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近者悦 远者来
朱言
2002年以前,鄞州还是鄞县。2002年2月,撤县设区。2016年9月,奉化江以西区域划出,以东区域重新调整,成立新的鄞州区。2019年,鄞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1亿元,连续5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四位,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是吸引我们将鄞州选为浙江省十大魅力名城(区)寻访第一站的重要原因。
站在2000亿元的体量上,鄞州在思考什么?
城市越大越强,人们是否更加幸福?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上,如何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智慧和力量?
大胆大气的商帮文化,与大海大港带来的开放品格,血脉交融,刻入城市基因。
从市区沿天童北路一路向南,就能看到远处一片林立的高楼,那是位于鄞州新城区核心地块的宁波南部商务区。听说,这个有着绝美城市天际线,与上海陆家嘴、纽约曼哈顿具有相似气质的宁波城市CBD,吸引了4万名高素质人才的涌入,他们在这块“新大陆”上,“掘金”新时代。
行政区划调整后,得益于“强强联合”,鄞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宁波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航运、会展、商务、科教等“八大中心”,占据了最核心的位置,汇聚了最活力的经济,展现了最前沿的形象。
但是,站在这个新技术变革和新产业变革的爆发点上,鄞州依旧不轻松。让他们感到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并非报表上的几个数字,而是如何尽快适应飞速变化的世界,并且拥有持续“领跑”的冲劲和优势。
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区”,从“有县无城”到“都市核心”,鄞州人的经验是,只有改革、创新、转型,才书写下鄞州浓墨重彩的每一笔。
在鄞州,有很多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企业。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一个领域,虽无耀眼光环或惊人规模,却用潜心经营成就了当仁不让的业界地位。宁波被誉为“单项冠军之城”,而鄞州拥有22家宁波市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数量全市第一,成为中国制造不惧风雨的中坚力量。
“涉狂澜若通衢”。正如宁波帮博物馆展板上形容宁波历史的这句话所说,咬定实业不动摇,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让鄞州许多企业面对疫情多了几分从容。
但这些只是展现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遍布鄞州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小微企业,他们尚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我们的产业基础这么好,但产业层次如何提升?中国已经是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但往前走,怎么依靠话语权赢得竞争力?”鄞州区委主要领导说。
方向决定高度,路径影响速度。
2019年6月,《鄞州产业地图》正式上线。鄞州未来产业的聚焦点在哪?资源禀赋的鄞州六大新空间将如何因地制宜,构筑各具特色的优势?这是一份决定着鄞州未来产业发展的布局图、作战图。产业布局由散变聚,产业层次由低到高,释放出有限空间的无限潜能。
宁波(鄞州)万洋众创城将打造一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城融合的新型制造业产业新城;姜山镇和益村将崛起一个都市型产业高地,集聚一批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产业为主的中小企业群;总投资30.6亿元的泰康宁波医养综合体将打造长三角南翼旗舰医养社区……
今天,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成为引领鄞州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支撑。
由单边突进式转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由依靠要素投入的中低端竞争转向依靠技术创新的高端竞争。集聚更多更优的“种子”,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营造更加适宜的“气候”,让创新的激情竞相迸发,实现撒下一颗种子、长出一片森林的裂变效应,这是鄞州区正在打造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37.8万名人才从全球汇聚,拥有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32个、省级重点人才计划34个;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高新技术企业350家。全省唯一一个获国务院表彰激励的行政区域类“双创”示范基地,名副其实的全国“双创”优等生,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一位……
在这里,竞逐全球产业高地的底气和韧性写在每一个创业者的脸上。当“实业报国”的“种子”再次撒向东海之滨的这片沃土,鄞州经济就此穿越思想迷雾,找寻到再次起航的新坐标。
“可以想象,就像中国园林的建造,宁波博物馆特殊的材料做法,使它已经变成了需要滋养的有生命的环境。它刚建成的时候肯定不是它状态最好的时刻,但在10年后的现在,当瓦爿墙布满青苔,甚至长出几簇灌木,它就真正融入了时间和历史。”
这座位于鄞州公园的世界建筑学最高奖“普利兹克奖”作品,既创新,又传统;既沉稳,又跃动。它将独特的人文历史与现代文明展现得淋漓尽致。
探讨一个城市的发展和一代人的联系,终究会成为人、时间、空间的命题。
从“村村冒烟、镇镇点火”的民营经济在鄞州大地上疯狂生长;到“壮士断腕”推进“低散乱”块状行业“腾笼换鸟”,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生态环境的改善。时空变幻,鄞州人守住了山水,革新了产业,探索并总结出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关系的一条重要经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今天,鄞州区坐拥两大新城,一东一南交相辉映。
在东部新城,一张以水为界、以路为媒的设计蓝图,巧妙促进了“产业、空间、土地的融合,工作和生活的融合,生态、文化和经济的融合”。东部新城的规划理念、规划体系、建设品质、城市形象、空间景观、生态体系和地下空间利用,已成为全国城市设计和新城建设的典范。
在南部新城,宽阔的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绵延的住宅小区,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南部新城核心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蜕变为充满都市魅力的一个全新现代化城区,彰显“城在绿中、水在城中”的别样风貌。
人与空间的关系和谐如斯,根本就在于,鄞州的城市发展解决了当下城镇化过程中“谁唱主角”的问题。“人是城市的尺度”,其实已然成为鄞州施政者和市民们的共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烟雨迷蒙。我甚至想高楼大厦下面是农田。”鄞州区委主要领导在谈话间不经意间的一句话道出了理想中的城市彼岸。
事实上,这不仅关系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更关系到一段城市文明的长度和温度。
我们未必能确切地描绘出,一个好的城市空间就该是什么样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城市与人,是相互作用的。当一座城市温情地观照着人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人,自然也会赋予它生长性。
今天的鄞州,既有18个少数民族亲如一家的海创社区,有让来自100余个国家、数万名外籍人士了解中国文化魅力的红牡丹国际书画交流社,有白天卖猪肉、晚上跳拉丁,跳上央视的本土“圆梦”者……
也有“树高百尺不离其根,江逐千里不舍其源”的天南海北鄞州乡贤。勇攀高峰的院士们带着技术回来了,只为难以割舍的乡情;名扬海内外的艺术家们回来了,只为梦里萦绕的乡音;踌躇满志的企业家们带着项目回来了,只为落叶归根的乡愁。
“经过工业化以后,我们的城镇不像城镇,农村不像农村。”
怎样理解生态产业化?鄞州人给我们的答案是,用产业规律推动生态建设,将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二者互动互促互融,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鄞州风光秀美。春天,樱花公园樱花烂漫。夏天,或到舟宿夜江码头开启夜游三江之旅,或到姜山“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欣赏碧水荷花。秋天,泛舟“西子风光,太湖气魄”的东钱湖碧波之上。冬天,看白雪弥漫太白山麓,听千年古刹天童、阿育王两座古老禅寺的梵音悠远宁静。
四季的美丽,不仅在于动人的山水。四季的诗意,更在于鄞州这片神奇土地的文化魅力。它们延续着城市的历史文脉;它们唤醒了个体生命的时代记忆。它们就像是一串密码,只有这座城市与城市中的人能读懂。
说到最近宁波当下人气最高的老街,东吴镇天童老街当属其一,很多宁波人的朋友圈都在晒这个网红“打卡”地。这条千年古街,修旧如旧,老屋、古井、保存完好的太白庙、快消失的“剃头店”、钟表店、木匠研习社、有一段特殊历史的知青楼,走进老街,一段段小时候的记忆映入脑海。
“农村就应该成为生活气息很浓、文化传承味道很足的地方,既吸引年轻人来生活,又可以回乡就业创业。”
今天,一场乡村振兴的大幕在鄞州的城乡间铺展:
东吴镇加快“禅意天童”建设、塘溪镇持续打造名人文化品牌、云龙镇传承弘扬龙舟文化……鄞州坚持文化传承与地域文化资源相结合,形成以乡村特色资源为底色、精品文化内容为核心、文旅节庆活动为载体的乡村品牌生态圈。
同时,大力推进以十条美丽乡村风景线、百个特色示范村、千里游步道、万亩特色产业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十百千万工程”,实施“五金富民”工程,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宜业宜居的乡村图景。
“郡县治,天下安。”
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鄞州,是中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在这里,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开启治县之路。
900多年后的今天,鄞州人正在打开“改革试验区”的另一扇窗。地处鄞州公园二期的鄞州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四周树木苍翠、鸟语花香、小桥流水。“怒气冲冲到这里,心情也能缓解几分。”鄞州区矛盾调解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区领导对我们的要求是:既不能门可罗雀,也不能门庭若市。筹备组负责人告诉我们:‘来的人太少说明我们工作没有做到位,大家不知道;来的人太多说明基层社区街镇工作没有做到位,矛盾没有解决在萌芽状态。’”
鄞州作为省市先行区、发展排头兵,城乡管理、统筹融合等问题相互交织,流动人口、老年人口多,利益诉求更多元,对城乡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倒逼着政府必须以全域治理的理念创新社会治理。奔跑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鄞州如何持续在新形势下“求富”与“求安”并驾齐驱?“一个‘富强美好’的鄞州之所以能够绵延千年、率先发展,一个重要基石就在于重心下移,基层治理创新不止。”鄞州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鄞州创新探索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全域治理模式,镇、街道和村、社区,构建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共评的“一核、三治、五共”全域社会治理体系;涌现出基层公权力“三清单”运行法、“契约式治理”、“365”社区服务工作法、村民道德负面清单、“书记一点通”、“两新”组织服务联盟、“出租房‘旅馆式’管理”等一批基层治理创新亮点,提升了全域社会治理水平。
2019年,鄞州区获评全国全域社会治理示范区。
“全域治理,社会样态完整,基层实践丰富,全国主要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均可以在鄞州找到对应例子。”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认为:“鄞州是一个观察浙江乃至全国的窗口,鄞州‘全域社会治理’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县域社会治理创新与政府改革从倒逼创新向自觉自为式创新的重要转变。”
全域社会治理创新,只有写在大地上,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
在陆家堰村,党支部书记姚宏法常常骑着三轮车满村捡垃圾,美化环境。在他的带领下,陆家堰村“契约式治理”模式成了全国乡村治理的样板,而村里也由此摘掉了多年的“穷帽”。在上李家村,鄞州首张“村民道德负面清单”成为“村民自主”的指南,不仅让村干部工作有章可循,也促进了村民自我约束、相互监督,让村民切身感受到了“民富”和“民安”带来的红利。在云龙镇,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平安的“书记一点通”搭起了群众与党员之间的连心桥,将乡村全域善治的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的确,鄞州经验带来了很多思考,比如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政府”关系,如何通过政府的服务改革,使社会力量更好地互动融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桂华也认为,鄞州全域范围广泛,其中既有集体经济强盛的“小巨人”,也不乏实力羸弱的“成长体”,全域治理的“鄞州模式”能在各具差异的地区发展漫溯,证明其“可复制”的土壤极为宽阔。
如今,从“树木”变为“森林”,随着“一核、三治、五共”全域治理模式逐渐下沉到鄞州大地,生长出强大而坚实的根系,生机勃勃的“鄞州方案”将有望为当下“转型期”的基层治理制度变革带来探索意义,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社会治理工作提供更多“鄞州样板”“鄞州解法”“鄞州素材”。
作为宁波都市核心区,鄞州坐拥三江六岸,集聚东部新城、南部新城和被誉为“西湖风光,太湖气魄”的东钱湖,区位优势与都市核心功能聚合叠加,构筑起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鄞州给我们的启示是: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是可以高度融合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了,新移民喜欢这个城市,城市就有了活力。在新经济模式下,鄞州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包容性开始展现出来。这些功能的交融和多元化,是活力所在,也给活力提供了载体。立足城市的历史积淀,挖掘人文资源,不断注入开放、大气、鲜活的时代元素。鄞州正在成为一座富有灵感,看得见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有生命力的城市。
——长三角一体化调查与传播中心
(本版图片由鄞州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