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嘉兴: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百姓生活

  嘉兴: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百姓生活

  顾雨婷 宋一江

  文化为魂,成风化人。

  步入新时代,如何传播新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把文明的种子撒到千家万户?在嘉兴,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村里乡间,宣讲员手中,一把乡音小喇叭,用土味方言传递党的声音,打通了宣传教育群众、关心服务村民的“最后一公里”;

  城市街头,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引导市民文明礼让、做好垃圾分类,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传递文明正能量;

  百姓餐桌,一双公筷一个公勺,正逐渐成为嘉兴家庭的用餐“标配”,在沿袭传统习俗中,倡导文明用餐“新时尚”……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然融入百姓生活。一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串珠成链,人气渐浓。

  近年来,嘉兴市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模式,以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实践点的四级架构,建阵地、拉队伍、塑品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走进寻常百姓家。

文明之花遍地开

  “人人皆防线,不出门、不扎堆就是作贡献。”疫情期间,在嘉兴海宁市许村镇李家村,一则则最新动态新闻播报不断在村民的手机里流传。该村村委会主任沈伟强每日会用一口海宁方言,播报省内外、村内外的政策法规与新闻信息。

  2018年,海宁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同年7月,李家村创新推出“李家播报”,在村文化礼堂组织村干部现场用方言向村民播报,小至村情村事,大到时政要闻、政策精神。

  把新闻播报开到村里,把新思想讲进百姓心里,一月一期的“李家播报”是嘉兴传播科学理论的一次生动实践。嘉兴各地把文明实践活动与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开展的活动融合起来、与“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结合起来,依托1200多人的“镇文化下派员、村文化专管员”队伍和4570支志愿服务队伍,围绕传习科学理论、传承核心价值、传扬优秀文化、传播文明风尚、传递人文关怀,仅2019年就开展了文明实践活动10.9万次,惠及群众127万人次,其中理论宣讲达到7704场。

  以阵地为根基,以活动引活力。目前,嘉兴全市7个县(市、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均已投入使用,同时建立起66个文明实践所,980个文明实践站。为延伸文明实践活动场所,嘉兴还在自然村落、城乡小区及各类场馆、企业学校等场所、单位设立了2369个文明实践点。

  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真正建在群众当中,成为传播科学理论、巩固执政基础、凝聚群众力量、推进区域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重要载体。目前,嘉兴市南湖区、嘉善县、海宁市被列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秀洲区、桐乡市也已列入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

主流价值扬正气

  一花引绽百花香,有一种精神始终被嘉兴人铭记。

  千百年来,越韵吴风的传统文化在嘉禾大地上积淀传承,这方浸润着文明种子的沃土,孕出“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

  嘉兴,有为480多人次贫困学子捐款373万元的盲人中医师朱丽华;有将37万元巨额彩票归还原主的诚信店主包利华;有兢兢业业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近40年,每年为农民挽回粮食损失约4万吨的敬业好人王金良;有33年如一日照顾百岁奶奶的独臂孝孙郑跃忠……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传递出同一股温暖人心的力量,他们胸怀党和国家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榜样。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是曲高和寡,小城大爱、凡人善举、好人好事无问大小。可以是斑马线前,汽车礼让行人;可以是严冬腊月,热心商户为环卫工人摆上免费的爱心年夜饭;也可以是路遇车祸,来往行人自发抬车救人的瞬间……一桩桩暖意融融的小事,一次次充满善意的举动,正吸引着社会各界更多力量广泛参与……

  让好人有好报,令德者有所得。前不久,中国好人、嘉兴市级道德模范陈阿条凭借“嘉善好人卡”去医院免费体检。享受到好人“待遇”的陈阿条不禁感慨,在这种好人有好报的氛围下,相信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做好人行善事。此外,嘉善县专门成立了嘉善“了凡善基金”,出台《了凡善基金管理办法》。去年,《嘉善县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若干规定(暂行)》出炉,用四章22条内容对道德模范享受的政治和社会礼遇,做了明确的规定。

  好人卡、好人榜、好人墙、好人公园……近年来,公民道德建设品牌不断在嘉兴涌现,关爱好人、礼遇好人的氛围日渐浓厚。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同频共振。

乡村文化润心田

  钹子书《为乡村振兴献力量》、小品《梅花又开放》、情景剧《春暖花开》……今年1月18日,嘉兴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专题晚会现场搬到了秀洲区王店镇南梅村文化礼堂,一场有特色、接地气的文化盛宴,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营造了浓浓年味,吸引了礼堂内外近千名现场观众。

  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小乡村,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2013年以来,嘉兴市紧紧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目标,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可持续发展。6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0.48亿元,建成了791家农村文化礼堂,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行政村全覆盖。

  如今,走在嘉兴乡村的小道上,特色浓郁的文化礼堂随处可见。桐乡市濮院镇新港村文化礼堂白墙黛瓦尽显江南水韵;南湖区七星街道湘城社区文化家园15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广场集健身休闲、文化记忆、演艺娱乐功能为一体;海宁市许村镇报国村文化礼堂将现代功能与自然风貌完美融合……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有力阵地,嘉兴围绕“文化礼堂我们的家”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将文化礼堂打造成了百姓展示才华的舞台,文化礼堂门常开、灯常亮、人常在。

  在嘉兴市海盐县,社会资源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们依托社会资源成立了礼堂理事会,办起文艺活动更专业,村里人都爱看。”海盐县得胜村文化专管员闻丹媛说,理事会承办了海盐县百场文艺下基层、县送戏进文化礼堂、百步镇送戏进村巡回演出等多项活动,极受村民们欢迎。

  在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文化礼堂里建起了礼堂书屋,村民们刷脸进门,随时共享书香,礼堂书屋管理员沈毓只要通过手机上的智慧书房管理云平台就能查看书屋借阅情况,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她还能为村里的孩子们办几场读绘本活动。

  眼下,嘉兴每年在农村文化礼堂中开展各类活动3.5万场次,惠及群众近100万人次。

文明乡风育新风

  “哟!老陆,你又拿面券来吃面啦!”在嘉兴桐乡市河山镇堰头村,村民陆乾宝用一张印有“‘三治融合’助推垃圾分类”字样的面券到面店换得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老板在旁打趣:“老陆是我们村拿到面券最多的人,咱们都得向他学习。”

  拿券吃面,很有面子。从去年开始,堰头村便实行“三治融合”积分制管理,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准确率,为村民发放面券,以此作为奖励,进一步激活了基层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

  桐乡将“三治融合+文明实践”,培育文明乡风,不断创新举措。如无须抵押物或担保,只要在“百姓议事会”“法律服务团”等信用评议中拿到高分,村民就能申请到“三治信农贷”贷款;又如在成立商户“自治联盟”的基础上,开展“星级文明经营户”评比,形成商家自我管理、考核评测有力、群众监督有效的和谐氛围……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嘉兴各地先行先试,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风文明自治,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嘉兴平湖市创新推出了乡村文明菜单、“文明分享吧”、“息事无讼”等文明实践特色品牌;试行市民文明储蓄工程,建成文明银行、道德银行80多家。

  如今在平湖市新埭镇,有矛盾纠纷就找无讼调解员,已成为大多数村民的共识。作为陆稼书(清朝康熙年间清官)故里的平湖,于2017年底在新埭镇试点“息事无讼”机制,将陆稼书“无讼”理念,与“枫桥经验”“三治融合”紧密结合,通过在镇、村二级建无讼工作室和无讼站,聘请专职无讼调解员,汇集志愿者、法律顾问、村民代表、乡贤等各方力量化解矛盾,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自从推行“息事无讼”制度以来,新埭镇成为平湖市首个“万人成讼率”下降的镇街道,且在2018年实现近10年首次下降的基础上,2019年降幅又超过10%。

人文关怀显真情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在嘉兴,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正飞入千家万户。

  一只电饭煲、一台电风扇、一个新书包……前不久,通过嘉兴市南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困难群众的一个个“微心愿”被点亮。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才有生命力。南湖区依托华数电视端和手机小程序等平台,开通了专为困难群体开设的“大爱南湖”板块,及时将需求信息提供给匹配的志愿服务队,由志愿者领取心愿开展服务,实现了“心愿发布”和“心愿认领”一键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嘉兴农村,孩子们正通过一年一度的“春泥计划”,点亮梦想和希望。今年1月中旬,嘉兴市2020年寒假“春泥计划”如期举行,来自油车港中学、王江泾镇中心小学等学校的学生们交流展示了思想道德建设成果,同时秀洲区多所学校的孩子还登台表演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管弦乐,《阳光活动,灵动无限》健身操以及《暖暖的麦田》舞蹈等精彩节目。

  梦想点亮希望,“春泥”正在行动。据了解,“春泥计划”是浙江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项民心工程。嘉兴结合地方特色,利用文化礼堂、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示范户等阵地,以“大手牵小手”形式,组织开展各类创意活动。通过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嘉兴还组织未成年人走进“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开展先进典型故事采访、向身边最美人学习等活动。

  让文明实践活动热在基层。未来,嘉兴将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通过推进思想认识从“不够高”走向“高站位”、目标定位从“聚人气”走向“聚人心”、内容供给从“粗放型”走向“精准化”、志愿服务从“行政化”走向“机制化”、群众角色从“享受者”走向“参与者”、资源力量从“大拼盘”走向“大融合”、工作推进从“全域化”走向“高质量”等“七个走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真正建在群众当中,成为传播科学理论、巩固执政基础、凝聚群众力量、推进区域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重要载体,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生动的嘉兴样本。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嘉兴: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百姓生活 2020-06-16 浙江日报2020-06-1600004;浙江日报2020-06-1600006;浙江日报2020-06-1600007;浙江日报2020-06-1600015;浙江日报2020-06-1600009;浙江日报2020-06-1600013;浙江日报2020-06-1600016 2 2020年06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