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湖光山色共赴智慧体育之约
拥有面向市民开放、全省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设施最为完善的文化体育综合体,牵手“浙里办”率先试点“刷脸进校园”并即将覆盖全区的数字体育智慧健身系统,孕育了一大批体育名将……家住西湖区的杭州市民,不但坐享入围“世界遗产名录”的好风景,还因为遍地开花的体育场馆(设施)、智慧便捷的健身体验、妙趣横生的各类民间竞技比赛,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理念,让追求美好生活有了健康身心。
与湖光山色共赴智慧体育之约
数字体育
把好身体练出来
6月的夜里,微风阵阵。加班到9点的白领欣欣,用IC卡刷开了蒋村花园乐刻运动健身中心的自动移门。工作人员已经下班,她麻利地换好运动服,在中心的跑步机上运动起来。
在文新街道骆家庄公共服务中心的2楼,社区居民只需花198元就可购买年卡,在宽敞明亮的健身中心和瑜伽房内,享用十几种健身器材,接受专业教练的辅导。
让普通群众用低廉的价格享受高质量的健身设施和指导,这样的“百姓健身房”今年有望在全省布点1000家。2018年起,西湖区以“家门口”“24小时”“智能管理”“公益+市场化运作”为关键词,已建起10余个这样的“百姓健身房”。以蒋村花园的健身中心为例, 采取的是政府部门指导和市场运营双轮驱动。社区居民可以低于市场价30元的价格购买月卡,享受器械、跳操、团课等专业指导。运营一年以来已吸引了5万多人次前往参与各类健身活动,其中社区居民占到了9成。
也许,家住西湖区的你会说:可是我家门口还没有这样的健身房!别急,接下来,全区所有学校的室外运动场,都可以变成家门口的健身房。今年,西湖区正在进行数字体育智慧健身系统的升级——想去附近学校锻炼的市民,今后无需去社区跑腿,只要通过“浙里办”APP录入脸部识别信息,即可在非教学时段通过该区所有学校的指定入口刷脸进入。
截至2019年底,西湖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7平方米,在全国和全省均名列前茅(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6平方米、浙江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34平方米);2019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含学生)占比达到29.5%,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3.8%。通过在校园场地开放、体育合作等领域的尝试,西湖区不仅成为省政府民生实事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作的突出单位,其群众体育也稳稳地走在了全省各区(县)的第一梯队。
体教结合
把好苗子选出来
暑假将至,位于曙光路的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也接到了许多家长的咨询电话:今年还有没有适合孩子的暑期特训班?
在杭州人心目中,这里不仅仅是有着20多年教龄的体育培训机构,更是孕育了孙杨、叶诗文、罗雪娟等游泳名将的摇篮。也因为此,体育界才有了“中国游泳看浙江,浙江游泳看杭州,杭州游泳看陈经纶”的说法。
从创办到成为多个国字号体训基地,陈经纶体校如今已成为西湖区重视“体教结合 市队联办”的一座标杆。凭借与陈经纶体校、市射击射箭中心、市水上运动中心等竞技体育单位的战略合作,西湖区已建立起一批体教融合发展的新型区级少体校、体育特色学校和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并不断健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和业余训练布点学校“三位一体”的学校体育长效管理机制。青少年田径、游泳、网球、羽毛球等项目在杭州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并为省、市体校挖掘、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融合发展
把好风景用起来
6月6日,雨后的田园散发出阵阵泥土香。杭州兰里景区迎来了一支百人跑团,他们兵分五路,前往华联村、绕城村、山联社区的村道及房前屋后,清理垃圾并进行分类,由此进行了一次“分类+奔跑”合二为一的公益跑。
西湖、西溪湿地、钱塘江、龙坞茶镇……正是因为这些知名景区的存在,这几年西湖区把体育运动与休闲旅游融合到一起,从“旅游+体育”“环保+体育”融合发展上下功夫,让龙坞山地自行车赛道、西山游步道、西溪湿地健身步道、西溪谷沿山慢行系统,以及各类健身广场、健身公园不仅成为一处处高颜值运动场所,也让大家在锻炼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环保和公益的生活理念。
西湖区还利用丰富的水系资源,挖掘兼具竞技和观赏性的水上项目,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每年端午节的“龙舟竞渡 百舸争流”。尤其是去年举办的杭州西溪龙舟文化节,共举办了包含科技、音乐、时尚、文化、运动等5个方面、7大板块的特色体验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1支大学龙舟队参赛,展现了文体与旅游完美融合、活力与美景珠联璧合的天堂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