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借助数字化 推动垃圾治理模式迭代创新

萧山:垃圾分类全链条 流程线上全监管

  ——垃圾怎么分类?

  ——分类后的垃圾去了哪?

  ——处理后的垃圾有没有资源化利用?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日前举行的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提出,要突出数据赋能、科技支撑,以数字化推动垃圾治理模式迭代创新,强化垃圾处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垃圾治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路径创新。

  接轨数字时代,垃圾分类工作有了“萧山方案”——2018年8月以来,为实现对生活垃圾前端分类、中途运输和末端处置的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监管,杭州市萧山区率先创新搭建“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并随着小区垃圾分类的推开逐步布点,于当年12月上线投入试运行。

  这是一套什么样的系统?

  它为每家企业、每个小店甚至每位居民,设置了一个专属的“智能账户”,每天分类投放的四类垃圾通过数字记录和呈现,因而各居民小区每日、每月、每年收运的次数、重量、质量等内容一目了然。

  “智能账户”带来的监管大变革,只是萧山区生活垃圾智慧监管的第一步。在四类垃圾运输途中,专业运输车辆安装的GPS设备、过磅系统,能实时跟踪车辆路线、称重等内容。同时,处置企业在末端对于四类垃圾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情况或出处,通过专业设备接入监管系统,让每一吨垃圾都有明确的“去向”。

  就易腐垃圾而言,2018年以来,萧山1110家中型及以上规模餐饮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958家规上工业企业食堂、4700余家小微餐饮企业的易腐垃圾实现100%签约收运,500多个分类小区共25万余户居民和242个分类村共15.6万余户村民的易腐垃圾实行专线专运、统一处置,率先在杭州实现了易腐垃圾规范化处置。目前,全区易腐垃圾日均收运量已超400吨。

前端分类

在萧山,“全民分类”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智能账户里时刻跳动的数字

  智能场景:

  一大早,一辆小三轮出现在萧山城厢街道天逸社区金辰之光小区。各居民楼下的收集柜里,装着易腐垃圾的小绿桶已排放得整整齐齐。清洁工孙子荣拎起一个小绿桶,往车上的电子秤上一放,一条语音提示:“编号00000082,2.61千克,交易成功!”

  这个数据,被实时记录收集到小绿桶底部的“智能芯”上,同时也传输到萧山区生活垃圾智能“大脑”——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2.61千克的易腐垃圾在“大脑”里就有了“出生记录”,同时在这户居民的“智能账户”卡内有了积分显示。

  金辰之光小区是萧山较早实行“智能账户”分类模式的小区。在这里,每户家庭都分到一个带有电子编号的小绿桶。每天,居民下楼时把家里当天装有易腐垃圾的桶放到收集柜,上楼时再把桶带回家,中间称重、清洗、维护事项都由清洁工人完成。

  从“拎袋”变“拎桶”下楼,清清爽爽,家家户户都很支持这种收集模式,社区参与率超98%。

  萧山方案:

  智能账户接入源头分类数据

  在源头分类环节,萧山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为每一户参与分类的居民,设立了一个专属的“智能账户”,通过“一户、一桶、一卡、一芯片”的闭环运作,实时接收、记录居民源头分类出来的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重量、分类质量等情况,并在系统后台建档储存。

  垃圾分类“智能账户”,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对每一户居民的分类溯源和精准计量,建构起了垃圾分类智能监管体系的基础单元,就像居民“水电账户”“宽带账户”一样,逐渐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习惯的一种、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为后续针对性入户宣传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垃圾分了吗?分得好不好?“智能账户”全知道。

  其实,除了“小绿桶”,萧山还有“小绿袋”、积分卡等多种形式,就在这一刷、一扫、一称、一扔等动作之间,萧山区各家各户践行垃圾分类的图景便生成了。

  萧山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多年发现,居民参与率大概到60%~80%就会遭遇瓶颈,而“智能账户”能及时跟踪每户居民每日分类垃圾量和投放情况,这样就能精准定位未参加到垃圾分类中或分类不到位的居民住户,再加上有针对性的入户宣传,能够有效提升垃圾分类参与率。

  截至目前,萧山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覆盖500余个已分类小区、百余个村,共计30余万户居(村)民拥有了自己专属的垃圾分类“智能账户”。

中途运输

在萧山,“桶车一致”不仅是车辆颜色的规范,更是智能监控里的路线、动态、数据的一致

  智能场景:

  从产生到利用,萧山为小区产生的各类垃圾设置了400余个“过渡站”——集置点。金辰之光00000082的居民产生的2.61千克垃圾,就被运送到了小区内的集置点。

  上午10点,来自卓尚环保的收运员王根来到了这里,他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后开始装车,“我一扫码,收运车上的称重系统,就把金辰之光这一天的易腐垃圾重量,传输到了萧山区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王根说,收运车安装了定位系统,“大脑”还能够实时监管这些易腐垃圾的运输路线。

  萧山方案:

  智能监控跟踪中途运输动态

  作为全省较早上线的生活垃圾监管系统,萧山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平台为全区垃圾分类数据提供了一个“超级大脑”,通过全天候、实时、无缝监管助力垃圾减量。

  “一户、一桶、一卡、一芯片”带来的智能监管大变革,只是萧山区生活垃圾智慧监管的第一步。

  2.61千克垃圾来到的集置点,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二维码,收运车上的称重系统,能自动计算和上传易腐垃圾收运情况,各镇街(平台)居民小区,每日(每月、每年)易腐垃圾收运次数、重量、质量等内容一目了然。这些精准的一手信息,为萧山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提供更详实的数据来源,也为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目前,根据“桶车一致”的原则,环城生物、卓尚环保、固废清洁直运、环强再生等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企业,共配置46辆易腐垃圾收运车辆、180辆其他垃圾收运车辆、3辆可收物收运车辆和1辆有害垃圾收运车辆,在萧山全区范围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工作。

  这些车辆作为源头分类和末端处置之间的“移动桥梁”,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专业运输车辆车身上安装的GPS监控设备、随车称重系统,能实时跟踪车辆在收运途中的路线、称重等内容,萧山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平台能精准到点、动态跟踪,实现对垃圾重量、收运路线、车辆状态等的全方位监管。

末端处置

在萧山,“垃圾减量”不再是难以统计的数据,而是智能平台中可视化的转变

  智能场景:

  易腐垃圾最终去了哪?

  萧山有卓尚环保、环城生物两家易腐垃圾处置企业,金辰之光“编号00000082”居民产生的2.61千克垃圾,就来到了垃圾处理公司。

  厂房外,安装着地磅系统。满载易腐垃圾的收运车,在进入车间前,都会先过地磅。这个数据又会被录入萧山区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小区里的电子秤、集置点和地磅系统3次称重数据对得上,才能说明易腐垃圾完全得到了收运。”环城生物收运负责人陈卓伟介绍,得益于“大脑”的全链条监管,他们每天收运量从80吨提高到了220吨。“我们的设备每年可以‘吃’7300吨易腐垃圾,年产生沼气700万方、发电900多万千瓦时,还可以提取3000吨生物柴油’。”

  笔者了解到,自萧山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上线以来,易腐垃圾得到更为有效、环保的利用。

  萧山方案:

  智能平台监管末端处置信息

  垃圾末端处置能力建设,是萧山特色生活垃圾全链条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垃圾治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关键所在。

  2018年以来,萧山聚焦垃圾末端处置能力缺口,坚持“先找出路,再行分类”的工作理念,以提升末端处置能力倒逼推进前端垃圾分类,统筹规划、引进资源化处置企业,科学布点、建设末端处置项目。目前,分布在萧山的八大处置企业、九个末端处置项目,已逐步构建起了萧山垃圾治理全链条闭环,破解了生活垃圾末端资源化利用难题。

  接轨数字时代。目前,萧山范围内环城生物、卓尚环保两家易腐垃圾处置企业,锦江绿能、城市绿能两家焚烧处置企业,环强再生东片南片两个分拣中心等处置企业的运行数据,已通过共享接口,全部接入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

  据介绍,系统后台能实时读取每一家处置企业的垃圾处置情况,实现全天候、数字化监管;并可以通过云平台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对比、分析,从而精准掌握全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信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批垃圾处置项目在加快建设。比如,位于蜀山街道原城南水泥厂区块的南部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规划日处理建筑垃圾2000吨,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处理车间、装修垃圾处理车间、综合管理用房等工程,预计于2020年底前正式投入运行。

全程监督

在萧山,“智能巡检”打破监督检查低效、分散、整改不及时的困境,在互联网平台助力下,成为垃圾分类长效管理重要抓手

  智能场景:

  穿着“红马甲”,手执大钳子,挨个翻看小区的垃圾桶……张明是智能巡检公司的一名员工,他还有一个身份——垃圾分类智能巡检信息采集员。

  垃圾分类智能巡检信息采集员负责做些什么?我们跟随张明走进开元名都小区一探究竟。在小区8幢楼下的垃圾投放点内,张明熟练地打开易腐垃圾与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盖,快速查看桶内的分类情况。

  发现问题怎么处理?巡检员张明说,只要掏出手机,将垃圾桶内存在混投的情况拍下来即可。接下来,将图片上传至萧山区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平台,相关镇街的终端员便能在平台上清晰地看到精准的一手信息,然后通知处置员在规定时间内处理。正是依托“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中的“巡查管理”模块,通过日常巡查、信息采集、问题上传、终端交办、处置整改等步骤,萧山将生活垃圾分类巡查任务落到了实处。

  萧山方案:

  智能巡检提升垃圾分类质量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促提高,落实长效管理,萧山区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智能巡检队伍,围绕“制度、设施、运维、宣传、分类情况”等内容,对全区垃圾分类覆盖区域开展日常巡查。

  2019年3月下旬,包括张明在内的萧山首支垃圾分类智能巡检队伍共53人正式上岗,主要负责对所有镇街(平台)萧山全区的500余个已分类小区及其他已开展垃圾分类的区域进行日常巡检。

  他们利用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手机客户端进行问题采集、交办和处置反馈,并将实施信息全部纳入数字城管、镇街“四个平台”线上管理体系。从2019年3月上线至12月底,智能巡检队伍共巡查萧山8万余个点位,发现问题4万余处,整改处置率在98%以上。

  总而言之,萧山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是“城市大脑”的重要一环。自系统上线以来,萧山全区日均易腐垃圾收运量从2018年初的130余吨,增加到2019年底的超400吨。系统后台数据显示,2019年萧山全年垃圾量与同期控量指标相比减量3.44%,连续四年实现“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和“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萧山:垃圾分类全链条 流程线上全监管 2020-06-17 浙江日报2020-06-1700006;浙江日报2020-06-1700007;浙江日报2020-06-1700018;浙江日报2020-06-1700008;浙江日报2020-06-1700017 2 2020年06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