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一种模式
“四定”管理全域覆盖

  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既是民生关键小事,又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

  6月11日,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在杭州召开,会上强调全面深化生活垃圾领域改革,高水平打好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推进美丽浙江和“两个高水平”建设,为“重要窗口”建设增光添彩。

  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湖州市长兴县锚定目标,聚力攻坚,加快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县的步伐。今年以来,长兴县生活垃圾总量一直保持“负增长”,“定时定点”投放和“定人定桶”管理实现全覆盖。

  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有效破解垃圾分类工作中“分不准”“不想分”“管理难”等突出问题,近年来,长兴县逐步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分类治理路径,形成了系统的“四定一线一平台”模式。目前,该模式已经覆盖至258个小区、114条街区,累计撤桶12380余只,居民(商铺)分类参与率、准确率达95%以上。

  垃圾分类在“指间”,提升文明在“心间”。如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长兴这座城市的新风尚。

一种模式

“四定”管理全域覆盖

  “我们在家里就把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好类,带下来扔进指定垃圾桶,习惯成自然,做起来也不难。”每天晚饭过后,家住长兴县雉城街道水木花都小区的殷女士就会下楼,将家里的垃圾就近分类投放,她正在上小学的女儿每天放学回家会主动承担起垃圾分类任务,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意识已经深深扎根在孩子心里。

  为解决小区居民不想分、分不准的难题,2019年10月,长兴县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全县生活垃圾治理的实施意见》,从顶层设计上明确在全县住宅小区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和“定人定桶”管理的“四定”管理模式。

  为了打开突破口,长兴县选取5500多户、近2万常住人口的水木花都小区进行了“四定”试点;投放时间由社区、业委会、居委会共同商定;投放期间,居民就近到投放点分类投放;非定时投放期间,各投放点不再设桶,同时实施“定人定桶”管理,确保前端管理责任到人。

  据了解,水木花都小区撤桶并点后,投放点从414个撤并为33个,原有投放点用于改造车位57个、复绿80处,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提升了居民获得感。为了推进垃圾分类精准实施,该小区按照每300户配备1名专管员的标准,由专管员负责扫码评价、开展桶边指导及入户宣传等工作。

  “现在白天整个小区没有垃圾桶了,也整洁多了。”作为湖州市首个生活垃圾撤桶试点小区,半年多以来,水木花都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逐步增强,成绩显著:小区居民参与率、分类准确率从原来的不足50%提升至95%以上,小区易腐垃圾每日清运量从不到0.4吨上升到0.75吨,其他垃圾每日清运量从6吨下降到4.5吨,前端分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突破口打开了,就找准了路径。今年5月8日,湖州市“撤桶并点”现场会在长兴召开,湖州市开始全面开展“撤桶并点、定时投放”。“撤桶并点是实施垃圾分类的基础性工作,我们46个小区排好‘路线图’分批推进,严把质量关,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目前已全部完成。”长兴县龙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入实施“四定”垃圾精准分类,该街道全面发力,前期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入户宣传,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共同参与,并通过设置垃圾分类“红黑榜”,定期公示居民积分情况,通过正向激励和反面曝光,不断扩大教育面、树立鲜明导向。

  混合是垃圾,分类成资源。数据显示,“四定”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方便”,但这种“不方便”也倒逼了“好习惯”。“四定”模式实施以来,居民分类参与率、准确率达95%以上,其他垃圾减量达25%以上。

一线收运 倒逼机制城乡皆美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除了生活小区垃圾精准分类持续推进,长兴在全省率先实施沿街商铺垃圾“无桶化”清运模式,严格执行“不分类、不收运”制度,大幅提高了商铺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

  “清运车来了,赶紧把店里的垃圾送出去……”在长兴县城林荫路,每天只要熟悉的清运车音乐响起,商户们便将收集好的垃圾送到车上,随车运走,“听音乐投垃圾”成为了这条街区的新时尚。

  “以前在人行道区域放置垃圾桶,商户垃圾分类情况无法掌握,分类准确率比较低。现在每家商户自备垃圾桶,我们统一清运,大家的分类情况一目了然。”太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定时定点音乐线收运以来,不仅参与率高了,监管难题也迎刃而解。据统计,太湖街道林荫路实现沿街673家商铺分类参与率100%,分类准确率达95%以上。

  垃圾“无桶化”管理后,沿街“颜值”不断提升。“现在垃圾定时清运,电瓶车有序停放,整个商贸街也整洁多了。”画街街道明门商贸街百货超市的老板方先生看着街区的变化感慨地说,原有垃圾投放点撤除后,全部改造成电瓶车停放点,居民也从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变身受益者。

  如今,每天上午8时30分至11时30分、下午5时30分至晚上9时30分,垃圾清运车都会行驶在长兴林荫路、温州路、希望大道等路段,对沿街商铺的垃圾进行收集清运,成为了长兴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这样的“风景线”不止在县城,在长兴县李家巷、和平、泗安、林城、吕山、洪桥等乡镇,“无桶化”定时清运已全域铺展,悄然改变着乡镇的面貌。在长兴李家巷镇,每家商铺都自备两个垃圾桶,一来方便商户存放垃圾,二来集镇也显得整洁了,保洁员固定时间都会走街入铺上门收取垃圾,同时督促商铺分类投放。

  责任落实,奖惩并举。长兴还推出了绿色授信模式,对于讲诚信、分类投放准确率高的商铺给予绿色授信贷款优惠奖励,切实将分类习惯转化为信用价值。对于多次故意倾倒、不实施垃圾分类的行为,由行政执法中队予以行政处罚。

  目前,“一线”收运模式已推广至全县16个乡镇(街道、园区)的114条街区,累计撤桶2420余只,涉及商铺7800余户;通过实施“一线”收运,商铺分类参与率达100%、分类准确率达95%以上;同时实现垃圾“投后即清”,极大缩短了垃圾滞留时间,进一步美化沿街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一个平台 精准分类全程管控

  “现在都能分清楚了,大家也都习惯了。”近日,在长兴县雉城街道浙水阳光小区内,居民李阿姨将分类好的垃圾破袋,经过专管员的检查后,投入易腐垃圾桶,而现场检查的照片,直接被上传到长兴县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

  借助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长兴县运用大数据分析和科技智能在垃圾分类领域的支撑作用,让垃圾分类监管走向智能化、精细化。

  从长兴县建设局一楼大厅往右拐,“长兴县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几个绿色大字赫然入目,室内电子大屏上,只要点点鼠标,大到全县垃圾处置量、收运车辆运行情况、垃圾分类准确率等数据信息,小到每户每家垃圾分类投放情况,投放的种类、时间和地点,都精确地显示在大屏上。

  “长期以来,垃圾分类监管是一大痛点,大数据平台监管了垃圾分类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形成闭环管理,确保了准确率。”长兴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通过7大模块实现对全县16个乡镇街道的258个小区、17座中转站、53辆收运车辆、6个末端处置厂的垃圾分类全链条科学管理。目前,已录入居民信息9.1万余户,溯源“分不准”家庭1750余户。

  具体来说,前期,平台以二维码为标识,将居民家庭和垃圾袋精准绑定,做到“前端有投放、后台可溯源”,实现对居民投放环节的监督溯源。在此基础上,通过扫码溯源、桶车对应、实时定位、智能称重、视频监控等手段,将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等环节,纳入平台监管。

  大数据分析实现“一屏知全县”,长兴按照“集约建设、共享利用”的建设思路,为各属地街道分配账号,使属地街道有了自己的“指挥中心”,也使问题“在平台精准发现、在一线靶向解决”。

  垃圾分类是一场硬仗,长兴一直行稳致远。从2016年开始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17年中心城区住宅小区全覆盖,从2018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完成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建设的示范县到2019年探索实施“四定一线一平台”治理模式,长兴县垃圾分类不断向全域覆盖、向纵深推进。到2020年底,长兴将实现全县生活垃圾精准分类制度全覆盖。

  垃圾分类是一场硬仗,长兴一直探索不止。高水平打好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长兴将更加坚定信心,凝心聚力,以“精准分类、精细管理”为中心,建成全县推进、标准完善、运行精细、实效彰显的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管理体系,形成具有长兴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阔步迈向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县。

  (本版图片由长兴县建设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一种模式
“四定”管理全域覆盖
2020-06-19 浙江日报2020-06-1900006;浙江日报2020-06-1900012;浙江日报2020-06-1900015;浙江日报2020-06-1900010;浙江日报2020-06-1900022 2 2020年06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