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专版

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上,基层代表作交流发言——

鹿城区滨江街道兴起全员垃圾分类新时尚

  6月15日一早,家住温州市鹿城区滨江街道新田园的王女士来到楼下,习惯性地把易拉罐、废纸、废旧电池、厨余垃圾等,分类投放到智能投放点内。机器显示,此次投放让她攒下价值5元的积分。该积分可以到门口的小店兑换等价值物品。

  如今,像王女士一样,在家先把垃圾分好类,再拿到楼下对应智能定点位置投放,已成为新田园1.6万名住户生活的一部分。

  垃圾分类,对垃圾减量化与绿色发展绝非小事,但对许多民众而言是新鲜事,也是“麻烦事”。但这样的“麻烦事”,而今在鹿城滨江街道却走向“日常”:易腐垃圾分出率已从一开始的40%提高到现在的99%。

  6月11日,在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上,滨江街道新田园社区“90后”社区工作者卓晓燕作为全省基层代表发言,介绍了基层垃圾分类中的“滨江经验”。

  从不解到支持

  分类习惯如何逐步养成?

  垃圾分类“滨江现象”的形成,离不开长期铺垫、多方努力。早在2015年,滨江街道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

  而今,走进滨江街道新田园,垃圾分类管理的绿色新风就扑面而来。作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从新田园东门到北门一路经过,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在中间广场上,还有垃圾分类的歌曲展示与互动装置……滨江街道围绕前端引导住户精准分类、中端突出规范收运发力。

  但2019年8月,一项新政依然在住户间炸开了锅:楼层的垃圾桶被撤了,垃圾要定时定点投放。“扔了几十年垃圾,从未见过如此折腾。”当时一些住户表示不解。

  面对疑惑,“红色管家”扮演了“主心骨”的角色。这支通过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联合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打造的“红色管家”队伍,迅速统筹各部门,提出“宣传全覆盖、沟通一对一、入户100%”的工作目标。社区里的党员带头错时入户宣传,手把手教分类。

  “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垃圾分类不是哪一方面的事,需要全社会人人动手。”……一遍遍深入讲解,一次次细致沟通。

  政策真正比着现实去设计,贴着人心去执行,一环扣一环。“投放时间能否延长?”“定点投放数量能否增加?”“用于积分兑换的实物能否更多点?”……卓晓燕等人一一记下,只要合理的,尽量予以满足。

  改变迅速接上:投放时间延长一个小时;每幢楼底下至少一个投放点;可兑换物品增加了700多种……

  正是有了这些“红色管家”的出谋划策和身体力行,垃圾分类在滨江街道风生水起:赞同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参与分类的住户也越来越流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街道又专门增设了居民废弃口罩分类投放桶,实施专车收运,使垃圾分类的理念习惯逐步固化。

  从跟风到坚持

  分类理念如何内化于心?

  有细致的管理,才能有细致的分拣。

  新田园社区常住人口1.6万余人,怎样才能让垃圾分类在基层小区落地生根,成为全体居民的共识?

  新田园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员和热心老党员主动请缨,组建成“垃圾分类督导先锋队”和“巾帼志愿者先锋岗”,每天身穿黄马甲,在各投放点巡视检查。“你好,易腐垃圾不能连同袋子一起投入,要先破袋,分开投放。”“废旧口罩请投放到专门桶里。”……目前,社区督导员已扩充至88名,他们不仅为社区居民树立了榜样的力量,更成为滨江街道一道靓丽的风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也如此。只有“立规矩”“重奖惩”,才能让垃圾分类在滨江街道持久推行。

  分得对,可以凭积分到附近超市兑换奖品;分不对,就有可能上“黑榜”,并接受处罚。在滨江街道,这样的“规矩”随处可见。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二维码和视频监控,可以对垃圾分类情况追根溯源。而不少小区的电子显示屏设置垃圾分类“红黑榜”,会对规范分类的居民上红榜,表扬奖励;对分类不到位的住户,第一次上门提醒规劝,第二次黄色警示,第三次黑色通告;对拒不执行的住户,社区联合执法部门介入,开具“罚单”。

  不仅如此,滨江街道正逐步对生活垃圾中转站进行提升和改造,实行“不分不收”“不分不运”,同时加大督导处罚力度,确保垃圾分类制度刚性落地。

  从部分到全员

  分类新风如何吹遍街巷?

  只有让社会自身“跑”起来,才能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为了让“分类有好处”的理念生根发芽,滨江街道做了大量努力。

  在辖区幼儿园,精心布置的“分类飞行棋”主题游戏,将分类知识融入飞行棋之中,让小朋友们在享受欢乐的过程中掌握分类知识;在校园入口,设立了分类小榜报,让小朋友把自己对于垃圾分类的创意公布在上面,以此提高学生垃圾分类积极性;邀请小朋友录制温州话版的“垃圾分类童谣”,用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温州话,把垃圾分类知识变得更接地气……

  一门门精心设置的课程,一场场垃圾分类系统培训,一点点润物细无声的植入,让分类理念在每个孩子心中扎下了根。

  但滨江街道并不把教育简单停留在书本上。街道为居民社区购置堆肥设备,提供种子,其中仅新田园社区就建成了6个“亲子一米菜园”。孩子最认真,而参与又是最好的教育,厨余垃圾养肥了小菜园,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也使家庭内部形成孩子监督家长的良好氛围。

  在此同时,街道邀请专业人员,义务为居民讲解如何把易腐垃圾变成“生态肥”,培养了大家对于易腐垃圾生态化利用的环保理念。新田园四组团还打造了易腐垃圾再生小屋,居民产生的易腐垃圾直接清运至此,通过粉碎、脱水、发酵等一系列运行后,可以直接转化为有机肥,实现“易腐垃圾不出小区,自产自消惠及居民”的目标。

  目前,新田园社区内易腐垃圾的分出率已经从一开始的40%提高到现在的99%,日均收运量也从800公斤增长到2400公斤,分类成效尤为明显。而住户们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许多过去质疑的住户,如今不仅自己积极参与,还主动成为推广者,劝说身边的人加入。”卓晓燕感叹。

  垃圾分类路上的全民总动员、全员一条心,让滨江街道有了更大的底气。

  “以示范小区为基点,分类示范商业街为主线,串联起辖区各小区,联动辐射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商户、校园、工地,打造一个成熟立体的分类模式。”滨江街道对垃圾分类定下新目标:今年将继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创建工作,计划实现全街道115个小区“高层撤桶、撤桶并点”,创成2条分类示范商业街,2个省级分类示范小区,3个市级分类示范小区。

  (图片由滨江街道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3 鹿城区滨江街道兴起全员垃圾分类新时尚 2020-06-19 浙江日报2020-06-1900015;浙江日报2020-06-1900013 2 2020年06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