法”。
如今,杨梅山加上周边上岙湖湿地已经进行了整体改造。种植水系重新疏通、田间建起栈道、银杏种植成林,一条六米宽的机耕路打通了杨梅山。“这样一来,我们东边连上了鸣鹤古镇,南边抱上了上林湖,现在整个杨梅季进村的车流增加了2000辆,村民坐等游客上门采购,收入就能翻两番。”毛军林说。
大农户,当股东
杨梅季里,最忙碌的是村里的杨梅种植户。我们见到杨梅种植大户孙春冲时,他正在农场里挑青瓷碗盆,把杨梅一个个摆盘。“青瓷配杨梅,是不是很高大上?”孙春冲得意地说。
3年前,孙春冲创办了慈溪市天时利果蔬专业合作社,辛辛苦苦将年销售额做到了300万元,但想再上一台阶就很难了。“杨梅只有卖得更远,才能做大做强。”孙春冲说,他一开始做微商,上淘宝,但零散式的邮寄,成本高,缺少优势。后来,他又试着在云南设点,集中空运过去,虽然运费大大降低,但是设点的人力物力又是大开销,销售战线也无法全面铺开。去年,他还找了一家上海的旅游公司合作尝试杨梅游,几十辆大巴拉来1000多个客人,虽赚了人气,但扣除成本,反而倒贴了钱。
听着这一路爬坡史,我们不禁和孙春冲有着同样的感慨,农户单打独斗力量有限,他们需要有着雄厚商业资本和广阔渠道的“操盘手”扶一把。孙春冲等到了他的机会。上海国盛集团正在筹划“田心CLUB”营销平台,该平台以销售综合农产品和提供相关服务为目标,覆盖5%的上海人群,也就是150万顾客,这个数字足以让孙春冲兴奋不已。如今他即将成为五姓村与上海方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制股东。
“我把青瓷和杨梅结合起来,做成伴手礼,还投资了一家深加工厂,将60%浪费在山里的杨梅利用起来,做成了杨梅酥……”孙春冲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他正在施行的项目。今年,他的杨梅鲜果卖出了1020吨,新开发的杨梅酥也卖爆网络。
孙春冲是五姓村与上海方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制股东,却不是最后一个。“操盘手”思腾文化以品牌策划商入股的方式,梳理村子里有资金、有场地、有业态的村民,量身打造项目,植入商业资源,与村民组成一个个利益共同体,滚大雪球。最近,又有十多个村民股东项目进入商业论证,他们或将成为小村未来的农旅小老板。
网红村,谋抱团
同样被激活梦想的还有“炎丰水稻农场”农场主余炎丰,几天前,他的炎丰大米摆进了上海吴房村的柜台,穿上了特别设计的包装,还写上了漂亮的宣传语:“这是来自慈溪桥头镇的炎丰大米,它的来历可不一般,它喝着上林湖的水,吹着密林山间的风,听着秘色瓷的传说成熟起来……”
“我带你们去看看水稻田正在搞的新项目。”余炎丰边说边带我们去看他承包的100亩水稻田。水稻田里竖起了一排排松木桩,原来的田间机耕道正在进行美化改造。
“我种了半辈子水稻,没想到稻田除了出产水稻,还能变成‘网红丰收大舞台’!”余炎丰告诉我们,在不破坏耕作层、不改变水稻种植方式的基础上,水稻田正在腾空架起一个路演大舞台。舞台建成后,根据稻田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可以用来举行亲子体验、婚庆活动、丰收节活动等,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思腾文化根据五姓独特的资源运营的一个重点项目。
由国盛集团牵头组建的“长三角美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基金”已在去年年底正式成立,计划目标规模人民币100亿元,首期规模15个亿元基金已开始运作。未来五年,他们将打造100个网红村庄,互相抱团,相互成就。摆在余炎丰的“水稻”、孙春冲的“杨梅”以及整个五姓村面前的是巨大的长三角市场“资源包”,小村腾飞的路径已渐渐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