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深读

嘉兴工业设备联网率何以位居全省第一,记者实地探访——

车间里的“工业互联网革命”

  互联网下半场,工业互联网将是主旋律。

  这个主旋律中,浙江“好声音”唱得响亮。早在2017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工信部与浙江在乌镇签署了部省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合作协议,正式吹响浙江发力工业互联网的号角。凭借着制造业基础深厚和数字经济发达的双重优势,近年来浙江工业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

  在这场工业互联网引领的巨大变革面前,工业企业是主角。在浙江,面大量广的制造企业,因为规模大小不一、所属行业不同、发展层次有别,面对工业互联网浪潮,表现和诉求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想变但不会变,毕竟涉及到软硬件改造等方方面面的前沿技术;有的企业想变不敢变,毕竟工业互联网并没有一个万能公式,而且5G基础设施和技术应用尚不成熟;还有的企业担心变了没效果,因为毕竟这不是一笔小的投入,事关企业未来发展。

  前不久,省经信厅公布的《2019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作为工业互联网重要考核指标的工业设备联网率,嘉兴以55.61%的成绩稳居全省第一。

  为什么是嘉兴?嘉兴做对了什么?正如经济学家威廉·拉佐尼克曾在《车间的竞争优势》中指出,历次工业革命都是从车间开始的。连日来,记者走进嘉兴桐乡、平湖、南湖等地的几家制造企业,试图从车间里捕捉答案。

想变不会变?

打造智变生态圈

  【想智变但又不会变,是嘉兴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的普遍痛点。对此,嘉兴一方面对工业基础好、智能化改造需求迫切的重点企业实施精准诊断,另一方面引育优质的工业互联网工程服务公司,打造智变生态圈。】

  中午12时23分,浙江伴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瑞宇工厂缝纫车间女工辛延霞,抬起头瞥了一眼工位正前方悬挂的大屏,看到自己名字上方黄澄澄的皇冠图案,一丝浅浅的笑意迅速划过她清秀的脸庞,便又埋头缝制起手中的羽绒马甲。

  “‘皇冠’代表她的速度在小组里最快。”瑞宇工厂厂长凌华告诉记者,蓝色代表速度正常,浅棕色则表示速度过慢。除了工人的生产状况,记者还在大屏上看到,当天的生产任务、目前的生产进度、每道工序的生产效率都一清二楚。

  “别小看这块屏,它让我们的生产不再‘盲人摸象’。”伴宇实业副总经理张引龙解释说,“现在就好比‘给每个员工装上了一面镜子’,不但能看到自己的生产进度、质量,同时还能看到别人的,管理人员则可以看到整个工厂的生产状况。”

  变化,从伴宇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数字化车间开始。为优衣库、北面等国际大牌代工的“伴宇”,成立至今40年,一直兢兢业业专注服装生产。从手工车间起步,到近年来工业互联网技术兴起,传统服装工厂如何与现代工业互联网擦出火花,一度困扰着企业。

  “在地方政府引荐下,我们找到了能帮我们改变的人。这一变,就好像施了一场魔法。”张引龙说。

  而这背后的魔法师,正是同在平湖的浙江汉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服务服装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各种因素中,至少30%缘于工序之间的无效等待和质量问题引起的返工。”汉脑科技董事长郭正韦华介绍,“也就是说,减少等待和返工,就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基于此,汉脑科技为“伴宇”打造了一个“聪明大脑”。“它让整个生产流程因数字化而透明化,让管理者能精准找到工效最慢的员工和工序,快速进行人工干预,从而保证生产线平衡有序高效生产。”郭正韦华说。在瑞宇工厂的成衣缝制车间,记者看到,每一个工位旁边都安装了一台和苹果iPad差不多大小的显示屏,显示屏背后的数据线直接连在生产设备上,每条生产线安装了数字化在线质检系统,如同安装了一台CT可实时自动检测生产线,从而实时采集到每台缝纫设备的生产数据,包括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同时,整个工厂实时的生产数据最终汇聚到公司的“工厂大脑”中,让决策者可以一目了然掌握生产现状。

  现场,有40年工龄的老师傅凌华聊起了今与昔。“一件衣服分为多道不同工序,有人做下摆头子,有人做袖笼头子,有人压里巾,有人滚下摆量……”她说,以往都是一个工序好了流转到下一个工序,如果下一道工序速度快,就只能干等上一道工序。现在,各道工序之间的生产效率都是透明的,哪道工序慢了可以提前干预,保证生产节拍合理有序。

  对于凌华来说,透明化之后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工人多的地方矛盾也多,以往她更多精力都在处理人际纠纷上,比如工人之间因生产速度不协调相互埋怨而日久生隙。如今都靠数字说话,矛盾少了,车间氛围更好了。“好的情绪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她说。

  另一边,郭正韦华的魔法还未停止。“现在的一线工人都很年轻,多喜欢竞技排名游戏,接下来我们会将竞技体验导入现实生产中,目前正在安排实施。”他说,让一线工人实时看到自己的生产排名,诞生日冠军、周冠军、月冠军、半年度冠军甚至年度冠军,并给予不同奖励,从而激发更大的生产积极性。

想变不敢变?

5G工厂来示范

  【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牛鼻子5G,嘉兴一手建基站,为5G应用提供强大基础支撑;一手树标杆,鼓励条件成熟的龙头企业率先应用。截至目前,嘉兴5G基站完工开通率居全省第一,当地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相继启动基于5G技术的智慧工厂建设。】

  工业互联网下的工厂应该是什么模样?不少企业心里没底。好在每个时代,都不乏勇敢的尝鲜者。

  去年4月24日,新凤鸣集团与中国移动签约,成为嘉兴市首个“尝鲜”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企业。如今时间过去一年有余,新凤鸣5G工厂建设得怎么样了?

  记者跟着新凤鸣集团中欣二期工艺员周焱豪来到他工作的拉丝车间,只见他的“搭档”正沿着U字型车间巡逻,胸前的双组激光时时瞄准生产线,一圈一圈循环往复。周焱豪的“搭档”是一台智能飘丝巡检机器人。“以前检查产品有没有飘丝主要靠我们拿手电筒去照,现在它可以24小时不停地沿着生产线巡查,一旦检查到飘丝,就会自动报警。”对于这个得力搭档,周焱豪很满意。

  他指给记者看机器上正不断“吐”出的长丝,只见许多根白丝在一个点汇聚成一根丝。“这个工艺叫环吹,你看这是576根单丝吹成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复丝,576根丝必须要同时在同一个点汇聚到一起,哪怕其中有两根单丝缠绕在一起,后期做成布染色时均匀性就不好。”他说,因为质检员很难实时盯牢每一根丝线,这个工序的质检一直是个难题。

  “直到5G信号覆盖车间后,它的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特性,让智能飘丝巡检机器人的24小时实时巡检变得可能,从而彻底解决了这个工艺难题。”新凤鸣集团首席信息官王会成告诉记者,这两天机器人要进行第三次迭代,迭代之后可以实时监控车间的温湿度。“对于化纤长丝来说,温湿度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比如温度过高导致车间干燥,长丝容易断。”他说。

  对新凤鸣来说,5G更大的优势在于它能迅速准确地采集到所有生产数据。基于5G工厂,新凤鸣组建专门团队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凤平台”,让制造数据可感可见。目前,凤平台APP上,从当天产销数据、原材料库存、成品库存、内外销情况、员工数据,甚至在建项目进展,一切数据尽在掌握。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面对记者追问,王会成讲了个“笑话”:“如果某个产品30天没怎么销售,系统可以自动触发信息给董事长,董事长的电话马上就会打给销售老总,后面的事你自己脑补吧。”以前这种情况只有通过盘点仓库、层层上报后才能被发现,但往往为时已晚。

  玩笑归玩笑,用处远大于此。“收集数据只是第一步,用活数据才是关键。”王会成介绍,他们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做出了“量本利分析模型”,用以快速预判市场上哪种产品需求旺盛、哪种产品利润更高,基于市场行情指导一线生产及时改批换产。今年化纤行业受疫情影响库存积压严重,但目前新凤鸣产能利用率达到100%,这与其科学改产换批,及时调整适销对路的产品直接相关。采访当天,记者在“凤平台”上看到公司的实时产销率超过300%。

  “一年下来,效果很明显。”王会成说,接下来5G应用将从车间单条生产线延伸到工厂级应用,从桐乡洲泉基地扩展到集团下属所有基地。

变了没效果?

全产业链一起动

  【针对投入大、风险高的现实,嘉兴围绕本地服装、紧固件、汽配等10多个试点行业,根据产业链上龙头企业、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分层分类分阶段推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整体提升。】

  全球每7台冰箱中,就有1台用加西贝拉压缩机。

  “滴滴滴…”6月7日上午,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接到一笔海外订单,物资采购部随即将零部件订单通过信息系统同步传给配套企业。分布在加西贝拉“一小时供应圈”内的140多家配套企业,几乎同步接到订单,前后不到5分钟,一条冰箱压缩机的生产链就启动了。

  一台压缩机由70多个零部件组成,订单响应如此之快,靠啥?加西贝拉总经理张勤建说,能让产业链条严丝合缝地动起来,背后正是加西贝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订单信息录入平台后,会同步共享到配套企业,通过这一平台大家能实时看到订单进度。”

  主要从事铸件加工的宏丰机械有限公司给压缩机配套生产曲轴箱。公司副总经理徐燕华感慨,以前订单主要通过电话沟通,导致产品参数往往容易弄错,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现如今,大家都通过平台接单,出货时还贴上条形码,产品质量可控可追溯。

  产业链联动并不容易。加西贝拉注重与供应商的深度协作,供应商要上新项目,加西贝拉会提供人员、信息、技术等全方位支持。硬件基础对标后,打通了彼此之间的信息壁垒,网络上互联互通,进而使产业互惠互利。

  “我们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产业协作。”格兰德机械总经理许新江深有体会。他说,加西贝拉对供应商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上门指导、审核、培训等各种方式引领配套企业在技术、管理上共同升级。正因如此,格兰德在与加西贝拉的协作中,逐渐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压缩机配套厂家,产值从不到2000万元飙升到超5亿元。

  “链主”带动,配套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徐燕华介绍,为了强化协作配套能力,宏丰机械累计投入超过2亿元持续技改,公司智造能力不断提升,业务得到拓展。前不久,宏丰机械与嘉兴学院共建“嘉兴学院南湖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开发铸件机器人打磨系统。

  产业链协同,龙头企业地位巩固。今年一季度,加西贝拉实现销售收入、出口双双创历史新高。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5 车间里的“工业互联网革命” 2020-06-15 浙江日报2020-06-1500006;浙江日报2020-06-1500007;浙江日报2020-06-1500009;20979252 2 2020年06月15日 星期一