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霞光依然璀璨

——写在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建连60周年之际

  6月的海风,拂过浙南门户——百岛洞头。仲夏的曙光,勾勒出海岛绮丽的海岸线。“海霞”,从这里走向全国。

  60年前的6月,北沙女子民兵连在洞头成立;1978年9月,连队被命名为“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并一直沿用至今。以首任连长汪月霞为原型,女民兵守岛戍边的故事被演绎成电影《海霞》。海霞,由此成为队员们共同的名字。

  一支连队,成为传奇。穿越六十载,尤其近10年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为服务国防建设、发展地方经济、维护和谐稳定作出了新贡献,续写了华章。“海霞精神”是源,也是魂。

  什么是“海霞精神”?和平年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海霞?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建连6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温州洞头驻连蹲点,多方走访,寻找传说中的海霞,寻找“海霞精神”的时代意义。

  追海霞

  一甲子笃志传承

  “海霞精神”究竟是什么?追问海霞,我们听到一次又一次志坚意笃的回答。

  “‘海霞精神’就是‘爱岛尚武、励志奉献’——这八个字在洞头家喻户晓,也是成为海霞的标准和基础。”听闻我们一心“追”海霞,84岁的首任连长汪月霞坚持在病房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不论什么年代,作为海霞,能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要多做好事。”最近,老人又收到为新版海霞电影做顾问的邀约,腿脚不便的她依然一口应允。

  时光荏苒,不变的是“对党忠诚,对人民军队忠诚”的初心。

  守岛往事,汪月霞依旧历历在目。解放军曾在洞头岛上进行“四出五进”的拉锯战,直到1952年1月洞头才彻底解放。在这片经历浴血奋战的热土上,汪月霞响应党的号召,带领一群渔家姑娘组成民兵连,挖战壕、修栈道,与部队一起筑牢海防前线。她们白天劳动生产,晚上站岗放哨,不辞辛劳,不求回报。

  岁月如歌,难忘的是“听党的话,女子也能当民兵保卫家乡”的担当。

  “‘海霞精神’就是爱连队、守家乡、敢担当。”首任指导员陈玉兰对我们说,为了守好海岛,她和队友们打破当地女子不能下海游泳的习俗,掌握在海中“劈波斩浪”的技能。

  时代变迁,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价值取向、生活追求等愈加多元。一代代海霞更替,爱岛之心,守岛之志,却历久弥坚。

  “连队有种磁石效应。每每连队召唤,我总是选择归队。‘不恋都市恋海岛,不顾小家顾大家’——这是我心中的‘海霞精神’。”连队现任80后连长陈盈盈对我们说。她2001年入队后,曾有机会留在杭州工作,却毅然放弃,与连队结下不解之缘。

  听着海霞故事长大的85后硕士、现任指导员杨燕辉,在4年前编入连队时,已是洞头区公安分局的年轻中层干部。听到女子民兵连在全区整组的消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坚守‘海霞精神’,就是坚持一个信念:岛就是家,家就是国,守住岛就是守住国、守住家。”杨燕辉说。作为指导员,她一遍遍地为新入队的队员讲述连队故事、“海霞精神”,帮助她们成长。

  新海霞们把连队当成一所难得的学校,把成为女民兵当成宝贵的人生经历。

  老家洞头、在西安长大的杨卓然,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回到家乡、编为新海霞民兵。去年夏天,95后的她一进连队,就碰上整组集训。

  从来没接受过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杨卓然,从一开始吃不消到成长为“训练尖子”,她的变化也带动了队友进步。她说:“当了海霞才更懂得爱岛、爱国的意义,才能锻造出更强的意志力。”

  “海霞精神”在一代代女民兵中血脉相传。连队中,既有“三代五人当海霞”,又有“祖孙两代神枪手”,“姐妹”海霞更是不胜枚举。陈玉兰先后把自己的女儿、孙女送进连队……

  走进修葺一新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我们听到了更厚重的回答。馆内陈列的85枚奖章、120张奖状、125面锦旗和200多本荣誉证书,诉说着连队的光荣过往,更是接续传承“海霞精神”的生动教材。

  近年来,连队建设全面发展、能力过硬,先后获得“全国国防动员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基层建设标兵单位”等数十项荣誉,被浙江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记集体一等功。

  探练兵

  一连队巾帼精武

  和平年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海霞?

  东海之滨,骄阳之下,我们探营新一代海霞的军事课目“练兵”,找寻答案。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巾帼英姿,虎虎生威,不让须眉——

  立、跪、坐、躺,女民兵在4种姿势交替中快速射击,枪响靶落,精准命中;

  “追捕”逃窜匪徒,一组女民兵用捕捉网牢牢缠住一名匪徒,两名队员就势摁倒,反剪双臂;另一组女民兵快速突入房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擒获匪徒;

  海上发生渔船相撞事故,连队官兵到达事故海域后,根据风向、潮汐和事故发生的时间、位置,迅速判定落水人员的所在范围,变换成一字队形展开搜索;橡皮艇、摩托艇、快艇通力协作,顺利找到落水渔民,快速急救……

  练兵现场,铿锵玫瑰,凛凛锐气,精武多能!

  “身为后备但要时刻准备!我们谨记海霞尚武之志,不忘练兵打仗天职。”身材纤细、容貌娟秀的陈盈盈,却有一身“硬骨头”。她曾在比武中磕掉两颗牙也不吭声,此时又在练兵中喊哑了喉咙。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海霞要有过硬的本领。”95后队员张晨莹说。入队一年的她,已能娴熟驾驶摩托艇、橡皮艇飞驰海上,参与救援行动。

  “今天的女民兵已成为一支精干多能的新型民兵力量。”洞头区人武部政委王迎锋说,海霞的旗帜之所以这么红,正是源于“海霞精神”居安思危、尚武精武的底色和敢打必胜、备战打赢的底气。

  曾经重兵把守的百岛洞头,虽已成“海上花园”,但女子民兵连始终怀有“地处前沿必须绷紧前线弦”的忧患警觉,适应现代海防,精武强能。

  近10年来,面对军事变革的浪潮、使命任务的拓展,连队紧跟全国民兵调整改革步伐,推动理念转变、建设转轨、能力转型。

  “十三五”时期民兵调整改革以来,连队坚持应急应战使命任务牵引,大力推进特战转型,特战排人人掌握枪械射击、船艇驾驶等10多项专业、技能,60%以上民兵拥有摩托艇驾驶证、A3驾驶证。

  “不求过关求过硬,不求中看求中用。我们赶上了连队向新质转型,使命神圣。”杨燕辉说,新一代海霞牢记汪月霞等老一辈海霞的嘱托——“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能受”的劲头不能丢。

  2016年,连队骨干赴某特战旅见学跟训。第一天杨燕辉就感冒发烧,特战训练强度也让大家不适应。但她和队员们咬牙坚持,每晚还自加训练量。当看到女民兵多种枪械操作动作娴熟、擒拿格斗训练有素、战伤救护技能专业,特战旅的官兵由衷点赞。近10年来,连队先后10余次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有30余人次摘金夺银。

  如今的女子民兵连,具备快速反应能力,本岛1小时以内全员全装到达指定位置;具备近海救护能力,能开展海上搜寻、精确打捞、医疗急救;具备应急处突能力,防汛抗台、森林灭火、特种救援等能够随时拉得出、顶得上。

  问急难

  一颗心但求奉献

  “海霞精神”,如何与时代、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急难之处,民生所需。我们看到,女子民兵连用行动交出生动答案,用奉献擦亮新时代的“海霞精神”。

  灵霓大堤东围堤路口,是进入洞头的第一道关卡。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温州曾面临较严峻的防控形势。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接到任务:在这道重要关卡,协助公安民警、医务人员做好设卡值守、防疫排查工作。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 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80后女民兵胡婷婷这样理解“海霞精神”。

  1月30日起,顶着凛冽刺骨的海风,女民兵们开始在东围堤值守,直至2月下旬。

  疫情期间,队员们主动请缨,先后进入50余个村居社区宣传摸排、劝导引导,每天持续工作16个小时以上。这边卡点执勤刚下岗,那边转身就变成村居劝导员。这边隔离刚解禁、那边就成为志愿者。

  近10年来,连队先后出动50余次参与抗台抢险,被地方党政领导誉为“洞头区最好用的应急指挥拳头力量”。驻地群众纷纷点赞“女子民兵连大有作为”。

  去年,受到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洞头灾情严重。接到上级抢险救灾的命令后,连队全员出动进入10个社区、村居,转移疏散群众1000多人。

  这些年,连队专门成立60万元的海霞扶贫帮困基金,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急需。连队还主动融入洞头区治安应急机动和预备力量,广泛参与安全宣传、维稳处突、治安巡逻等平安海岛创建活动。

  近10年来,女子民兵连先后出动5000余人次协助公安在街道、村居开展夜间治安巡逻,和边防武警一起出海巡查百余次,被誉为“海岛女卫士”。

  访街巷

  一盏灯耀一座城

  “‘海霞精神’是一面旗、一团火、一盏灯,辐射感召着洞头的千家万户。”海霞文化研究会会长叶国胜说。

  “海霞精神”如何辐射带动,又如何在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激荡回响?

  我们来到位于北岙街道的海霞妈妈总部。女子民兵连原指导员施丽萍等老海霞们出队后,牵头成立了这支队伍。海霞妈妈,已成为洞头平安志愿者共同的称号。

  “当海霞妈妈的不一定当过海霞,只要像海霞一样,有一颗奉献的心。我理解的‘海霞精神’,就是向上的正能量,用大爱精神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海霞妈妈平安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王银玉对我们说。

  出队的老海霞来了,一家四代来了,婆媳、妯娌、姐妹结伴来了,甚至还有男士加入……在全洞头,海霞妈妈队伍的规模已超过1500人,参与平安巡逻、文化宣传、卫生整治、矛盾调处等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

  1月下旬至3月中旬,仅北岙街道就出动海霞妈妈5000多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宣传、卡点值守、运送物资等。

  “能帮一点是一点,当海霞妈妈、被人需要是种幸福。” 同为出租车司机的庄永宽和妻子庄爱萍,一起加入了海霞妈妈团队,在疫情期间为市民免费运送物资,无私奉献。

  如今,海霞妈妈的队伍已与活跃在民间的188支服务队整合成海霞市民服务团,成为助推洞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历经岁月洗礼,“海霞精神”的内涵愈加醇厚丰富。

  “它已成为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英雄事迹为基础,以洞头人民模范行为为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精神导向。” 海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海鸥这样总结。

  行走在洞头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海霞的印记:以海霞命名的公园、学校、营地、村居等随处可见……

  “海霞文化、‘海霞精神’是洞头的一面旗帜,也是洞头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红色品牌。” 海霞学院副院长林建华说。

  去年12月,洞头专门挂牌成立海霞学院。它的使命就是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和传播“海霞精神”、海霞文化,开展相关培训,助推发展洞头红色旅游。女子民兵连骨干排队员还成了海霞学院的教官和红色讲解员,广受欢迎。

  眼下,以海霞学院、海霞村为核心的海霞民兵小镇正在建设当中,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壮大。近5年来,洞头区委、区政府全力打造“海霞”文化品牌。

  已是耄耋之年的汪月霞,一有机会就爱去曾经巡逻、居住的海霞村看看。“村里环境变好了,我的老房子成了红色景点。村民告诉我,因为发展红色旅游,很多人都有了新工作,日子越来越好。”

  一次次“海霞之问”,一次次诚挚回答,我们要寻找的“海霞”逐渐“眉眼清晰”。每个受访者对于“海霞精神”都有一番不尽相同的具体定义,但其中的精神气质却殊途同归。

  “以‘爱岛尚武、励志奉献’为内核的‘海霞精神’,是一股能激发新老洞头人爱岛爱岗爱国、为家乡奋斗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洞头宝贵的精神财富。”洞头区委书记王蛟虎如是概括。

  6月的洞头,海天之间,霞光依旧璀璨。我们见证,以无私奉献为本色,凝结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海霞精神”常青。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霞光依然璀璨 2020-06-20 浙江日报2020-06-2000009 2 2020年06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